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指,6月1日下午約6時接獲一名59歲男子報案,指他早前在即時通訊軟件回應陌生人發出的招聘信息,對方聲稱可透過充當網上推銷員,於購物平台點擊購物谷高商家名氣來賺取佣金。
資料圖片
受害人遂按指示將約15萬元存入對方指定的戶口作平台購物之用,騙徒曾向受害人發放約共4千元佣金。惟受害人將款項分多次存入相關戶口後,便與騙徒失去聯絡。受害人懷疑受騙,於是報案。受害人共損失約15萬元。
九龍城警區。資料圖片
經初步調查,案件列「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九龍城警區刑事調查隊第6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資料圖片
警方指出,騙徒的招聘廣告一般聲稱「搵快錢」、「高人工」、「即日出糧」或「在家工作」;對應徵者年齡及學歷要求低或無需工作經驗及履歷;不會提及實際職位或工作內容,並只提供即時通訊軟件或手機號碼聯絡方法。有騙徒更會於受害人初次存款後以發放佣金來獲取受害人信任。警方呼籲市民,如有懷疑,應致電「防騙易18222」。
九龍城警區刑事調查隊第6隊跟進。
警方在9月12至14日期間,針對區內發生的「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共拘捕涉案的4男1女其中包括4名中一至中五的學生。
警方在9月12至14日期間,針對區內發生的「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共拘捕4男1女涉嫌干犯「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其中包括4名中一至中五的學生,年齡最細的只有12歲,令警方憂慮近來不法份子改為利用年青人想賺快錢的貪念,將他們推去前線做死士。
警方圖片
警方表示14日接獲一名78歲女子報案,指自13日中午開始便在荃灣住所接獲懷疑騙徒來電。對方聲稱是其兒子,並訛稱被捕,要求事主交10萬元保釋金,並相約9月13號在事主家中交收款項。 騙徒即日登門收取10萬蚊騙款現金之後,再要求婆婆在14日早上繳交更多保釋金,婆婆於是打電話給身處內地的兒子求證,確定兒子安全及無提出過相關要求,懷疑受騙便報警求助。 而警方接報後迅速到場,並於現場埋伏,成功拘捕一名登門收取騙款的29歲男子,並以「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名拘捕。被捕人士仍然在扣查當中。
沙田警區重案組偵緝高級督察何灝庭 (警方圖片)
而另外警方亦在今年的9月12至14日分別接獲3宗「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案件。
第一宗案件是14日早上時分,有一名85歲女子在大圍屋企收到一名陌生男子電話,該名男子假扮為她的兒子,並且訛稱自己因為犯事被執法部門拘捕,向受害人索取10萬保釋金。在同日中午,騙徒去婆婆屋企樓下收取10萬騙款。不久,騙徒再要求婆婆繳交更多金錢。此時,婆婆向家人求證後才知道受騙,於是報警求助。警方立即進行埋伏行動,將2名去婆婆屋企附近收取騙款的人士 (即兩名分別15歲及12歲男童) 以涉嫌 「企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拘捕。
另外,在同日中午時分,亦有一名82歲女子在大圍屋企收到一名假扮是她兒子的電話,又是訛稱自己因為犯事被執法部門拘捕,向婆婆索取10萬元保釋金。但是這名婆婆非常精明,立即致電給自己兒子求證,識破騙徒的詭計,並且即刻報警。警方立即採取埋伏行動,將兩名去婆婆屋企附近收取騙款的人士 (即一名14歲的女童及一名17歲的男子)拘捕。而婆婆因此沒有任何金錢損失。
經過警方的深入調查以及分析,發現該名被捕14歲女童除了涉嫌牽涉上述案件,亦有份參與另一宗在9月12日至14日發生於粉嶺的同類電話騙案,當中一名73歲男子亦收到假扮他兒子被捕的電話,而他先後向騙徒交出5萬及3萬2千元的所謂保釋金。
而4宗案件中所被捕的5名人士,仍然在扣查當中。
警方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總督察陳詠君 (警方圖片)
警方總結以上案件總共牽涉4名受害的公公婆婆,年齡介乎73-85歲,損失金額共28萬零2千元。 案件仍在調查中,不排除未來拘捕更多涉案人士。
而14日警方拘捕的5名人士當中,包括4男1女,年齡介乎12至29歲; 報稱是中一至中五學生,或者無業,全部都是年青人。警方表示無良的騙徒就是利用青少年想搵快錢的貪念,要他們去前線做死士,同時亦利用長者們緊張兒女安危的心,一而再、再而三咁騙取他們半生積蓄,實在令人髮指!而警方表示這些犯案的青少年是透過朋友介紹或在社交平台得知有這些工作,而不法分子便利用他們搵快錢的心態,叫他們去收取騙款,再換取幾百至幾元不等的報酬。
(警方圖片)
警方作出以下呼籲:
(1)任何人經電話自稱親友,指自己更換新電話號碼,並要求受害人借錢或匯款,均有可能為騙案;
(2)如有案件涉及保釋金,請巿民向有關警署核實,避免受騙;
(3)市民應主動關心親友,尤其是長者,與他們分享以上防騙訊息,避免他們成為受害者;
(4)市民如有任何懷疑,應致電「防騙易18222」熱線查詢。
警方重申,任何人如觸犯香港法例第210章《盜竊罪條例》第十七條「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最高刑罰為監禁十年。另外,根據香港法例第455章《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任何人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某項財產,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間接為犯罪得益而處理該財產,即干犯「洗黑錢」罪;一旦被判罪名成立,最高可被判罰款500萬元及入獄14年。
警方呼籲青少年切勿因「賺快錢」而以身試法,家長、親友、老師亦要多關心青少年,如意識到他們有可疑行為或者可疑收入,一定要及早介入,即時向青年釐清事件因由,並尋求專業協助。警方亦提醒市民多加關心長者,以免他們墮入騙局。如有懷疑,即打警方廿四小時防騙易熱線18222,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