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每次朋友碰頭,都有人提議組隊去內地吃喝遊樂,話平靚正好抵玩,而且交通便捷,同去新界差不多;另一選擇是去澳門試新酒店優惠,歎過在港Staycation好多。這股洶湧熱潮,正迅速形成,從今年頭7個月的出境數字,可以清楚見到,業界擔心「出多入少」 只剛開始,危機正逐漸顯現,促政府要出招應對啦!

港人北上消費爆熱潮,今年頭7個月,入境內地和澳門的人數持續猛升,7月份達到583萬人次高峯,令香港飲食及零售業吹起淡風。
政圈朋友傳來入境處今年1月至7月的港人出境數字,前往內地和澳門的人數連續上升,1月時只有約100萬人次,到7月大增至583萬人次,平均每日近19萬人次,比6月份多了12%,升幅相當凌厲。其中佛誕單日,北上和過大海的港人,達38萬人次,人頭湧湧,墟冚到極。
本來香港一向有出有入,多了人外遊,同時有旅客來玩,沒什麼問題,不過近期情況有不同,出入人數相差頗大,更有拉闊之勢。以7月29日周末為例,當日各陸路囗岸出境的港人,達22萬多人次,入境的內地客只有9萬6千多人次,「出多入少」十分明顯。
業界朋友同我講,北上熱升溫,不令人意外,疫情後冇咗中招風險,通關暢順,這不在話下,更大吸引力是人民幣匯價下跌,內地物價原已比香港平,如今就更低,花錢感覺十分便宜。加上內地食肆質素提高,又可拿着「小紅書」指南揾食,令港人熱哄起來,一窩蜂去試新。
他說,高鐵四通八達,轉瞬即至,加上港私家車可以直駛內地,周圍去尋美食比之前更方便,更推動了北上熱潮。新趨勢是出省(廣東)到其他地方玩樂,目的地選之不盡,也帶動出境人數上升。
另一個吸引港客的地方是澳門,業界朋友說,澳門高檔酒店大推優惠,如果是賭場常客,更可攞到免費食宿,而近日大搞超級巨星騷,也很有賣點,所以過大海的港人同樣顯著增加。
他說這熱潮對飲食業的衝擊很明顯,幸好北上港客以搵食為主,購物不多,所以對零業影響尚算輕微。不過,鬧市地區因食肆生意轉弱,晚上逛街血拼也減少,令一些區的店鋪吹起淡風,街上到9時以後便顯得冷清。

港人北上大增,但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卻未見顯著上升,出現「出多入少」境況,而且購買名牌貨的意欲也大不如前,危機漸現。
內地旅客來港卻未見熱熾,另一位業內朋友指,除了內地經濟情況於疫後下滑,削弱了消費力之外,近期「小紅書」流傳消息,說內地海關從嚴抽查入境者所持名牌貨數量,如超過一個數額,就要打稅。這消息也影響了內地客來港購名牌貨品的意欲。部分有意「血拼」奢侈品的人,轉了去海南島免稅區掃貨。
港人「大水北流」漸成熱潮,所以第二季的香港個人消費開支,只按年增長8.5%,比首季增長13%,明顯放緩,看趨勢還會再跌。
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為,政府對此要盡快出招扭轉,一個可行方法,是覓地搞「夜市」,類似早年的「大笪地」,24小時運作,這在泰國和台灣都很盛行,令旅客和本地客延長消費時間,亦可成為玩樂新熱點。
此外,他建議內地當局將入境人士携帶貨品的限額,由人民幣5000元增至10000元,讓內地來港旅客可購買更多名牌貨,有助刺激零售業。
不過這些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港人湧去內地消費勢必繼續升溫,要拉也拉不住,政府能做的,是諗計吸更多內地和外國客來港,如能做到「出入打和」,已算很不錯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