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歷史上首個奴隸制王朝的興衰:從廢除禪讓制到太康失國

歷史長河

中國歷史上首個奴隸制王朝的興衰:從廢除禪讓制到太康失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歷史上首個奴隸制王朝的興衰:從廢除禪讓制到太康失國

2025年07月04日 10:00

大禹治水功德無量,深得人心,他接替舜成為了部落聯盟的首領。但此時,氏族社會已經進入了晚期階段。隨着生產力的提高,人們不再只是生產維持生計所需的物品,還能創造出剩餘產品。氏族部落的首領們開始利用職權將剩餘產品轉化為私有財產,這標誌着私有制的出現。隨着時間的推移,部落首領們不斷積累着社會財富,逐漸成為了貴族。隨着剩餘產品的增加,各部落為爭奪社會財富而頻繁爆發戰爭。在戰爭中,俘虜不再被殺害,而是成為貴族的私有財產——奴隸,這漸漸形成了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社會因此陷入了崩潰的邊緣。

禹自己便是一個大貴族,擁有千百個奴隸和無數頭牛羊。據説他晚年曾到東方視察,並在會稽山(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各部落首領,來應邀的首領數以萬計,並且都帶着寶玉和錦繡前來。唯有一個防風氏的首領未到場,禹認為這是大不敬之舉,下令斬殺了該首領。這説明禹已不僅僅是部落聯盟的首領,而是真正的國王。

禹晚年曾像堯、舜那樣按照禪讓制度,選定協助他治水的伯益作為繼承人。但是,伯益早逝,再加上禹所在的夏部落有很多勢力強大的貴族,禹去世後,他們擁戴禹的兒子啓繼承了禹的地位。自此氏族社會的禪讓制正式被廢除,「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轉為了「天下為家」的家天下。

啓使用夏部落的名稱命名自己建立的王朝,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開國君主。然而,更準確地説,禹才是夏朝的開國君主和奴隸社會的創始人。

夏朝建立之初政權並不穩定。啓召集和宴請各部落首領,希望他們能認可他所建立的王朝。然而,各部落首領仍然堅守公行天下的古老傳統,認為領袖是能人居之,啓的做法等於把天下當成自己家,因此他們非常不滿。扈氏的部落首領拒絕參加宴席,啓勃然大怒,派兵討伐扈氏部落。雙方在甘地展開激戰,最終扈氏戰敗,全族被滅。這場戰爭大大震懾了其他部落首領,他們不敢再有異議,表示願意臣服於夏。

啓封各部落首領為自己所在部落的國君,封他們的國家為侯國,這些侯國受夏朝統領,以夏為尊,每年向夏朝進貢牛羊、糧食和奴隸。這樣一來,強制性的國家制度得以建立,並鞏固了夏王朝的地位。

奴隸社會之初,雖然一部分人脱離了勞動,但在奴隸主的強迫下,奴隸們得以集中勞動,反而提高了生產力。很快,夏王朝就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四面環繞着臣服的部落,社會也變得穩定。然而,啓漸漸變得驕奢淫逸,整日縱情於享樂之中,不理政事。在位十年後,他去世了。他的五個兒子都想繼位,王室內部展開了奪權大戰。經過激烈的角逐,太康成為了新的統治者。

太康登基後,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為所欲為,同樣地置國家大事於不顧,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整日田獵無度。他不聽朝臣的勸告,政事廢弛,荒淫無度。夏朝內部的奪權鬥爭使政治更加混亂,太康也沒有政治才能,導致百姓失望,朝臣離心。

在該時期,位於黃河下游的東夷族部落有一個名為有窮氏的部落,首領后羿是個野心勃勃的人。這個部落的祖先羿是力大無比的神箭手。根據傳説,在遠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都是天帝的兒子,輪流值班,每人出來一天,因此人們看到的只有一個太陽。然而有一天,十個太陽頑皮,同時出現在天空上。瞬間,大地上的莊稼和動物都被烤死了,江河湖海也乾涸了。天帝派羿去教訓這十個孩子,羿挽弓搭箭連發九箭,射下了九個太陽,馬上天降甘露,一切又都恢復正常。

太康的昏庸使其他諸侯奪權篡位有了可乘之機。后羿看到太康昏庸無度,引起了許多不滿,認為有機可乘,便開始伺機取而代之。

太康有一天帶着眾親信去洛水北岸遊獵,然而一去就耗費了一百多天的時間,這期間他對政事漠不關心。后羿得知這個消息後,暗自高興,認為這是個好時機,於是興兵佔領了夏朝的都城安邑,並帶領軍隊駐守在洛水南岸。太康玩得盡興,打算回去,但當他走到洛水岸邊時,發現南岸集結了重兵,一下子就慌了神,趕緊派人去問發生了什麼事。他的探子帶回消息説,是后羿帶着軍隊以「伐無道」之名,來驅逐他了。由於各部落首領對太康早有不滿,再加上對后羿的軍隊有所忌憚,因此沒人前來勤王。這下太康無家可歸,十分懊悔,只能在北岸過起了流亡生活。這就是歷史上的「太康失國」事件。太康在外流亡27年,後因病去世於陽夏。

太康失國。網上圖片

太康失國。網上圖片

后羿成功驅逐了太康,但他仍不敢自立為王,於是擁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王,並試圖掌握實權,讓仲康充當傀儡。然而,仲康不滿於被人擺佈,便謀劃削弱后羿的力量,奪回大權。但最終事情敗露,仲康被后羿軟禁,後來因抑鬱成疾,最終病死。

仲康去世後,按照慣例應由他的兒子相繼位,但相還年幼,於是后羿乾脆將相趕走,自己坐上了王位,夏朝也由此易主。夏朝開啓了「家天下」的局面,才傳了兩代君王,大權就落入了外姓人之手。

「氣壯山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唐代張說寫的《孔補闕集市》,當中有言:「族高辰象,氣壯河山,神作銅鉤,天開金印。」不過其最為人熟知的典故應當來自趙鼎絕食而亡一事。

「南宋四名臣」之一的趙鼎雖然年幼喪父,但在母親樊氏悉心的教育下,他飽讀經書。學識淵博的他,年僅二十一歲就考中進士,可謂才智過人。在他出任洛陽令時,因受到時任宰相吳敏的賞識,被調到都城開封出任開封府士曹。

趙鼎像。除了趙鼎,「南宋四名臣」還包括李綱、李光和胡銓。(網上圖片)

趙鼎像。除了趙鼎,「南宋四名臣」還包括李綱、李光和胡銓。(網上圖片)

宣和七年的冬天,金兵來襲。金人兵分兩路進攻北宋,不出一年,金兵便重重保圍了開封。敵軍來勢洶洶,嚇得宋欽宗趕緊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然而,在這風頭火勢之時,朝廷對於議和還是迎擊仍舊議論紛紛。投降派主張賠款、割讓太原三鎮;主戰派以趙鼎為首,堅決反對求和。

可惜,宋欽宗懦弱無能,不但親自前往金軍軍營商議求和,甚至被金兵統帥扣留了下來。靖康二年,開封失守,宋欽宗和父親宋徽宗被俘,曾輝耀奪目的北宋王朝就此墜落。不久,宋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王朝,史稱宋高宗。

靖康之難。(網上圖片)

靖康之難。(網上圖片)

宋高宗即位初期,起用主戰派將領,積整調動兵民抗金。可是,滿腔熱血的宋高宗很快就被江南的紙醉金迷迷了眼,不但無心抗金,還自甘墮落,夜夜笙歌活在虛幻盛世中。眼見統治階層整天一副樂不思蜀的模樣,官至宰相的趙鼎心急如焚,他為保衛江南,殫精竭慮。多次向宋高宗舉薦岳飛、韓世忠等愛國將領,更是力主抗金。

南宋貴族糜爛的生活。(網上圖片)

南宋貴族糜爛的生活。(網上圖片)

沒想到,趙鼎在朝廷中活躍的表現引起了秦檜的忌恨。秦檜接任宰相後,便常在宋高宗面前誣陷趙鼎,誤信小人的宋高宗也因此把趙鼎貶至潮州。可是,秦檜得知趙鼎處境艱難仍不滿足,還想加緊對他的迫害。先是把經常幫助趙鼎的張宗遠調離廣西,然後還命令地方官每月向他報告趙鼎的動靜。

趙鼎知道秦檜的險惡用心,只能以死抗爭。他托人告訴他兒子:秦檜要置我於死地。只有我死去,你們才能幸免於難。要不然,我會連累你們的。臨終前,他撰寫了自己的墓志銘,當有有言:「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意思是指他身騎箕、尾兩座星宿回歸上天,但他那如同高山大河的豪邁氣概將永存於世。幾天後,趙鼎絕食而死,享年六十三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氣壯山河」,形容氣勢如高山大河般雄壯豪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