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及馬會將捐款30億元,支持香港加強疫情準備,其中包括疫苗研發,政府及馬會昨天(11月15日)宣布,成立「香港賽馬會環球衞生研究院」,這是香港在疫苗研發上非常突破的舉措。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新研究所將促進疫苗研究的國際合作,並將專業知識和資源融合,令科學家、免疫學家、病毒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能夠無縫合作,支持區域和國際疫苗產業的發展,將研究轉化為臨床實踐,加速開發創新、有效的疫苗。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
這計劃有香港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參與,是香港疫苗研發計劃的重大突破。
消息人士指,香港要發展創科產業,馬會大力配合。在防疫方面,香港暫時仍未有自己研發生產的疫苗,若要從零開始,發展到牛津、劍橋大學的研究水平,要大量金錢和人才的投入,難以一蹴而就。所以這次找來劍橋大學及國際疫苗中心合作,都是頂級疫苗研發單位,有望縮短整個發展流程,直接在疫苗生產的中後段切入,把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直接接合到最後階段,即把研究轉化成為生產。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馬會已跟劍橋談妥,把相關實驗室搬來香港,國際疫苗研究中心也有幾個實驗室搬來香港,將先落戶香港大學,如今尚要物色生產廠商,可能在香港或內地大灣區生產。
雖然香港起步較遲,但消息人士說,用這方法可快速追趕,令香港可迎頭趕上,生產自己的疫苗,發展初期也無須追求最先進的疫苗,例如像mRNA這種新研發的疫苗,反而要找發展較成熟的疫苗,以霍亂為例,雖然其疫苗已經很普及,但若香港可以做到大量生產,成為世界第一,也是很理想的成果。
印度最大的疫苗廠商,生產的都不是最先進、新研發的疫苗,而是目標對準全球南方國家,生產發展較成熟的疫苗,也可做到很大的生意。這次馬會的疫苗研發計劃,有兩個實力很強的合作單位加持,相信成功機會很大。
馬會大力支持這個項目,消息人士更指,馬會除了為慈善外,也希望為香港投資未來,發展創科產業,冀香港可迎頭趕上。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