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勝局分析:靠年輕男性選民支持  華爾街大佬「兩邊下注」  富豪睇好「特朗普團隊」

博客文章

特朗普勝局分析:靠年輕男性選民支持  華爾街大佬「兩邊下注」  富豪睇好「特朗普團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勝局分析:靠年輕男性選民支持  華爾街大佬「兩邊下注」  富豪睇好「特朗普團隊」

2024年11月06日 17:09 最後更新:17:11

美總統大選充現前所未有的峰迴路轉,特朗普的個人命運也一波三折,從首場辯論大勝,隨後遭暗殺耳中槍後,對手「臨陣換將」,加上自己面臨多項刑事指控,惟特朗普的支持率卻在尾段持續上升,最後打敗民主黨對手賀錦麗。據民調分析,特朗普的勝利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一個以往被忽視的選民群體「年輕男性」。另特朗普麾下召集了馬斯克、萬斯等經濟界猛人,使華爾街大佬都倒向特朗普。

分析指,特朗普勝出跟年輕男性及經濟界猛人支持有關。 AP圖片

分析指,特朗普勝出跟年輕男性及經濟界猛人支持有關。 AP圖片

特朗普陣營在最後階段的升勢,與美國當前糟糕的經濟狀況不無關係,選民心氣低迷,需要新鮮刺激,而賀錦麗的政策主張無法給人太多想像空間。

內媒報道,據一名家住佛羅里達州的選民的觀察,他家門口的投票站裡年輕男性大排長龍,「還聽說全國其他地方也是這樣,我就知道特朗普穩了。」世界首富馬斯克帖文指:「世界正在見證海平面的巨大變化」。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數據,2020年,18至23歲年輕選民整體只有四分之一投給特朗普。而先前《紐約時報》聯合錫耶納學院所做的民調亦顯示,今次在搖擺州18至23歲選民群體產生了巨大的「性別鴻溝」,年輕男性支持特朗普的程度增加了13%,在民主黨「換將」賀錦麗之後,年輕女性對民主黨的支持率亦提高了38%。依照性別分選投票,似乎成了這屆美國年輕選民的最大特質。

民調顯示,今次在搖擺州18至23歲年輕男性選民支持特朗普的程度增加了13%。AP圖片

民調顯示,今次在搖擺州18至23歲年輕男性選民支持特朗普的程度增加了13%。AP圖片

另美國生活調查中心主任丹尼爾‧考克斯表示,民調顯示有兩類年輕男性對特朗普的支持率大幅增加,一是沒有獲得大學學歷的人,二是黑人、拉丁裔等少數族群,「他們在經濟上被拋棄,在政治上被拋棄,在文化上無人關心。他們被特朗普傳遞的信息、他的個性以及他試圖展現的大男人主義所吸引」。

有西班牙、印地安和非洲血統的青年托雷斯,這次也堅決支持特朗普,不選擇投給同樣是少數族裔的賀錦麗。托雷斯表示:「美國社會似乎對男孩有偏見。民主黨網站上列舉了16類人是他們的服務對象,其中有女性,沒有男性」。

22歲的尼古拉斯是密歇根州的汽車組裝工人,只有高中學歷。他表示自己在看到特朗普遭遇槍擊事件後的表現時被深深打動,「民主黨需要聽到更多的選民聲音,他們需要想想能帶給我們什麼,而不是一味操弄身分政治」。

「80後」的副總統萬斯被認為對特朗普爭取到華爾街支持出了一分力。AP圖片

「80後」的副總統萬斯被認為對特朗普爭取到華爾街支持出了一分力。AP圖片

傳統上,美國的矽谷、華爾街、荷李活都基本上是民主黨的「大票倉」,不過今次選舉中很多事情都改變了。

 身為《華盛頓郵報》的老闆、前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改變了報紙的傳統,幾十年來第一次宣佈在選舉中保持中立,而過去該報一直為民主黨候選人「背書」。

「股神」巴菲特雖然身在民主黨氛圍濃厚的奧馬哈(Omaha),但他也選擇中立,兩方都不支持。在矽谷,Meta的朱克伯格等富豪也開始「兩邊下注」,試圖為特朗普勝選後的場景做好準備。

華爾街大佬、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阿克曼是為數不多公開力挺特朗普的金融巨擘,他表示在和投資人見面時,「很多人對我說謝謝我的持續發聲,因為他們面對巨大壓力時不敢公開表露自己的觀點」。

阿克曼曾呼籲選民放下對特朗普個人品行的憎惡,而要看在「特朗普團隊」的面子上支持他。

阿克曼曾呼籲選民放下對特朗普個人品行的憎惡,而要看在「特朗普團隊」的面子上支持他。

阿克曼上電視節目時,承認特朗普也有「品行不端」的一面,不過他認為「賀錦麗和特朗普兩人都有說謊的先例」。阿克曼表示,他作為億萬富豪並不需要特朗普的「減稅優惠」,但他呼籲選民放下對特朗普個人品行的憎惡,而要看在特朗普團隊」的面子上支持他。阿克曼稱,他很期待看到副總統候選人萬斯、馬斯克、羅伯特甘迺迪等人的表現。

「80後」的副總統萬斯本身出身自貧窮的普通白人家庭,一路就讀名校,進入法律和創投的精英產業,從政後也保持很快的上升速度。億萬富豪馬斯克則對美國聯邦政府巨大的財政赤字憂心忡忡,特朗普曾許下諾言,若勝選後讓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委員會」,削減臃腫的政府機構。馬斯克曾預期他能將聯邦政府的開支每年節省2兆美元。羅伯特甘迺迪則放話表示,他將大力整頓美國的食品加工產業,在健康和醫療方面大展拳腳。阿克曼認為,「他會讓美國人吃得更放心」。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談判桌上能得到和平嗎? 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時間點洩美國意圖

2025年01月16日 11:49 最後更新:11:52

當加沙的廢墟上終於傳來停火消息,以色列人歡呼著親人即將回家,巴勒斯坦人慶祝著炮火將要平息。然而,在這份來之不易的協議背後,潛藏著新的危機。

被哈馬斯殺害和綁架並帶入加沙的人的親友在參加示威時對停火協議做出反應。AP圖片

被哈馬斯殺害和綁架並帶入加沙的人的親友在參加示威時對停火協議做出反應。AP圖片

以色列方反對派領導人拉皮德欣喜若狂,說:「今晚,整個國家都屏住了呼吸!」。他說:「我們都在等待,我們都在祈禱,正如《創世記》中所寫的那樣:『我在尋找我的兄弟們』。」

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則稱,這是一個痛苦的協議,因爲以方必須釋放一些謀殺猶太人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我們必須在糟糕和非常糟糕之間做出選擇」。

巴勒斯坦人在汗尤尼斯的街道上慶祝。AP圖片

巴勒斯坦人在汗尤尼斯的街道上慶祝。AP圖片

哈馬斯加沙街頭,人們歡呼、跳躍、鼓掌和揮舞巴勒斯坦國旗。視頻中,還可以聽到慶祝的槍聲。

CNN引述一位巴勒斯坦人的話說:我們非常高興,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場危機、悲傷、轟炸和死亡終於要結束了,我們將回到我們的家鄉,回到我們的家人身邊。

哈馬斯也表態,「停止對加沙的侵略協議,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抵抗、我們的國家和全世界自由人民的成就。它標誌著與敵人鬥爭的關鍵轉折點。」

這個歷史性的停火協議,是在卡塔爾、埃及和美國的努力下達成的。實施時間是1月19日,即拜登下台、特朗普上台的前一天。

根據協議,哈馬斯將釋放33名被扣押的以色列人,作爲回報,以色列將釋放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這33名以色列人,都是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當天,從以色列境內帶走的。根據以方的推測,其中大多數人還活著。

按照美聯社披露的信息,33人中,還包括5名以色列女兵,她們每人將交換5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30名被定罪無期徒刑的武裝分子。

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會被釋放,但其中被認爲對殺害以色列人負責的巴勒斯坦囚犯,不會被釋放到約旦河西岸,而是會被釋放到加沙地帶和國外。

停火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月19日開始,爲期42天,以色列和哈馬斯交換囚犯,以軍從加沙中心地帶撤軍,並逐漸减少在加沙-埃及邊境,即所謂的費城走廊一帶的軍力部署。

第二階段,雙方談判,達成永久停戰協議,以色列全面撤軍。用拜登的話說,「在接下來的六周內,以色列將就進入第二階段的必要安排進行談判,即永久結束戰爭。讓我再說一遍:戰爭的永久結束。」

第三階段,用拜登的話來說就是:「任何被殺害的人質的遺體,都將歸還給他們的家人,加沙的重大重建計劃將開始」。

如果協議得到落實,中東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就此結束。因為每一個死亡數據背後,是一條又一條的生命。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境內,按照以色列方面的統計,襲擊共造成1200人死亡,250人被劫持。這也是以色列建國以來境內遭遇的最慘烈襲擊事件。

以色列隨即對加沙大打出手,按照巴勒斯坦方面的統計,1年多時間,加沙已有4.6萬人被打死,其中絕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

整個加沙成爲了一片廢墟,完全被炸回了石器時代。230萬加沙巴勒斯坦人,都流離失所,他們被從北驅趕到南,又從南驅趕到北,每天掙扎在饑餓和死亡的邊緣。

內地資深傳媒人「牛彈琴」分享三點看法:

第一,停火是一個好消息。

已經那麽多人倒在血泊中,以色列人迫切希望親人回家,巴勒斯坦人迫切盼望戰爭結束。如果雙方能落實協議,一場噩夢就此終結。

第二,爲什麽要到現在才停火?早一天達成協議,可以少死多少人,可以有多少婦女和孩子能够存活,但偏偏拖到現在。而且,美國還沾沾自喜,認爲自己居功甚偉,扮演了促成停火的關鍵角色。

拜登就以哈停火協議會見記者。AP圖片

拜登就以哈停火協議會見記者。AP圖片

但多少冤魂,因爲美國的偏袒、拖延、不作爲,就此離開了人世。

不排除美國未來繼續的偏袒會導致停火協議被破壞,雙方繼續大打出手。

第三,整個中東地緣政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年前,哈馬斯進攻以色列,隨後,拉開了加沙戰爭的序幕。一年後,加沙被徹底摧毀,真主党也遭受重創,叙利亞政府更突然垮塌,以色列和伊朗多次大動干戈。

不得不說,哈馬斯的每一次重大進攻,遭受的是以色列10倍100倍的猛烈反擊,哈馬斯的中東盟友,甚至都被以色列徹底擊垮。

但以色列也要想一想,爲什麽這樣絕情的反擊,但巴勒斯坦人依然不屈服,依然在呐喊,依然在反抗。

被釋放的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不排除裏面有「巴奸」(在以巴衝突中,出賣巴勒斯坦人民利益,與以色列合作或投降的巴勒斯坦人),但很多人將成爲反擊以色列的中堅力量。

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戰場上得不到的,永遠別指望談判桌上能得到。如果讓對方總是陷入絕望,那意味著和平永遠不可能,戰火將一浪接著一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