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快將舉行,近期的話題是,沒有了對立陣營的激烈爭逐,投票氣氛會否變得平淡?政圈朋友與我談起這問題,叫我看一看前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新書《尖銳對話》,其中一段是BBC主持人問他如何看反對派在2019年區選大勝,他回答說,「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民眾才能行使民主權利」,而當時暴力極端分子製造恐怖氣氛,一些選民無法前往投票。意思是,在「黑色恐怖」下,並沒有真民主。

前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尖銳對話》一書中,就黑暴期間反對派在區議會選舉大勝,有力反駁BBC主持人的提問,指那次區選受到「黑色恐怖」嚴重干擾,不少民眾沒法正常行使民主權利。
我翻看資料,情況比他說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民建聯100個議員辦被打砸燒,參選人隨時無命,豈有公平競選可言,如此瘋狂的「民主」,實在不堪回首。
在那次訪談中,BBC主持人就當年的區選結果尖銳提問,指反對派取得區議會絕對多數席位,表達了民眾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嚴重不滿,胡曉明的反駁句句有力。他說,雖然看上去反對派贏得18個區議會中的17個,但從得票率看,40%選民沒有投給反對派,而且建制派候選人受到騷擾、干擾、威脅,甚至遇刺,而且在暴力恐怖氣氛下,一些選民無法前往投票。所以,他認為BBC主持人不應過度解讀所謂反對派取得「壓倒性」勝利。
劉曉明的回擊,全是基於客觀事實,西方媒體將那次畸型區選簡單化為「人民的勝利」,確是很大繆誤。
我翻看民建聯紀錄30年歷程的書《正道》,有一章講述那次區選的驚心動魄過程,箇中凶險,如今回望都標冷汗。當時它的候選人在街頭拉票時,飽受滋擾和惡意破壞,支持者遭威嚇,店鋪張貼的海報被撕。這僅是前菜,更惡劣情況還在後頭。

民建聯在那次區選的境況極其兇險,有100個地區辦事處受襲300次,多名參選人面對生命威脅,並沒有所謂「民主選舉」可言。
到競選活動全面展開後,民建聯近100個地區和議員辦受破壞,次數達300次之多,其中打破玻璃窗59次、大門損毀53次,更嚴重的縱火也有22次。屯門友愛南選區參選人曾憲康的辦事處,連續遭襲擊和縱火9次,大量器材被毀。
候選人在街道競選,更要「搵命搏」,油尖旺支部主席楊子熙被兇徒用木棍追打,並潑不明液體,以致各參選者都要穿上「防刺背心」,競選活動大受打擊。當時民建聯多次向當局表達不滿,要求認真處理,但不得要領,情況依然失控。
到了投票當日,不少人在票站外重覆排隊,阻礙長者去投票,個別票站更被黑衣人包圍,製造恐怖氣氛,影響了一些想去投票的選民。雖然面對兇險和困阻,建制派得票率仍有41.3%,但因採取單票制,只在452個民選議席中取得59個。
在那段瘋狂的日子,畸型的政治環境,令正常的民主選舉出現「畸變」,結果區選會成了造反派的舞台,再沒有人做正經事,亂七八糟到了極點。
正如劉曉明所說,這是暴力分子造成的結果,給香港帶來巨大麻煩。如今噩夢已去,更多人終於領悟到「只有在和平環境下,民眾才能行使民主權利」的道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