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黃之鋒成政治「避孕套」範例 用完即棄是爛頭卒宿命

博客文章

黃之鋒成政治「避孕套」範例 用完即棄是爛頭卒宿命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黃之鋒成政治「避孕套」範例 用完即棄是爛頭卒宿命

2023年11月08日 20:38 最後更新:23:13

我前文寫「為美國而戰」的黎智英,誤信特朗普的承諾,以為一旦出事可被打救,於是放膽招引外力搞對抗,結果諾言冇影,他只能自生自滅。話囗未完,今天又有美國記者爆出另一例子,原來黃之鋒2020年曾要求美國政府庇護,欲進入美駐港總領事館,卻慘食閉門羮,曾把他捧上天的國務卿蓬佩奧反面無情,計過數之後決定撒手不理。這「故事」又一次說明,美政府只講利,不講情,黃之鋒不過是又一個用完即棄的政治「避孕套」。

黃之鋒被捕前,原來曾想進入美國駐港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但遭無情拒絕,曾力捧他的美國政要也愛理不理。

黃之鋒被捕前,原來曾想進入美國駐港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但遭無情拒絕,曾力捧他的美國政要也愛理不理。

兩位美國記者出了一本題為《勇者們》的書,爆了反修例動亂期間一些內幕,其中一段關於黃之鋒,原來在2020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實施當日早上,他想進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要求政治庇護,但被官員帶到對面聖約翰大廈的辦事處,對他的庇護要求不置可否。

據該書作者打聽得知,黃之鋒其後通過中間人向蓬佩奧發電郵,說自己面對「實實在在的危險,將成被捕的主要目標」,蓬佩奧與官員開會討論,剛巧那時美國準備以「間諜活動」為由,關閉中國駐候斯頓領事館,如果駐港總領事館收留黃之鋒,北京很可能報復,把領館關掉,會議結論是,不值得為黃之鋒冒這個險,所以最後拒他於門外,不給予保護。

作者曾向一位參與決定的官員問個究竟,對方的回答可圈可點,說「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擺在眼前,你會試圖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實際上,官員們當時一面倒只顧國家利益,惟有把黃之鋒當棄卒了。

回望黃之鋒由被捧上天,到遭隨手棄掉,令人深切領略到,現實政治如何冷酷無情。他在「反國教」和「佔中」中冒起,被美國右派政客看中,力捧為「對抗中共」的Icon,培養為顏色革先鋒。接着幾年,成了《時代》雜誌封面人物,又被美國鷹派議員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訪美時成為反中派政客如盧比奧的上賓,無比風光。

到2019年黑暴爆發後,國務卿蓬佩奧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茜等,更把他捧到上天,利用他與其他亂港派人士,為《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鳴鑼開道,向中國和香港特區施加巨大壓力。

他當年被美國政要奉為上賓,風光一時,但最後成為棄卒,自生自滅。

他當年被美國政要奉為上賓,風光一時,但最後成為棄卒,自生自滅。

在這場硬仗中,中央出重招實施《香港國安法》平亂,亂港派人人自危,此時美方卻出於策略考慮,不想硬碰,加上特朗普競選失利,蓬佩奧亦「無得撈」,對黎智英和黃之鋒等一眾爛頭卒,也就不再力撐,他們是生是死,只能閣下自理了。

該書作者披露,黃之鋒也曾透過中間人向特朗普、佩洛西、魯比奧等曾捧過他的權貴求助,全沒有下文,陷於完全無助,十分淒涼。

黃之鋒也好,黎智英也好,結果都是如「避孕套」,利用完了便被隨手丟掉,始亂終棄成了這類人的宿命,政治世態之炎涼,既可悲,亦可笑。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黃之鋒

往下看更多文章

財經高人:官員駁完「遺址論」要思危 香港已輸三瓣 金融不能輸

2023年12月01日 19:51 最後更新:20:29

兩個多月前,內地網上出現「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已變成遺址」的帖文,之後不斷發酵,譏嘲留言四圍傳,一些在外地的港人KOL趁機踩多幾腳,鬧得沸沸揚揚。我前文提到,一位財經高人指港府官員對這事不夠重視,回應欠力水,今日就見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網誌厲言反駁「遺址論」,並列舉數據說明香港金融中心仍然穩固,顯示官員從善如流。財經高人看後同我講,雖然香港金融優勢未減,但官員須居安思危,優化制度,不能讓金融倒退。

「遺址論」流傳多時,港府官員未見動靜,駐京辦主任早前回應立法會議員詢問時,說會留意和跟進,但做過什麼沒有公布,到今日,許正宇終於在網誌高調回應,說從現實數據客觀地看,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的特點,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顯出火氣。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網誌有力反駁內地網上的「遺址論」,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固,這論調完全站不住腳。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在網誌有力反駁內地網上的「遺址論」,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固,這論調完全站不住腳。

他又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一塊石碑,施加壓力即使之倒下,雖然外圍環境帶來種種挑戰,金融市場根基仍穩,韌力十足。意思是,不會因為一時逆境,就會戛然衰敗,成為供人憑弔的頹垣敗瓦。這段話顯然也是針對「遺址論」而講,頗有還擊意味。

財經高人說,內地確有些人唔like香港,故出現「遺址論」之類講法,而在外地港人KOL又借勢唱衰,以致越傳越廣,許正宇今次列舉數據,以「講道理」態度加以反駁,實有必要。不過,官員反駁完之後,也要居安思危,思考如何優化制度,激活市場,才可避免金融市場走向衰落。

富衛保險集團主席馬時亨對此說法甚有同感,他看過許正宇的網誌後同我講,香港金融中心有5條支柱撐住,地位仍然鞏固,不過制度上還存有問題,例如上市程序關卡太多,要加以簡化,才可增加IPO。

他又說,20幾年前,香港在文化和物流方面,都在亞洲居領先地位,而科技發展也有不少構想,但一直講多過做,到現時,這3個領域都輸咗,文化遠不及韓國,物流業中的海運排名跌到第10,而科技大大落後於深圳。目前只有金融業仍居世界前列,所以金融呢瓣絕對唔可以輸。

他把6年前一篇「回歸20周年」專訪傳給我看,當時他已發出警號,指香港科技、物流及文化都已被超越,剩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與別國匹敵,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未來10年,香港在金融呢方面一定要加把勁,維持都唔得,會畀人爬過」。

馬時亨在6年前的「回歸20年」專訪中已指出,香港在科技、物流、文化3瓣已被超越,失去領先地位,「金融中心絕不能輸!」

馬時亨在6年前的「回歸20年」專訪中已指出,香港在科技、物流、文化3瓣已被超越,失去領先地位,「金融中心絕不能輸!」

到今日,他說這警號仍然適用,其他3瓣就要追落後,雖然好似跑馬拉松咁,唔容易追,但仍要努力向前跑。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