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英九:別信美方口頭承諾 「美智庫兵推18次中美戰爭都是美國輸」

博客文章

馬英九:別信美方口頭承諾 「美智庫兵推18次中美戰爭都是美國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英九:別信美方口頭承諾 「美智庫兵推18次中美戰爭都是美國輸」

2024年01月11日 16:16 最後更新:16:26

據內地《觀察者網》,馬英九接受德媒强調台灣不能相信美方的口頭承諾,還說美國智庫做了18次兵推,都是美國輸給中國。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在即,1月10日,德國媒體發布對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的專訪。在這次採訪中,馬英九强調,台灣應該與大陸對話,不要試圖挑釁大陸,不能相信美方的口頭承諾。

馬英九警告稱,如果台海因「台獨」或外部勢力介入爆發戰爭,他不認為美國會直接介入,更不要妄圖美國、日本若參戰會改變結果,「你知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嗎? 他們做了18次美中假想戰爭軍推,18次都是美國輸。」

同時,馬英九抨擊了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鼓吹「台獨」的危險言論,直指台海形勢發生變化的主因就是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

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將於2024年1月13日投、開票。在國際社會越發關注亞太地區局勢的背景下,德媒密集關注台灣地區選舉動態,8日對馬英九進行了專訪。

面對德媒試圖炒作大陸「武力威脅論」的各種引導式提問,馬英九沒有落入圈套。他提醒德媒注意,在自己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8年裏,兩岸關係積極向好發展,但民進黨上台後,台海局勢發生變化。

馬英九將當前緊張局勢的責任歸咎於民進黨和賴清德鼓吹「台獨」,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肆意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大陸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馬英九稱,賴清德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獨」的支持者,島內民眾期望民進黨非常小心地避免任何潜在的衝突,所以賴清德在拉票時有所收斂,但他們一直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因此無論如何演變,每個人都應對此保持警惕。

「他的名字叫 Lai(德媒注:與英文 lie (謊言) 同音),我想他們也害怕,擔心這種挑釁對台灣來說不太好,特別是我相信他也收到了美國朋友的一些建議。」馬英九說道。

從2024年元旦開始,島內義務兵役期由4個月延長至1年,適用自2005年起出生的台灣青年。民進黨當局的這項舉措自推出以來,在島內引發諸多爭議,遭到台灣青年的抵制。

對於此事,馬英九稱,民進黨和美國部分人士認為兵役期4個月「太短」,實際完全足够,軍費開支也不用那麽高,因為「我們不想用武力來解决與大陸的問題」。

他補充稱,如果台當局積極與大陸對話,發展一個和平、更密切的關係,那任何問題都不必訴諸武力。

馬英九直言,「武裝台灣」對台灣民眾來說非常危險,而且無論怎樣提升軍力,台灣都永遠無法與大陸相比較,一旦台海因「台獨」或外部勢力介入爆發戰爭,台灣也永遠無法獲勝,「他們太大了,比我們强太多了, 所以我們不應該使用武力的方式來緩和緊張關係。這(和平)是台灣和大陸人都想要的。」

德媒將馬英九的立場形容為「有點失敗主義的態度」,還聲稱或許美國和日本會參戰,馬英九笑著回應:「這太樂觀了。你知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嗎? 他們做了18次美中假想戰爭軍推,18次都是美國輸。」

馬英九直言,製造台海緊張局勢不是台當局應有的態度,應該努力减少衝突的潜在可能,「那是非常危險的,會死人的,你知道嗎?」

他同時强調,台灣不能相信美方的口頭承諾,「我不認為美國會直接介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美國也參與進來,那麽後果將是灾難性的……正如我所說,根據蘭德公司兵推,18次都是美國敗下陣來,所以美國的支持是有限的,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了解這一點。」

據雅虎新聞2021年報道,蘭德公司高級分析師、前美國國防部官員戴維•奧奇馬內克(David Ochmanek)稱:「多年來,每當我們在台海問題上進行推演時,我們的藍隊(指美軍)經常會被打得屁滾尿流,因為在那種情况下,時間很寶貴,它會在鄰近度和能力方面讓中國大陸發揮優勢。」

中評網去年發文指出,正如蘭德公司等美國智庫多次兵棋推演的結論,在台海等近海作戰,美國已經沒有優勢。實際上,如果中國大陸當前要用武力方式打擊「台獨」勢力幷解决台灣問題,即便美國出兵護台,也已無濟於事。這也是美國維持所謂「戰略模糊」而不願明確承諾出兵護台的一個主要原因所在。

對於美國一些智庫屢次試圖在台灣問題上做文章的行為,去年1月,國台辦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一些智庫圍繞台灣問題與台海局勢頻頻推出一些所謂報告,打著學術研究的幌子幹著精心算計的勾當。大肆渲染販賣中國「威脅論」,為國內軍工集團牟利,借機挑撥兩岸同胞感情,為拉其盟友搞「以台制華」服務。動機和目的顯而易見。對於這類報告,相信廣大台灣同胞有理智做出自己的判斷,不受蠱惑,不被裹挾。

據中國國防部消息,今年1月8日至9日,第17次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晤期間,中方强調,在台灣問題上絕不會絲毫妥協退讓,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切實將有關承諾落到實處,停止武裝台灣,反對台灣「獨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政府正加速推進一項獨立的稀土定價機制,試圖挑戰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

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計劃為本國稀土礦商提供價格補貼,刺激產業投資,以降低對中國稀土供應的依賴。然而,分析人士警告,這一新機制雖有利於生產商,卻可能推高汽車製造商等下游行業的成本,長期效果仍存變數。

報道稱,長期以來,中國以低價策略主導全球稀土市場,削弱了西方國家的投資動力。為改變這一局面,美國國防部與國內唯一稀土礦商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達成協議,將以每公斤110美元的最低採購價,補貼兩種常用稀土(釹和鐠)與市場價的差額。這一價格幾乎是當前中國主導市場價的兩倍,且高於市場需求預估的每公斤75至105美元區間。若價格超過110美元,美國國防部將獲30%的利潤分成。

此外,美國國防部還斥資4億美元購買MP材料優先股,成為其最大股東,支持其在德州建設第二座稀土磁鐵工廠。該工廠初期年產1000噸,逐步擴至3000噸,目標實現年產1萬噸,等同滿足美國2024年磁體消費需求。MP材料目前運營的加州芒廷帕斯礦是美國唯一稀土礦,預計年底在德州工廠啟動商業磁鐵生產。

AP圖片

AP圖片

諮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董事總經理卡斯蒂尤克斯表示,這一基準價將成為行業「新引力中心」,推高整體價格水準。比利時化工集團索爾維等企業也可能受益,其近期已宣布擴大產能。加拿大阿克拉拉資源公司則表示,這為其在美國的稀土分離工廠計劃提供了「新戰略路徑」。

然而,市場反應不一。德國汽車巨頭大眾表示支持穩定供應鏈的努力,但對價格問題保持沉默。諮詢公司Project Blue分析師梅里曼指出,商業客戶可能因多元化供應來源而不願接受高價,投資意願仍不明朗。

分析人士警告,新定價機制可能推高下游行業成本,對汽車製造商等客戶造成壓力。英國前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藍韜文質疑,未來是否能實現規模化。總部位於上海的諮詢公司TidalWave高級合伙人江凱明則預計,美國等一些國家的稀土供應多元化戰略面臨時間、成本和人力資本等眾多挑戰,「光是所需時間就至少要10到20年,成本則至少數以萬億美元計,而且人才要從哪裡來?誰懂得如何加工這些材料?誰了解提純工藝?如何達到高純度?這些人才在大多數國家都不存在。」

簡單總結,過去西方國家雖意識到稀土戰略重要性,卻鮮有實質投資。如今美國試圖以價格補貼打破僵局,但正如專家所講,發展完整稀土加工能力仍需數年,過程漫長而艱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