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文看懂納卡亂局由來 美國叫亞美尼亞割讓領土後 是一場針對俄羅斯的遊戲

博客文章

一文看懂納卡亂局由來 美國叫亞美尼亞割讓領土後 是一場針對俄羅斯的遊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文看懂納卡亂局由來 美國叫亞美尼亞割讓領土後 是一場針對俄羅斯的遊戲

2023年09月30日 10:44 最後更新:10:59

納卡地區情勢急轉直下,又一次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

在蘇聯解體前,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同屬蘇聯加盟共和國,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和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變成獨立國家,納卡地區位於阿塞拜疆西南部,但當地居民以亞美尼亞裔人為主。蘇聯一解體,不再是統一的國家,納卡就變成阿塞拜疆內的一個亞美尼亞人孤島。

納卡地區是阿塞拜疆內的一個亞美尼亞人孤島。

納卡地區是阿塞拜疆內的一個亞美尼亞人孤島。

之後,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雖然在1994年達成停火協議,但一直處於敵對狀態,阿塞拜疆堅持納卡為本國領土的一部分,但該地區實際上是由亞美尼亞人掌控的。控制當地的親亞美尼亞武裝成立「納卡共和國」,但不被國際承認,當地衝突時有發生。

阿塞拜疆日前在納卡展開反恐行動,粉碎納卡內的分離主義勢力,不但納卡當地的抵抗不強,亞美尼亞的反對聲音也不大,其後在俄羅斯斡旋下,快速達成全面停止軍事行動協議,阿塞拜疆全面重新控制納卡,並容許納卡居民自由離開。

亞塞拜疆在9月24日解除長達9個月對納卡的封鎖,納卡地區估計的12萬居民中已有7萬人逃進亞美尼亞。

納卡地區已有7萬人逃進亞美尼亞。

納卡地區已有7萬人逃進亞美尼亞。

更離奇的是納卡地區「納卡共和國」分離組織的領導人宣佈,明年1月1日起,解散當地所有機構和組織,「納卡共和國」停止存在。「納卡共和國」的武裝力量打敗了仗,也可以流亡海外繼續抗爭,為何要自己宣佈停止存在,這顯然是背後支持他們的勢力,逼令他們解散。

這次事變並不是毫無徵兆地爆發的。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

在阿塞拜疆展開「反恐行動」之前,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接連指責俄羅斯無力支持亞美尼亞,並連續拒絕俄羅斯領導的集安組織的軍演,反而與歐美混在一起,同美軍進行軍演。

在阿塞拜疆動手的時候,亞美尼亞和美國的軍演還沒有結束,但美國不管是在軍事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沒有向亞美尼亞提供幫助,沒有發聲叫阿塞拜疆停止在納卡的軍事行動。

現在事情的真相很清楚,火就是美國點起來的,美國希望亞美尼亞放棄納卡,換取亞美尼亞加入西方陣營。美國總統拜登借此把亞美尼亞拉出俄羅斯領導的集安組織,甚至讓亞美尼亞加入北約,以此作為自己的外交成就。

帕希尼揚早在上臺之前就曾經表露過放棄納卡的意願,而他正是在美國發起的「顏色革命」中上臺的。

所以現在算是完成了美國安排的任務。

在事態基本平息之後,美國的官員到了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喜迎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喜迎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

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訪問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獲得了帕希尼揚的熱情接見。

美國在納卡衝突中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坐視納卡落入阿塞拜疆,現在到訪亞美尼亞,一張嘴就是「承諾支持亞美尼亞的主權」。

亞美尼亞把地給割了,這個時候來支持人家的主權,何其可笑。

當然,鮑爾不是專門來諷剌亞美尼亞的。從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官網可以看到,該機構一直在向亞美尼亞提供資金,用於加快該國向「民主社會」的轉型。

美方口中還是「民主」,但是近期和亞美尼亞軍演的項目卻不是在常規的野外軍事訓練,而是演練如何應對抗議活動,如何控制抗議人群。

不得不說的是,美國確實對帕希尼揚十分滿意,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能耐,反而是因為此人沒什麼能力。

地緣政治分析師凱沃克·阿爾馬西安表示,美國支持帕希尼揚有3個原因。

一是因為他無能且無知。

無能意味著好控制,聽話,美國只要下達指令,就不怕帕希尼揚會搞出什麼亂子,因為他沒那個能力,也不太有自己的意見。

帕希尼揚是記者出身,被美國資本強行扶上臺,對地緣政治完全無知,只知道聽命行事,是非常合適的代理人人選。

二是因為帕希尼揚反俄。

帕希尼揚向普京動刀。

帕希尼揚向普京動刀。

帕希尼揚在上任之後,就高舉反俄旗幟,縱容甚至攛掇亞美尼亞人反俄。

而在遇到事之後,帕希尼揚又會去找俄羅斯解決問題,解決不到又公開批評俄羅斯。

帕希尼揚這麼「懂事」,美國哪能不喜歡。

三是因為帕希尼揚早有割讓納卡的意思。

納卡對於亞美尼亞來說,實際上是有些雞肋的,有戰爭風險不說,還非常落後。

帕希尼揚同意割讓納卡,就是想把納卡地區和當地的民眾一起塞給阿塞拜疆,讓殘留當地的亞族人去跟阿塞拜疆鬧吧。當然, 帕希尼揚更關心的是讓亞美尼亞投入美西方的陣營。

現在納卡的亂事平息,帕希尼揚放棄了納卡,美國也怕這種賣國行為惹起亞美尼亞境內的抗議,趕緊派人前往亞美尼亞,這是為帕希尼揚背書,鞏固帕希尼揚的地位,支持他繼續擔任亞美尼亞總理。

美國自然要支援他多幹上幾年,並趕在帕希尼揚在任時,徹底把亞美尼亞拉到西方陣營,關鍵是讓亞美尼亞加入北約。早在2022年6月,亞美尼亞就表示正積極考慮加入北約。

俄羅斯發起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就是為了阻止烏克蘭倒向北約。現在烏克蘭這邊的問題還沒解決,另一邊北約勢力似乎又有滲入南高加索的跡象。其實不讓俄羅斯放心的並非只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同樣也讓俄羅斯放心不下。阿塞拜疆倒是沒和西方國家走得有多近,但一直是跟土耳其混。在2020年的納卡戰爭中,土耳其通過提供先進武器和軍事訓練,協助阿塞拜疆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土耳其因此得以介入到南高加索地區事務中。

美國搞局南高加索區,就是想打破俄羅斯的集安組織,她根本不關心納卡區內亞美尼亞人的死活,也不關心亞美尼亞,只關如何借亞美尼亞,削弱俄羅斯,並為拜登爭取外交成就。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蓋茨最新採訪:馬斯克和喬布斯太強硬 我覺得自己更隨和

2023年12月10日 12:50 最後更新:12:51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表示,相比馬斯克和喬布斯,自己是個更輕鬆的老闆,但他亦承認,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新領導者,需要「一定的強度」。

蓋茨近日接受訪問,分享企業管理理念、對人工智能技術看法等。AP資料圖片

蓋茨近日接受訪問,分享企業管理理念、對人工智能技術看法等。AP資料圖片

據外媒報道,蓋茨最近獲得了紐約經濟俱樂部頒發的彼得·彼得森卓越領導力獎(Peter G. Peterson Leadership Excellence Award)。在頒獎典禮後,蓋茨接受了一場短暫的媒體採訪,分享了他的企業管理理念、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看法以及教育領域發生的深刻變革。

在爐邊聊天時,蓋茨首先提到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和蘋果聯合創始人喬布斯。與他們相比,他認為自己是個更容易讓人感覺放鬆的「好老闆」。

1975年,蓋茨與兒時好友保羅·艾倫(Paul Allen)共同創立了這家軟件巨頭。當被問及在執掌微軟期間,在塑造創新文化方面學到了哪些經驗教訓時,蓋茨回答說,像他這樣的領導者在領導創新型公司時,必須考慮自己應該有多「硬核」。

他笑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領導風格。馬斯克和喬布斯都是非常努力的人,但他們的領導風格過於強硬。相比之下,我可以算是比較隨和的老闆。」

喬布斯於1976年與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共同創立了蘋果公司,而馬斯克是SpaceX和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的創始人,同時還是人工智能創企OpenAI和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的聯合創始人。

蓋茨與馬斯克和喬布斯的關係都相當微妙。他和喬布斯之間的糾葛持續了數十年,從盟友到對手,又幾度和好。他們反復的競爭精神常常被認為是多年來推動微軟和蘋果進行重大創新的原因。

2011年喬布斯去世後,蓋茨表示,他尊重這位蘋果創始人,並感謝他們之間的競爭。

近年來,蓋茨與馬斯克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從太空旅行到氣候變化,兩人在公開場合相互指責,並經常在各種問題上產生分歧。

蓋茨在2022年告訴馬斯克的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馬斯克對他「超級刻薄」。他解釋說:「他一聽說我做空了蘋果的股票,就對我很刻薄,但他實際上對很多人都很刻薄,所以你不能太往心裡去。」

但蓋茨在週四的討論中承認,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新領導者,確實需要「某種程度的硬核」。他說:「在我20多歲的時候,我偏執地專注於微軟,幾乎從來沒有週末或假期。」

蓋茨還在談話中證實了這樣一則傳聞:在微軟成立初期,他記住了所有員工的車牌號,這樣他就能知道誰在加班。蓋茨似是而非地說:「沒有那麼多車牌,當時我們只有幾百名員工!」

他補充說:「除此之外,我還可以告訴你他們什麼時候來的,或者什麼時候走的。」

蓋茨將他的激情與他在微軟的「積極經歷」聯繫在一起,他說這些經歷至今仍然引導著他的思考,「我從創新的角度看待每一個問題」。

蓋茨還表示,他原本希望互聯網能讓世界變得更基於事實、更理性,但現實讓他認識到,互聯網已經成為虛假信息和「瘋狂想法」的聚集地。他說:「我承認,推動數字革命的人,包括我自己,真的認為世界會變得更加理性。」

他說,他希望年輕一代能夠有足夠的創造力來解決當今的虛假信息問題。

儘管蓋茨承認對互聯網現狀感到不滿,但他稱對人工智能持積極態度,認為它可以幫助緩解勞動力短缺,讓世界變得更富裕。他說:「我對人工智能更樂觀,因為它能帶來短期好處。」比如,人工智能可以使醫療保健系統受益,幫助加快藥物和疫苗的開發。

此外,蓋茨稱他對人工智能監管持開放態度,並補充說,任何反對人工智能監管的人聽起來都很「愚蠢」。他還強調,在推進人工智能方面,有必要確保「壞人」不會走在「好人」前面。

在這次訪談中,蓋茨也聊到了教育領域翻天覆地的變化,亦強調對數學教育差距的擔憂。雖然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直在努力培訓老師、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但蓋茨承認,目前效果還不是特別明顯。

有專家指出,美國學生的數學技能相比全球學生較差,這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競爭力,甚至引發國家安全問題。而且,要在創新方面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需要一個健全的教育體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