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媚川都」 猜香港古代一地名?

歷史長河

「媚川都」 猜香港古代一地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媚川都」 猜香港古代一地名?

2023年03月24日 10:00

香港在中國古史有相關的記載,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必答題,根據《南海志》記述,「媚(音︰眉)川都」即香港哪個地方?這條沒得選擇,即場考起同學。「媚川都」背後是古代香港採珠業的血淚史,為了更好的說明,這次很榮幸得到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地名部類及附錄部類》責任編輯蔡兆浚的幫助,提供第一手歷史材料加以說明。

【明】宋應星撰,《天工開物》沒水船。(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明】宋應星撰,《天工開物》沒水船。(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相信大家應該有聽過「合浦珠還」的故事,但原來古代香港採珠業曾經盛極一時,是不遜於合浦的珍珠產地。香港採珠業始於五代十國南漢時間,至明代中葉前後共六百餘年間。當時的採珠地在大步海(即今吐露港、大嶼山沿海)一帶,由官方設立專門機構管理,並且數次易名。如在五代十國南漢時是「媚川都」、兩宋是廣南市舶司、元代是廣州採金珠子都提舉司、及至明代則是東莞縣和廣州市舶司。

更多相片
【明】宋應星撰,《天工開物》沒水船。(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香港在中國古史有相關的記載,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必答題,根據《南海志》記述,「媚(音︰眉)川都」即香港哪個地方?這條沒得選擇,即場考起同學。「媚川都」背後是古代香港採珠業的血淚史,為了更好的說明,這次很榮幸得到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地名部類及附錄部類》責任編輯蔡兆浚的幫助,提供第一手歷史材料加以說明。

《元史》食貨志•歲課內提到「採之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相信大家應該有聽過「合浦珠還」的故事,但原來古代香港採珠業曾經盛極一時,是不遜於合浦的珍珠產地。香港採珠業始於五代十國南漢時間,至明代中葉前後共六百餘年間。當時的採珠地在大步海(即今吐露港、大嶼山沿海)一帶,由官方設立專門機構管理,並且數次易名。如在五代十國南漢時是「媚川都」、兩宋是廣南市舶司、元代是廣州採金珠子都提舉司、及至明代則是東莞縣和廣州市舶司。

《新安縣志海防圖》,出自嘉慶《新安縣志》輿地略一。顔色標記的是大埔頭。(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古香港地理劃分有別於今天,「媚川都」的範圍雖主要指今日的吐露港,但卻不限於吐露港,甚至延伸至大嶼山海域一帶。至於我們熟悉的維多利亞港(古稱「中門」),相信並未包括在內,這主要與採珠工作範圍有關。因為維多利亞港一帶水流較急,不適宜珍珠的生長,相反吐露港屬於內港,非常適合珍珠的生長,至於日後環境方面的改變則屬後話。

清•金瓶珍珠花樹景(故宮博物院藏)

為甚麼名為「媚川都」呢?先說「媚川」,語出西晉陸機《文賦》中「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以示大步海盛產珍珠。至於「都」在當時屬於軍事建置單位。「媚川都」以徵召的漁戶、採珠人等土民為兵卒,編入軍事團體編制,以採珠為任務。宋開寶五年(972)滅南漢,廢除「媚川都」,並編其少壯者入「靜江軍」,即證明採珠之民即士卒也。時人採珠「以石縋足,蹲身入海,有至五百尺深者」,致使溺死、被大魚咬死者,不計其數。」

今日的元洲仔沿岸,可見紅樹林和淺灘衆多,不適宜大船停泊(蔡兆浚拍攝)。

《宋史》〈劉鋹傳〉記載:後主劉鋹「所居宮殿以珠、玳瑁飾之。」《澠水燕譚錄》亦載:「珠璣充積內府,所居殿宇,梁棟、簾箔率以珠為飾,窮極華麗。」大步海的珍珠滿足了嶺南君王的慾望,卻未為百姓帶來富足,反而招致了巨大的苦難和不幸。因此在宋太祖開寶五年五月初十日(972年6月23日)以採珠禍國害民,令行廢止,並撤除媚川都,以安民心。宋人(方信孺)有詩《媚川都》載:「漭漭愁雲吊媚川,蚌胎光彩夜連天;幽魂水底猶相泣,恨不生逢開寶年。」可惜不久之後,宋廷又恢復採珠。

今日風光綺麗的的吐露港,古稱「大步海」,更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從元洲仔方向望吐露港,右邊遠方的山是馬鞍山(蔡兆浚拍攝)。

兩宋、元明之間,採珠廢復不定。成書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南海志》卷第七〈寶貝〉〈珠〉記載:「元貞元年(1295年),屯門寨巡檢劉進程、張珪建言:東莞縣地面大步海内生產鴉螺珍珠。又張珪續言:本縣地名後海、龍岐及青螺角、荔枝莊,共二十三處,亦有珠母螺出產。」當中的青螺角、荔枝莊,位於今日吐露港對出的赤門海峽。元廷在延祐四年十二月(1318 年1-2 月)設立廣州採金珠子都提舉司,在大步海持續採珠。《元史》〈食貨志〉 〈歲課〉亦載:「珠……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足見香港地區直至元代仍為重要的珍珠產地。

《元史》食貨志•歲課內提到「採之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元史》食貨志•歲課內提到「採之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古香港地理劃分有別於今天,「媚川都」的範圍雖主要指今日的吐露港,但卻不限於吐露港,甚至延伸至大嶼山海域一帶。至於我們熟悉的維多利亞港(古稱「中門」),相信並未包括在內,這主要與採珠工作範圍有關。因為維多利亞港一帶水流較急,不適宜珍珠的生長,相反吐露港屬於內港,非常適合珍珠的生長,至於日後環境方面的改變則屬後話。

據《十國春秋》及《南漢紀》記載,南漢後主劉鋹在大寶六年(963年)設立「媚川都」,徵民為兵,據《南漢紀》載「能採珠者二千人」具備相當之規模。不過也有說達「八千人」,見於《澠水燕談錄》,估計實際人數或因時而有所增減,約在二千至八千人左右。

《新安縣志海防圖》,出自嘉慶《新安縣志》輿地略一。顔色標記的是大埔頭。(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新安縣志海防圖》,出自嘉慶《新安縣志》輿地略一。顔色標記的是大埔頭。(圖片由蔡兆浚提供)

為甚麼名為「媚川都」呢?先說「媚川」,語出西晉陸機《文賦》中「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以示大步海盛產珍珠。至於「都」在當時屬於軍事建置單位。「媚川都」以徵召的漁戶、採珠人等土民為兵卒,編入軍事團體編制,以採珠為任務。宋開寶五年(972)滅南漢,廢除「媚川都」,並編其少壯者入「靜江軍」,即證明採珠之民即士卒也。時人採珠「以石縋足,蹲身入海,有至五百尺深者」,致使溺死、被大魚咬死者,不計其數。」

清•金瓶珍珠花樹景(故宮博物院藏)

清•金瓶珍珠花樹景(故宮博物院藏)

《宋史》〈劉鋹傳〉記載:後主劉鋹「所居宮殿以珠、玳瑁飾之。」《澠水燕譚錄》亦載:「珠璣充積內府,所居殿宇,梁棟、簾箔率以珠為飾,窮極華麗。」大步海的珍珠滿足了嶺南君王的慾望,卻未為百姓帶來富足,反而招致了巨大的苦難和不幸。因此在宋太祖開寶五年五月初十日(972年6月23日)以採珠禍國害民,令行廢止,並撤除媚川都,以安民心。宋人(方信孺)有詩《媚川都》載:「漭漭愁雲吊媚川,蚌胎光彩夜連天;幽魂水底猶相泣,恨不生逢開寶年。」可惜不久之後,宋廷又恢復採珠。

今日的元洲仔沿岸,可見紅樹林和淺灘衆多,不適宜大船停泊(蔡兆浚拍攝)。

今日的元洲仔沿岸,可見紅樹林和淺灘衆多,不適宜大船停泊(蔡兆浚拍攝)。

兩宋、元明之間,採珠廢復不定。成書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南海志》卷第七〈寶貝〉〈珠〉記載:「元貞元年(1295年),屯門寨巡檢劉進程、張珪建言:東莞縣地面大步海内生產鴉螺珍珠。又張珪續言:本縣地名後海、龍岐及青螺角、荔枝莊,共二十三處,亦有珠母螺出產。」當中的青螺角、荔枝莊,位於今日吐露港對出的赤門海峽。元廷在延祐四年十二月(1318 年1-2 月)設立廣州採金珠子都提舉司,在大步海持續採珠。《元史》〈食貨志〉 〈歲課〉亦載:「珠……在廣州者,採於大步海。」足見香港地區直至元代仍為重要的珍珠產地。

今日風光綺麗的的吐露港,古稱「大步海」,更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從元洲仔方向望吐露港,右邊遠方的山是馬鞍山(蔡兆浚拍攝)。

今日風光綺麗的的吐露港,古稱「大步海」,更曾是與合浦齊名的珍珠產地。從元洲仔方向望吐露港,右邊遠方的山是馬鞍山(蔡兆浚拍攝)。

在過度採捕之下,到了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因廣東珠池蜃蚌日漸減少,明廷下令停止採珠,亦禁止民間私採。官方的採珠行為至此結束,古代香港的採珠業亦逐漸衰微。到了清代,香港採珠業時斷時續,如在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5年) 明詔罷採,但清順治、康熙、乾隆曾下詔採珠,惜已所獲無幾,不得不再三放棄。

雖然香港採珠業曾經盛極一時,但後世已很難找到存下來的宋代珍珠文物。此因珍珠作為有機質,保存較難;加上靖康之難及南宋末年兵火,相信南漢時期的珍珠較難流傳至今。再說清代珍珠文物較常見,上及明代已鮮少矣。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