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陳茂波今時今日揸數,的確頭都大,皆因庫房水源有減冇增,民生開支卻縮極有限,有人提議公務員減薪,他說「言之尚早」,意即暫不會考慮。節流是否真的冇計?一位財金高手,以及一位前官場老友,不約而同提議:政府可趁財赤惡化的時機,把公僕編制削減起碼10%,然後大力改革管理,並應用AI等科技,雙管齊下提效「減肥」,8人做10人工作,每年便可節省一筆。這比起減薪,不會引起震盪,中長期而言,更可避免墮入冗員充斥的「帕金森定律」。
對於政府如何應對千億財赤,財金高手認為其中一招,是削減公務員編制起碼一成。只要改革管理,加上運用新科技,應可以做得到。
根據9月底的最新數字,公務員編制是 193645人,而實際工作人數是174135人,即人力缺囗約2萬人,而編制人數與2021年時比,沒有增減。財金高手同我講,所謂馬死落地行,如今政府水緊,大可把公僕編制人數削至少2萬,既然現時17萬人已可應付政府運作,相信減了也不會對服務有大影響。
財爺陳茂波表示,正研究如何削減經常開支,但暫不考慮減公務員薪水。前官場朋友認為,他應趁减赤的時機,向公務員編制落刀。
他說,緊縮政策是迫出來,2000年時,公務員編制是198000人,相當之擁腫,為了應對財赤,惟有向編制落刀,到2007年減至161000人,一樣頂得住。
我問他,政府現在要做的事比當年多,例如要搞盛事谷經濟,加上人口老化,服務需求大,編制人力很難減少?他說,如用私人企業思維,只要改變管理方法,加上新科技協助,便可壓縮人手,政府未必可以咁「激進」,但要提效、減人手,一樣做得到。
一位前官場朋友不約而同指,現在是削減公務員編制的好時機,一來大家都有危機感,不會有大抗拒;二來這做法比減薪和裁員溫和,冇人感到痛,多數會接受;三來現在失業率低,近乎全民就業,政府請人都難,減編制不會影響就業市場。
他還認為,在經濟低迷下,許多企業和機構都正緊縮「過冬」,政府也應該跟隨全社會,齊齊節流,大家才有上下同心的感覺。
對於削減公僕編制,另一位政圈朋友提醒我,假如這方法落實,部門將來可能增加外判,以完成工作,結果省不了錢,所以要有一套機制監察外判,不容過濫,因減得加。
聽過幾位朋友的提議,我想起管理學的「帕金森定律」,指一個官僚組織會不斷膨脹,僱員通常以每年5%至7%的速度增長,因為部門主管都希望可用的下屬增加,主管同時會分散和製造工作量,以提升自己的權勢,但效率卻因而降低。
這過程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而冗員數目在不知不覺中增加,組織亦變得愈來愈臃腫。
政府如果能借今次減赤的契機,做一次「減肥」療程,達到精兵簡政,那麼不但能縮減開支,還可避免墮入「帕金森定律」,令整個組織更fit、更健康,長遠而言,是大好事。
不過政圈朋友叫政府留意一點,就是公務員工作分配不平均,有人太閒,有人做到癲,例如AO就出現過勞現象,已到爆燈邊緣,最後可能索性劈砲。
微軟老闆蓋茲說過,一家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它所擁有的頂尖人才。對政府而言,都是一樣,所以壓縮編制絕不能一刀切。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還有4日就「登基」,他競選時講明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驅走以百萬計的無證居民,其中包括逾4000名於黑暴後逃美的港人,他們都冇移民身份,只因拜登政府實施「延遲強制離境」政策(DED),而暫准留低,但改朝換代後,他們很大機會被視為「瘟神」被趕。就在這危急時刻,拜登今日決定將DED延期兩年,給逃美港人及時送上「護身符」,可避過特朗普的「無情刀」,不過這位新總統慣了打橫行,會否照單全收,還是照趕可也,仍存有變數。
拜登臨走前給逃美港人及時送上「護身符」,延長DED暫居政策,以免他們被特朗普上任後驅趕,但仍在有變數。
拜登於2023年1月將DED延長至今年2月5日,還有半個月就到期,特朗普下周一就上台,那4000港人隨時與其他無證居民一樣,被掃地出國,許多人一直為此惶恐不安,冇覺好瞓。
就在這時候,鷹派政客與反華亂港組織終於出手,眾議院3名議員前天致函拜登和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呼籲再次延長針對逃美港人的DED,為期48個月,理由是一貫的「政治抹黑」,指香港「打壓民主人士」,並進行跨境鎮壓,故美國政府須保護在美的港人,以「展現與香港民主倡導者的團結,以及彰顯美國作為自由民主燈塔的地位」。
他們發出呼籲後,亂港組織立即大聲疾呼和應,包括獲鷹派勢力撐腰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以及由幾名通緝犯組成的「香港民主委員會」,顯然是早有默契的大合唱,目的在保住逃美的幾千「手足」,繼續以美國作為亂港基地。
他們可能與拜登已有溝通,互唱雙簧,在出信後兩天,拜登今日就向國土安全部發出「備忘錄」,指示延長對在美港人的DED計劃兩年,至2027年2月5日為止。他在文件中說,延期是展現「美國支持香港居民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由於至今已有逾200港人因涉顛覆國家罪被捕,這促使他作此決定。
政圈朋友分析,拜登臨走有此舉動,有幾個可能原因:一來他是以DED保護逃美港人的始作俑者,臨走前延長這「功績」,可保住自己面子;二來他還可藉此維持「支持香港民主抗爭」的光環,不讓特朗普沾光;三來這決定也可與特朗普抬槓,以示反對他驅趕無證移民的政策。
雖然拜登今次行先一步,搶了主導權,並製造既成事實,不讓特朗普出手,不過這批逃美港人是否就可以坐定粒六,平安留美,逃過被驅厄運,仍很難說得定。特朗普的作風是不按常理出牌,也不受對手所訂規則縛束,若他上任之後,想展現趕盡無證居民的決心,排除一切「例外」,隨時可能改變拜登的政策,那時逃美港人一樣無運行。
兩任總統交接,猶如兩股氣流相撞,天氣必然變幻無常,DED計劃延長是否已一槌定音,還有待特朗普就職後的取態,逃美「手足」不要開心得太早。
特朗普誓言要趕盡無證居民,對逃美「手足」未必會網開一面,雖然拜登延長DED,但他們能否留低,還看特朗普上任後的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