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優化「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有助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博客文章

優化「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有助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優化「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有助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2年11月14日 14:29 最後更新:14:39

特區政府教育局近日公布優化「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資助額的計算方式並增加資助額,增幅由5%至16%不等,按院校所在地區離港距離,最多可獲19400元的全額資助,並計劃於2022至23學年起實施。優化方案將有助吸引更多港青考慮到內地大學升學,有助創造更多機會給他們接觸及了解內地,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產生積極的作用。

「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在2014年《施政報告》公布推出,目的是為高中畢業生開拓更寬更廣的本地和境外升學途徑。教育局委託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協助核實學生入讀內地院校身份、發放資助予個別獲資助學生,以及回應查詢等工作;而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轄下的學生資助處會為申領資助學生的家庭進行入息審查,以評估資助資格及幅度。

根據2014年相關資料顯示,當時的資助額,是向每名通過入息審查的學生視乎需要可獲每年港幣15000元的全額資助,或7500元的半額資助。計劃於2017/18學年起作出調整,新增「免入息審查資助」,合資格的學生每學年可獲港幣5000元的定額資助。計劃在2018/19學年作出調整並增加資助額,「經入息審查資助」下的全額資助為每年港幣16800元,而半額資助為每年港幣8400元。「免入息審查資助」下的定額資助為港幣5600元。

這個資助額,一直維持至2021年,直至近日公布再優化方案。按院校所在地區離港距離,最多可獲19400元資助,其中「經入息審查資助」的全額資助較去年調高900至2600元;「免入息審查資助」則高300至900元。資助年期為有關學生於指定內地院校就讀的學士學位課程的正常修業期,資助款項會按年發放。新資助水準會由2022/23學年起實施,將惠及在191所指定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香港學生,包括於2022/23學年參與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的129所院校。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優化「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方案,方向肯定是正確的,值得充分支持和鼓勵。但是,有些地方仍有待改善,可以進一步優化把事情做到更好,我有以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資助額增幅調整至由10%至25%不等。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平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及兩地政府需要在政策上吸引更多港青到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促進兩地交流,助力融合國家發展大局,積極發展大灣區建設。因此,港青內地大學升學就學是最直接的學習經驗,讓港青認識內地,透過認識內地而改變一些既有的負面觀感。近年,受環球政治經濟綜合因素的影響,導致通賬率逐年拾級而上物價大升,所以政府今次建議增幅由5%至16%不等的資助額並不足夠。筆者建議可以上調至由10%至25%,最多可獲21000元的全額資助。相信有助補貼一下港青學子來往兩地的交通費用,以及日常生活所需及其他雜費。

二是建議香港社會賢達設立個人獎學金或津貼。長期以來,香港有來自不同業界及慈善機構的朋友、合作夥伴和眾多社會賢達在大學、中小學,甚至幼稚園,設立個人獎學金或津貼,捐助或支援有需要的學子就學,令學子得到更多補貼。因此,建議香港社會賢達可以考慮設立個人獎學金或津貼,鼓勵和支援到內地大學升學的港青,支援和申請的標準,可以取得優秀成績,以及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包括積極團結和凝聚內地生與港生的交流等。津貼金額建議1萬至5萬不等,按整體表現審核。

三是設立在港內地大學升學論壇。「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快將推出10年,建議在10周年之際,在香港會展舉辦一場大型「內地大學升學論壇」,誠邀到有關到內地大學升學的港青,分享就學甚至畢業後留在內地就業、創業、置業和生活的心得和經驗,並邀請相關官員和嘉賓作主題演講。舉辦目的是到內地大學升學的港青,向香港社會各界講述所見所聞,有助未來有意到內地大學升學和發展的港青更加了解內地的情況,改變一些既有的負面觀感。以後,可以每年舉辦內地大學升學論壇,有利凝聚青年人才。

事實上,近年報讀內地院校的香港學生有上升的趨勢,而且不再限於廣東省,更多願意去到北方更遠的院校就讀。筆者相信到內地大學升學的港青,不但有助改變一些對內地既有的負面觀感,而且能夠學好普通話,打開視野,對以後的就業前景都有莫大幫忙。因此,期望有關部門能夠再優化「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按目前物價頗高的實際情況,再相應提高有關資助額。

蔡德昇

寧夏政協常委兼召集人、 特區政府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 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主席




蔡德昇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習近平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講好中國故事有助牢築文化自信

2022年11月07日 12:14 最後更新:15:36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會議上發表報告時表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強調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筆者認為,文化屬於軟實力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們可透過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等重大舉措,加上講好中國故事,有利牢築中國的文化自信。

二十大報告共分15個部分,其中第5大部分單獨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深入開展,並提出五大建議實現「文化自信」這個偉大目標。第一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二是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四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五是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這些舉措充分反映中共中央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同時有信心、有計劃、有理念地,循序漸進地實現這個偉大目標。

如何做到以上五大建議舉措,我們必先瞭解何謂文化自信?201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三個自信」的政治概念,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自2014年開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加入了「文化自信」,形成了「四個自信」,並在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正式明確提出,並強調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將「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也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後,加入了「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審議《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和《2018—2022年全國幹部教育培訓規劃》時,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19日發表施政報告中也提到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指出香港中西文化薈萃,多年來建立了文化基建和國際網絡,匯聚了海內外優秀人才,西九文化區已經成為國際矚目的文化新地標,而香港近年更成為全球三大藝術貿易市場之一,並強調新一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以及提出四大措施以完善產業生態圈建設。例如:培育多元人才、持續提升文化基建、豐富文藝創意內容、推動文化藝術產業平台等。

筆者認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不單顯示了國家對香港的期望,更充分肯定了香港多年來蓬勃及多元發展的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亦為香港與內地業界都帶來源源不絶的發展、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機會。

與此同時,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下,可以發揮香港以中華文化為根基而融合西方文化的獨特性,大力弘揚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文化產業鏈,真正做到構建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偉大藍圖,加上大力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面向世界,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及感染力,推宣和推動文化產業成為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幫助青年人發揮所長,用之於社會,貢獻國家。

一言蔽之,二十大報告裡面單獨提及「文化自信」,並提出五大建議實現,其中第五點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說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筆者充分相信香港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化優勢,肯定能夠為國家實現「文化自信」這個偉大目標之中大有建樹,而在這個互相幫扶的過程中,既彰顯內地與香港兩地血濃於水的重要性,也能突出「一國兩制」的優勢,更能夠運用「文化自信」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寧夏政協常委兼召集人、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