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董會10名成員聯署要求港大校委會就校長張翔被投訴的事項解除保密要求,並公開文件,亦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會作公開聆訊。
聯署信提到,港大校委會並沒有就張翔被投訴的事件作公布,會給予外界一種港大管治混亂的印象,他們認為校方的做法嚴重影響大學聲譽,對此感到失望和遺憾。
聯署的校董包括麥東榮、陳和順、黃繼東、舒盛宗、傅景華等。
港大校委會原定今日召開特別會議,據了解將處理涉及對校長張翔的投訴,消息指,會議最終取消。張翔深夜發聲明指,有造謠者洩露內部資料,指控構成嚴重誹謗,他透過律師向校委會發信,要求押後今日的會議。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翔在國家憲法日座談會演講時指,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第一條規定了社會主義制度是國家的根本制度。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翔(網上圖片)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翔在國家憲法日座談會發表主題演講,表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第一條規定了社會主義制度是國家的根本制度,憲法的基本原則是表達憲法的內在價值,構成憲法秩序的內在統一性與評價一貫性基礎的理念、目標、方針和價值。
他指出全國人大於2018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增加推動憲法實施、開展憲法解釋、加強憲法監督等職責。在制度日益完善下,通過憲法解釋回應社會對憲法問題的關切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憲法保障人權的功能亦在強制親子鑑定、生育保險待遇平等案例中得到充分體現。
網上圖片
張翔強調憲法具有確立統治和限制統治的雙重功能,憲法通過建立統治,形成國家制度,保證國家的治理能力。憲法實施良好的國家,往往也是治理能力強大的國家,在這個意義上,一線治國對國家治理現代化有重大意義,國家憲法實施在近年來的發展也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
網上圖片
張翔亦在演講中提到,共同富裕的理念構成中國憲法社會主義原則的內涵。他研究憲法史時發現,社會平衡的理念構成了社會主義原則的內涵。早在1918年蘇俄憲法首次引入社會主義原則時,社會平衡理念便是其核心內涵,社會主義原則同樣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產生影響,這表現為社會權或者福利權被納入公民基本權利的範圍,以及某些國家的憲法確立的社會國原則,而共同富裕則是作為社會主義原則核心內涵的社會平衡的中國式表達。
政府新聞網圖片
他表示,在公民面臨年老、疾病、殘障和失業等困境時,國家應當提供積極幫助,以保障公民享有合乎人性尊嚴的生存條件。張翔指出,國家還應積極努力調和,因貧窮、教育或性別等差異所產生的對立及矛盾,努力謀求社會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