文章:方艙醫院改過渡性房屋解決短暫需求

特首李家超將於10月19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香港基層居住環境惡劣,市民申請入住公屋的「上樓」期愈來愈長、劏房和籠屋愈來愈多、樓價居高不下,很多市民「買不起樓」。截至今年三月底,房委會合共接獲超過25萬宗公屋申請,一般家庭的平均輪候公屋時間為5.8年,創下22年來新高,單身長者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也較上次公布增加0.2年,達到3.6年。

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明確指出香港其中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筆者認為也為香港未來發展闡述重要指引,「房屋工作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緩」。特首李家超最大的挑戰就是處理本港的房屋問題。為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過渡性房屋項目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法。

其實早於1946年,香港已有首個臨時房屋區,一直發展至先後出現80多個臨屋區。全盛時期,有逾4萬戶,共13多萬人居住,即證明此類方法能有效舒緩上樓的需求。

筆者認為香港畸形的房屋市場只因有大量需求所致,要解决問題便必須製造大量的供應。筆者認為中央已送給了香港很多大禮,今年初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期間,在中央支援下,香港快速建成了多間方艙醫院。現時本港設有多間方艙醫院,分別位於竹篙灣、啟德、新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等。但因應疫情緩和,政府將6間方艙醫院改為備用狀態,並集中使用竹篙灣。筆者認為方艙模式與以前的臨時房屋區是十分類似的,隨著近期本港疫情緩和,以及防疫策略有所更改,政府是否應該檢視現有的社區隔離設施,探討作為過渡性房屋的可行性,把部份方艙醫院改建成大量的臨時房屋單位,以解現正輪候公屋的有需要的人士燃眉之急。

在眾多的方艙醫院中,較後才建成的啟德方艙醫院便是一個好選擇,它一共可提供逾2,700個單位,項目樓高4層,設有供多人家庭的大單位。該項目與大部份方艙醫院不同,每個房間可提供獨立洗手間及浴室,並設有升降機,部份單位可望海景,是首個有升降機的市區隔離設施。筆者近日有報道引述消息指,政府有意大增過渡性房屋的供應目標,對此筆者表示歡迎,但新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是否也應該列入考慮之中?筆者相信如果政府真的急民所急,解民所困,願意打破舊有思維,要克服獨立廁所或生活設施根本不會有太大問題。

當然方艙醫院改建只能解決短期需求,長期則需要更多更具思維的策略和措施。這將交由政府成立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去統籌處理。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也是特區政府的量大挑戰。香港市民對新屆政府是有非常大的期盼的,筆者希望李家超政府在房屋議題上盡快交出成績,也希望施政報告會有清晰交代,以實際行動回應中央的要求以及市民"安居樂業"的需求。

高松傑

香港再出發共同發起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創會主席、香港陽江青年總會副主席、就是敢言副主席、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常務會董。




高Sir正能量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