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代表在世貿會議交鋒 美提上訴卻不准新法官上任
剛踏入兔年,中美之間已在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現場展開第一場交鋒。
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在發言中批評,美國這些令人不安的行為清楚地描繪了美國的形象,即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實施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破壞者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擾亂者。他說,中方原本希望美方表現出應有的「自我克制」,不要對每一個不利於它的仲裁都提出上訴,導致裁決無效「是美國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

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李成鋼。網上圖片。
美國副代表帕根反駁,指責北京對華盛頓出口產品實施「非法的單方面報復措施」。她更形容,「一個用來保護中國非市場政策和做法的世貿組織,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強調美國70年來的立場十分明確,即不能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審議國家安全問題,美國不會就關鍵的安全決定向世貿專家組屈服。
雖然帕根事後試圖淡化衝突,重申會繼續和中國交流,但《路透社》仍然形容,這場爭辯「是兩個貿易對手之間最新升級的言論」。

美國貿易副代表帕根。網上圖片。
27日,帕根宣布,美國已就世貿組織最新兩項涉及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裁決提出上訴。據《法新社》報道,世貿組織專家組在去年12月9日裁定,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鋼鐵和鋁分別征收懲罰式關稅違反貿易規定,駁回美方援引世貿組織「安全例外條款」進行的抗辯。而另一項關於華盛頓對從香港進口商品強加「中國製造」標籤違規的裁決,也是在去年12月底由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裁定的。

世貿。網上圖片。
由於美國阻止世貿上訴機構新成員的任命,導致有關機制陷入癱瘓。美國《巴倫周刊》報道指,一般而言,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有3個月時間來裁決成員提出的上訴,但這個被稱為「世界貿易最高法院」的機構自2019年年底以來一直處於凍結狀態。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阻止任命上訴法院新法官,並要求世貿組織進行「重大改革」。
加拿大《金融郵報》也提到,世貿上訴機制不單只在特朗普時代停擺超過兩年,而且華盛頓在拜登任內拒絕世貿組織成員國批准任命法官的呼籲,而是一直在主導如何重啟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閉門磋商。
帕根26日首度公開談及這些「閉門磋商」,她告訴路透社:「我們的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讓爭端仲裁機制全面運作。」在被問到WTO上訴機構是否可能恢復運作時,帕根認為,「需要一番大改造」。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認為,美國在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已陷入「停擺」的情況下,仍堅持提起上訴,表明美國別有用心。一方面,它想借機向世貿組織施壓、出難題,暗示世貿組織「應借助美國的力量」恢復上訴機構正常功能。另一方面,美國也想借此營造其「回歸多邊」的假象。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