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公布「香港學童快樂及生命教育指數調查」結果,學童的生命價值感跌至6.74,為多年來的新低,遠低於2017年的7.27。
調查由嶺南大學STEAM 教育及研究中心、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中大兒科系及香港兒科醫學會進行,今年3月至6月期間訪問19間中小學,3500多名學生及152名老師。
除了學童的生命價值感跌至多年來新低之外,調查結果又顯示,學童的快樂指數較去年輕微上升1.85%,以滿分為10分,由6.62上升至6.75。
調查顯示學童的生命價值感跌至多年來的新低。資料圖片
在校園方面,「生命教育指數」及「校園幸福感指數」均全面下跌,而「沒有受到欺凌指數」的整體表現也下降。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表示,現時正處於疫情後的「復常」階段,學校和家長過於關注學童的學業成績,導致學童缺乏正常的社交生活,難以與同齡人建立良好關係。調查結果顯示學童面臨家庭功能失調的挑戰,難以應對人際關係的壓力。他建議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強化生命教育,重建健康的校園生活,並鼓勵學童參與各類活動,保持充足的睡眠,以改善學童身心健康。
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教授何濼生表示,學童的快樂指數上升,但生命價值感卻出現下跌,顯示學童在學業壓力上有所減輕,但人際關係方面卻面臨挑戰。對於政府近期推行的「三層應急機制」,他建議家長和學校應該重視「緩急先後」,從根本解決學童的壓力問題,以及幫助學生應對社會中的各種挑戰和氛圍。
何濼生指須根本解決學童的壓力問題。資料圖片
在社交網絡上,「炫富」早就變成常見現象,然而,如今通過「網絡曬窮」來賺取流量和網友的「打賞」正成為法國大學生的生存手段。
窮到燶 法國大學生開始線上「曬窮」
幾個月來,TikTok上的標籤#Laminuteétudiante讓法國一些貧困學生小賺了一筆。他們的視頻長達一分鐘,內容沒有什麼特別,但這條視頻嵌入的文字消息卻十分吸引網友的好奇:「通過觀看一分鐘的視頻,你可以幫我賺到一筆吃飯的錢!」
觀看影片
對於大學生來說,「曬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位名叫切里拉(Chérila)的學生認為,人們會對此表現出一定的善意,並給出一些對學生黨來說非常有用的建議,「有人建議我買一些『Too Good to Go』餐籃,然後去市場見見商販。」
按照TikTok的規定,發佈者必須達到法定年齡,擁有至少1萬名訂閱者,且在過去30天內的視頻觀看次數達到10萬次,發布的內容需「真實、自主創作且能體現TikTok激發人們快樂和創造力的使命」,這樣才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AP圖片
生活條件敲警鐘 三分之二的受助者每周食唔飽飯
2月19日,法國最大的學生會組織「學生總會聯合會」(Fage)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據報告顯示,三分之二的食物救助受益者每周都吃不上飯。此外,19%的大學生沒有足夠的食物,49%的大學生沒有能力每周購買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呼籲政府徹底改革援助體系
學生總會聯合會還指出了獎學金制度問題,「在接受調查的受助者中,只有30%的人是按照社會標準獲得獎學金的。由於缺乏獎學金援助,他們只能靠打工維持生計。」學生總會聯合會認為,這些情況側面證明了「社會救助體系效率低下」以及法國當局「無法針對公眾提供有效的救助措施」,呼籲政府徹底改革援助體系。
Getty示意圖
邊打工邊學習已是常態
無論是本地學生還是國際留學生,在法國生存絕非易事,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早已成為一種常態。如今,面對越來越艱難的生存環境,「直播曬窮」成為一種另闢蹊徑的賺錢方式。有人認為這種方式無異於「網絡乞丐」,也有人覺得這是學生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