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被蜱蟲咬用手扯出恐致命 醫生教1招安全處理

生活事

被蜱蟲咬用手扯出恐致命 醫生教1招安全處理
生活事

生活事

被蜱蟲咬用手扯出恐致命 醫生教1招安全處理

2023年06月03日 17:00

行山要小心蜱蟲!

被蜱蟲叮咬,徒手拔除恐有生命危險。有醫生指,近日有行山人士被蜱蟲叮咬求診個案增加。他指出,蜱蟲可黏附皮膚上吸血24小時,但若處理不當,可引發破傷風,增加感染風險。若不幸被蜱蟲咬,醫生教用1個方法安全處理。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蜱蟲常於本港郊野公園出現,例如可於八仙嶺、獅子山郊野公園、馬鞍山郊野公園和城門水塘都可見其身影。台灣急症科醫生翁梓華在其Facebook專頁指出,夏天不少市民進行戶外活動,期間常收到被硬蜱咬傷的病例。

他指出,喜愛登山等戶外活動的人,都會面臨被硬蜱咬傷的風險。翁醫生講解蜱蟲特徵、出沒地點,以及被叮咬後會出現的症狀:

蜱蟲習性、特徵、出沒地點

蜱蟲喜歡生長在潮濕陰涼的環境中,例如山區、森林。

蜱蟲體型大約是0.1至0.15厘米左右,成蟲可長至0.5厘米,在春夏季節最為活躍,因此喜歡戶外活動的人很容易遭遇蜱蟲咬傷。

被蜱蟲叮咬情況及症狀

蜱蟲咬人時,會分泌麻醉劑,使人難以察覺咬傷。

蜱蟲常黏附在不容易被摩擦到皮膚上,例如髮際線、腋下、鼠蹊部、腰部。

被蜱蟲咬傷後,牠還能長時間地黏附在皮膚上,長達24小時以上,吸取人體血液,體型愈吸愈大。

蜱蟲口器亦因此演化出特殊機制,除了是螺旋形外,亦會在咬傷的部位分泌黏液凝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被蜱蟲咬勿徒手拔出 醫生解釋2大原因

翁醫生指出,不能隨便強行拔除蜱蟲,否則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2大原因如下:

被蜱蟲咬勿徒手拔出2大原因:

1.蜱蟲口器會黏實皮膚,強行拔出可能會導致口器殘留在皮膚中,反而製造出一個直接對外的通道,而引發後續感染。

2.徒手拔除蜱蟲時會擠壓它們的身體,硬蜱體內常會有鉤端螺旋體的病原體,可能會將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注入人體血液。

醫生教1個正確處理蜱蟲方法

翁梓華醫生表示,被蜱蟲咬的24小時以內移除感染機率是相對較低,應儘快安全和正確地將硬蜱移除,解決方法如下:

處理蜱蟲方法

1.使用專用的「硬蜱移除器」

拔除後,建議到急症室打破傷風針。以及服用预防性抗生素,便有效避免莱姆病。

2.到急症室向醫護人員求助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拔除蜱蟲,最好到急症室向醫護人員求助,他們會幫助你安全地拔除蜱蟲並服用抗生素。

3.使用「有齒鑷」

家用的鑷多為無齒鑷,所以不太適合。

建議要使用有齒鑷,但仍要小心有齒鑷較鋒利,仍有可能令口器留在身上。

蜱蟲咬人|被蜱蟲叮咬後2情況要求醫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網站顯示,被蜱蟲叮咬後,出現以下情況要求醫:

1.當無法完全清除蜱蟲:

蜱蟲吸附進入皮膚的時間愈長,患病風險就愈大,皮膚也可能會受到刺激。

2.當皮疹範圍變大:

蜱蟲叮咬的部位可能微微隆起,這是典型症狀。若皮疹範圍變大或在任何部位也出現皮疹,呈牛眼形狀,則可能是患萊姆病。皮疹通常在3至14 天內出現。

梅奧診所指,被蜱咬傷後,大部分人不會感到疼痛,只會有輕微的皮膚變化、腫脹或酸痛等症狀。然而,有些蜱蟲帶有病菌,可能會引起傳染疾病,如萊姆病和落基山斑疹熱等。通常情況下,蜱蟲至少需要在人體皮膚上附著36小時以上,才有可能傳播萊姆病。但對於其他感染,可能只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就能傳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預防蜱蟲貼士

5月至11月都是蜱蟲出沒的日子。台灣疾病管制署指出,到郊外時可以做齊以下動作,以避免被蜱蟲咬傷:

做足4步避免蜱蟲

穿着長袖衣物、長筒襪、手套、長靴

褲管紮入襪子裡,防止蜱蟲進入

在衣服及裸露皮膚部位,使用含DEET或Picaridin的防蚊藥劑,讓蜱蟲不敢靠近你。

回到家要換衣服及洗澡,避免蜱蟲依附入屋。

被蜱蟲咬會導致腦炎?

根據本港衞生署,經蜱蟲叮咬亦有可能會造成蜱傳腦炎大約三分之二的受感染者沒有病徵,而出現病徵的病人,通常病情較輕,會出現持續數天出現發熱症狀、頭痛、肌肉疼痛、疲倦。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其後會完全康復,但有些病人會進入第二階段,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和脊髓炎。

蜱蟲咬人|被蜱蟲咬會導致感染致命疾病?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資料,蜱蟲會引起如萊姆病之外,亦有可能會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少數的重症患者更會因此死亡,致死率約5至15%,而症狀如下: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症狀: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痛、淋巴腫大。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