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違約的陰影日益逼近,但白宮和國會遲遲未達成協議。如何保證美國不會陷入債務違約?美國財長耶倫「出招」,把違約之日往後推幾天。
當地時間5月26日,耶倫表示,美國政府或將在6月5日突破債務上限,出現債務違約。耶倫最新表態意味著,達成債務上限協議的最後期限從最初的6月1日延後至6月5日。
美國財長耶倫。AP圖片
消息一出,白宮和國會均「信心滿滿」:拜登表示自己「非常樂觀」;共和黨談判代表也說,協議已經「觸手可及」。
美國股市亦應聲上漲。但路透社提醒道,任何協議都必須得到國會兩院的批准,這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而目前國會兩黨仍就是否「將聯邦福利與工作要求掛鈎」一事爭論不休。
經濟專家預計,如果違約真的發生,美國可能陷入衰退,大量失業和更高的消費者借貸成本將延續到即將到來的選舉年(2024年)。彭博經濟首席經濟學家安娜·黃(Anna Wong)指出:「美國債務上限僵局對經濟造成的破壞,有可能比以往任何一輪僵局都大。」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此前指出,債務違約將擾亂全球市場,令美國經濟陷入混亂。根據美國債券評級機構穆迪公司最近預測,如果出現違約,美國GDP將下降4%,逾700萬工人將失去工作,即使是短暫的違約也會導致20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不少經濟專家預計,如果違約真的發生,美國可能陷入衰退。
美國歐道明大學斯特羅姆商學院教授維諾德·阿加瓦爾近日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美債違約情況發生,會給美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同時會導致世界經濟混亂。
維諾德·阿加瓦爾坦言,真的不知道,(美債違約的)後果會怎樣,而大多數經濟學家估計利率會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經濟很可能陷入衰退,將有大量失業。聯邦政府將無法支付其所有支出,會導致美國經濟混亂,並導致世界經濟混亂。
美國不是第一次陷入債務上限僵局了,為何美國國會屢屢陷入「債務上限」的循環?
專家表示,這都是由政治決定的。在美國政治極化氛圍濃厚的背景下,尤其是2024年大選已吹響號角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已淪為「黨爭」工具。
自1960年以來,美國國會提升債務上限高達78次。截至今年1月,美國債務創下了31.4萬億美元的新高,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金融專家凱瑟琳表示,如此龐大的債務已經是該國整體經濟活動能力的1.2倍。美聯社稱,對於國會議員來說,所謂的債務上限談判與投票是「走過場的慣例活動」。近年來,債務上限問題成了兩黨力爭的政治槓桿,雖然最終雙方一定會達成協議,但這份協議會滿載與美債本身無關的政治議程。
不少美國民眾表示,他們對政客玩的政治手腕「早感厭倦」。在美聯社播放的一檔節目中,一名芝加哥居民抱怨道:「美國政客高枕無憂,但他們影響的是我們的錢袋子。」另一名受訪者表示:「這些政客就是在玩政治遊戲,就看誰能耗得過誰。」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納卡地區情勢急轉直下,又一次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
在蘇聯解體前,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同屬蘇聯加盟共和國,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和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變成獨立國家,納卡地區位於阿塞拜疆西南部,但當地居民以亞美尼亞裔人為主。蘇聯一解體,不再是統一的國家,納卡就變成阿塞拜疆內的一個亞美尼亞人孤島。
納卡地區是阿塞拜疆內的一個亞美尼亞人孤島。
之後,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雖然在1994年達成停火協議,但一直處於敵對狀態,阿塞拜疆堅持納卡為本國領土的一部分,但該地區實際上是由亞美尼亞人掌控的。控制當地的親亞美尼亞武裝成立「納卡共和國」,但不被國際承認,當地衝突時有發生。
阿塞拜疆日前在納卡展開反恐行動,粉碎納卡內的分離主義勢力,不但納卡當地的抵抗不強,亞美尼亞的反對聲音也不大,其後在俄羅斯斡旋下,快速達成全面停止軍事行動協議,阿塞拜疆全面重新控制納卡,並容許納卡居民自由離開。
亞塞拜疆在9月24日解除長達9個月對納卡的封鎖,納卡地區估計的12萬居民中已有7萬人逃進亞美尼亞。
納卡地區已有7萬人逃進亞美尼亞。
更離奇的是納卡地區「納卡共和國」分離組織的領導人宣佈,明年1月1日起,解散當地所有機構和組織,「納卡共和國」停止存在。「納卡共和國」的武裝力量打敗了仗,也可以流亡海外繼續抗爭,為何要自己宣佈停止存在,這顯然是背後支持他們的勢力,逼令他們解散。
這次事變並不是毫無徵兆地爆發的。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
在阿塞拜疆展開「反恐行動」之前,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接連指責俄羅斯無力支持亞美尼亞,並連續拒絕俄羅斯領導的集安組織的軍演,反而與歐美混在一起,同美軍進行軍演。
在阿塞拜疆動手的時候,亞美尼亞和美國的軍演還沒有結束,但美國不管是在軍事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沒有向亞美尼亞提供幫助,沒有發聲叫阿塞拜疆停止在納卡的軍事行動。
現在事情的真相很清楚,火就是美國點起來的,美國希望亞美尼亞放棄納卡,換取亞美尼亞加入西方陣營。美國總統拜登借此把亞美尼亞拉出俄羅斯領導的集安組織,甚至讓亞美尼亞加入北約,以此作為自己的外交成就。
帕希尼揚早在上臺之前就曾經表露過放棄納卡的意願,而他正是在美國發起的「顏色革命」中上臺的。
所以現在算是完成了美國安排的任務。
在事態基本平息之後,美國的官員到了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喜迎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
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訪問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獲得了帕希尼揚的熱情接見。
美國在納卡衝突中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坐視納卡落入阿塞拜疆,現在到訪亞美尼亞,一張嘴就是「承諾支持亞美尼亞的主權」。
亞美尼亞把地給割了,這個時候來支持人家的主權,何其可笑。
當然,鮑爾不是專門來諷剌亞美尼亞的。從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官網可以看到,該機構一直在向亞美尼亞提供資金,用於加快該國向「民主社會」的轉型。
美方口中還是「民主」,但是近期和亞美尼亞軍演的項目卻不是在常規的野外軍事訓練,而是演練如何應對抗議活動,如何控制抗議人群。
不得不說的是,美國確實對帕希尼揚十分滿意,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能耐,反而是因為此人沒什麼能力。
地緣政治分析師凱沃克·阿爾馬西安表示,美國支持帕希尼揚有3個原因。
一是因為他無能且無知。
無能意味著好控制,聽話,美國只要下達指令,就不怕帕希尼揚會搞出什麼亂子,因為他沒那個能力,也不太有自己的意見。
帕希尼揚是記者出身,被美國資本強行扶上臺,對地緣政治完全無知,只知道聽命行事,是非常合適的代理人人選。
二是因為帕希尼揚反俄。
帕希尼揚向普京動刀。
帕希尼揚在上任之後,就高舉反俄旗幟,縱容甚至攛掇亞美尼亞人反俄。
而在遇到事之後,帕希尼揚又會去找俄羅斯解決問題,解決不到又公開批評俄羅斯。
帕希尼揚這麼「懂事」,美國哪能不喜歡。
三是因為帕希尼揚早有割讓納卡的意思。
納卡對於亞美尼亞來說,實際上是有些雞肋的,有戰爭風險不說,還非常落後。
帕希尼揚同意割讓納卡,就是想把納卡地區和當地的民眾一起塞給阿塞拜疆,讓殘留當地的亞族人去跟阿塞拜疆鬧吧。當然, 帕希尼揚更關心的是讓亞美尼亞投入美西方的陣營。
現在納卡的亂事平息,帕希尼揚放棄了納卡,美國也怕這種賣國行為惹起亞美尼亞境內的抗議,趕緊派人前往亞美尼亞,這是為帕希尼揚背書,鞏固帕希尼揚的地位,支持他繼續擔任亞美尼亞總理。
美國自然要支援他多幹上幾年,並趕在帕希尼揚在任時,徹底把亞美尼亞拉到西方陣營,關鍵是讓亞美尼亞加入北約。早在2022年6月,亞美尼亞就表示正積極考慮加入北約。
俄羅斯發起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就是為了阻止烏克蘭倒向北約。現在烏克蘭這邊的問題還沒解決,另一邊北約勢力似乎又有滲入南高加索的跡象。其實不讓俄羅斯放心的並非只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同樣也讓俄羅斯放心不下。阿塞拜疆倒是沒和西方國家走得有多近,但一直是跟土耳其混。在2020年的納卡戰爭中,土耳其通過提供先進武器和軍事訓練,協助阿塞拜疆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土耳其因此得以介入到南高加索地區事務中。
美國搞局南高加索區,就是想打破俄羅斯的集安組織,她根本不關心納卡區內亞美尼亞人的死活,也不關心亞美尼亞,只關如何借亞美尼亞,削弱俄羅斯,並為拜登爭取外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