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墨子兼爱為天下 楊朱「一毛不拔」忠於已

史空穿梭

墨子兼爱為天下 楊朱「一毛不拔」忠於已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墨子兼爱為天下 楊朱「一毛不拔」忠於已

2023年03月22日 20:00

一毛不拔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出自於儒家經典《孟子》,當中《盡心上》有提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春秋戰國之際,出現了與儒家學派相對立的學派,也就是我們後世所熟知的墨家學派。雖說儒墨兩家相對,但其實墨家首領墨翟曾師於儒者。作為儒門弟子,墨翟自然也學習過《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不過越是學習,墨翟心中對儒家學說的不滿卻日漸增加。他不但反對儒家「愛有差等」的思想,更是對儒家的繁文縟節感到煩厭。於是在他步行天下,遊學各地之時,墨翟另立新說,聚徒講學。久而久之,他所創立的墨家就成為了儒家的主要反對源。

墨子的「兼愛」論就是平等、博愛之意,要求君臣、父子、兄弟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要是人人都做到愛人如愛己,那麼社會就不會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而墨子的兼愛論正與儒家的「仁愛」論對立。(網上圖片)

墨子的「兼愛」論就是平等、博愛之意,要求君臣、父子、兄弟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要是人人都做到愛人如愛己,那麼社會就不會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而墨子的兼愛論正與儒家的「仁愛」論對立。(網上圖片)

戰國時期,雖百家爭鳴,但墨家依然從眾學派中脫穎而出。孟子曾說過:「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也難怪墨家學派能與楊朱學派及儒家並稱「顯學」。儒家學派之名可以說是耳熟能詳,那麼上述提到的楊朱學派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呢?

楊朱學派創始人楊朱乃魏國有名的哲學家,由於他並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所以有關他的思想、生平只能在吉光片羽中尋找。在《孟子》、《莊子》等史籍中有提及過楊朱的學說,據說楊朱是堅定不移的個人主義者。他所擁護「費生」和「重己」就是強調個人生命保存的重要性。換句話說,唯有擺脫社會責任的束縛,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性才得以體現,從而感到快樂。楊朱一度認為法令刑法都不是束縛世人自由的藉口,畢竟在他眼中就連皇權天子也只是象徵性的存在。

楊朱像。(網上圖片)

楊朱像。(網上圖片)

楊朱的學說是建立在極端的唯我主義上,所以經常遭到其它家派的抨擊。有天,墨子的學生禽滑厘就向楊朱提問道:「如果拔掉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就可以讓天下人受益。你願意嗎?」楊朱聽後,嗤之以鼻地笑了笑道:「天下人的問題,豈是我一根汗毛就能夠解決?」禽滑厘可不想就此罷休,只見他不折不撓地追問:「如果可以解決的話,你願意嗎?」楊朱感受到禽滑厘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決心,但仍選擇保持沈默。可此時無聲勝有聲,楊朱的答案可以說是呼之欲出。因此,後來孟子在評論楊朱和墨翟時就講到:「楊子這人啊,甚麼主張都是為了自己。哪怕拔下一根汗毛能利於天下,他都不願意去做;相反,主張『兼愛』的墨子只要對天下人有利,他就算磨光頭頂,走破腳跟也會去做。」

中文有句歇後語就是由這個成語衍生出來:「鐵公雞——一毛不拔」,形容生活中小氣吝嗇的人,而「鐵公雞」也是極端吝嗇的代名詞。(網上圖片)

中文有句歇後語就是由這個成語衍生出來:「鐵公雞——一毛不拔」,形容生活中小氣吝嗇的人,而「鐵公雞」也是極端吝嗇的代名詞。(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一毛不拔」這個成語,原指楊朱那極端為我主義,後來則用來泛指非常吝嗇自私的人。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