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球僅發現7隻!科學家解剖鏟齒中喙鯨 揭神秘鯨魚之謎

大視野

全球僅發現7隻!科學家解剖鏟齒中喙鯨 揭神秘鯨魚之謎
大視野

大視野

全球僅發現7隻!科學家解剖鏟齒中喙鯨 揭神秘鯨魚之謎

2024年12月04日 10:20 最後更新:12:04

一頭長約5米的雄性鏟齒中喙鯨(spade-toothed whale)今年7月屍體漂至新西蘭南島海岸,近日科學家將其解剖,或助於揭開這一神秘鯨魚之謎。

國際上對鏟齒中喙鯨的首次深入研究

據《美聯社》報導,新西蘭保育部的海洋科學顧問范赫爾登(Anton van Helden)形容,鏟齒中喙鯨因深潛能力卓越,極少浮出水面,是海洋學界公認的神秘物種。他強調,這次解剖不僅是他35年研究生涯中的首次接觸,也是國際上對這種鯨魚的首次深入研究。研究團隊希望透過分析,進一步了解其食物來源、聲音的生成機制以及體內潛在的寄生蟲種類。

毛利部族計劃將鯨魚的部分骨骼與牙齒保存

毛利原住民視鯨魚為「塔翁加」(taonga),意即珍貴的自然贈禮,認為牠們與祖先有著精神連結。毛利部落代表卡西迪(Tumai Cassidy)表示,鯨魚的到來被看作是海洋之神湯加羅亞(Tangaroa)的恩賜。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毛利部族根據傳統儀式來表達對鯨魚的尊重,並計劃將鯨魚的部分骨骼與牙齒保存,作為博物館展品以延續文化意義。

死因目前尚未確定  解剖中發現圓齒鯊留下的咬痕

《美聯社》指,鏟齒中喙鯨的生態依然是個謎團,科學家推測牠們可能棲息於南太平洋深海,並擁有極強的深潛能力,這或許解釋了牠們罕見的出現頻率。研究人員指出,這頭鯨魚屍體保存完整,死因目前尚未確定,但解剖過程中發現了圓齒鯊留下的咬痕,這被認為是常見現象,與死亡原因無直接關聯。

解剖為研究鏟齒中喙鯨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這次解剖為研究鏟齒中喙鯨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相關數據將用於分析其生理結構和行為模式。透過CT掃描與3D建模等技術,科學家希望能重建這種鯨魚的生活樣貌,並加深對其與海洋生態系統互動的理解。范赫爾登表示:「這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我們期待有更多前所未見的發現。」

AP圖片

AP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研究:全球四分之一淡水動物物種瀕臨滅絕 人類活動或是主因之一

2025年01月13日 12:20 最後更新:15:03

湖泊、河流等淡水環境雖僅占地表面積的1%,卻孕育了已知10%的物種。然而,根據近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全球將近四分之一的淡水動物物種正面臨滅絕,而人類活動是主要原因之一。

24%的物種處於高度滅絕風險 人類活動或是主因之一

這項研究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評估了現有的2萬3496種淡水動物,包括魚類、甲殼類和昆蟲,結果顯示24%的物種處於高度滅絕風險。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薩耶(Catherine Sayer)指出,污染、水壩建設、水資源抽取、農業活動以及入侵物種等普遍存在的威脅,以及過度捕撈,都是導致淡水物種瀕危的主因。

內陸濕地環境減少35%   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

這些物種在食物網中擁有多樣的位置,能反映全球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自1970年到2015年間,這些物種棲息的湖泊、河川、沼澤、泥灘和泥炭地等內陸濕地環境減少了35%,其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

報告的共同作者哈里森(Ian Harrison)表示,淡水生態系統的生態重要性在於支持物種多樣性,許多物種可能僅棲息於特定的湖泊或池塘。

淡水環境具有重要生態功能

此外,這些淡水環境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例如泥炭沼地的碳截存作用、漁業提供食物、植物提取藥物的能力,以及文化和美學價值,一些地方甚至利用淡水蘆葦建造房舍。哈里森指,淡水生態系統透過其自然過程,每年為人類福祉貢獻的價值高達50兆美元。

滅絕風險最高的物種為甲殼類動物

在這份研究中,滅絕風險最高的物種為甲殼類動物,特別是蝦、蟹和螯蝦,約有30%的物種受到威脅;其次是魚類(26%)、四足類動物如蛙和爬行動物(23%)、以及蜻蜓和豆娘等蜻蛉目昆蟲(16%)。全球四大淡水生物瀕危熱點包括非洲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印度西部及斯里蘭卡。

示意圖

示意圖

維多利亞湖是全球第二大淡水湖,與的的喀喀湖一樣,以豐富的魚類多樣性著稱。哈里森強調,「迫切需要以整合性的水資源管理方式,在兼顧人類用水需求與維護生態系統功能的同時,重視淡水保育,以遏制物種衰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