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當法國青年遇上古琴:跨越重洋的文化戀曲

HotTV

HotTV

HotTV

當法國青年遇上古琴:跨越重洋的文化戀曲

2025年02月16日 10:20 最後更新:10:34

古琴是中國古代的彈撥類樂器,被文人墨客視為高雅的代表,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古琴的獨特魅力已傳至海外,從曲目、技藝到文化,都吸引著無數外國友人的目光。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大學開始接觸中國文化 親自來中國求學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在江西南昌,法國友人托馬(中文名詹子重),他滿懷對東方文化熾熱的憧憬,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學習古琴。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在大學的時候開始理解中國哲學、中國文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琴棋書畫,琴棋書畫的第一部分就是琴,所以他開始學習古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古琴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法國只能靠書本學習理論知識,這對他來說並不滿足。2018年,托馬決定踏上中國的求學路,首站選擇了古琴興盛之地江西。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每個月都會學習古琴

每個月,托馬都會參加琴社舉辦的雅集,和古琴愛好者們圍坐一堂,一起交流琴技和古琴文化,「彈什麼曲子也不是隨便彈。這個曲子要學習它是從哪裡來的,是誰寫的,那時候他有什麼感覺,他想說什麼。」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最喜歡《神人暢》

托馬最喜歡的曲子叫《神人暢》,因為彈這個曲子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一個2000年前的人,我們現在古琴有七弦,但是《神人暢》只用五弦,因為以前的古琴只有五弦,「我覺得我們可以找到以前的感覺,以前的人他們是怎麼彈,我覺得它的歷史這麼大,我彈它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中國歷史。」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說,最初他為古琴文化而來中國,但他驚喜地發現,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寶琳琅滿目,遠不止古琴。「比如說我彈《流水》的時候,我喜歡看高山流水,所以要去江西的話,有梅嶺、三清山、武功山。」

成為江西女婿 在中國過春節

如今的托馬是一名大學法語教師,每天都可以接觸很多年輕人。在語言教學之餘,他也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今年是托馬在中國過的第6個春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有了自己的小家,成為一名江西女婿。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說,春節就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大家圍坐在一塊,共用美食、暢聊趣事、輕撫琴弦,這些看似平常的瑣碎日常,在他眼中,都是生活中最珍貴、最幸福的時刻,滿溢著家的溫暖與安寧。

汕頭一家珠寶品牌以中國傳統技藝「花絲鑲嵌」為品牌理念,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進行融合,並開始工作室吸納年輕一代學習,希望傳承這一中國文化瑰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知名珠寶品牌以花絲鑲嵌為核心理念

總部位於廣東汕頭的領先珠寶品牌「潮宏基珠寶」(CHJ Jewelry)採用古老的工藝技術來保持競爭力,同時保持中國傳統藝術的活力,花絲鑲嵌是其核心理念。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花絲」是指將金、銀等金屬抽成細絲,用編織、堆壘等技法將其編結出器物等形態,「鑲嵌」則是指將珍珠、寶石等鑲在金屬片做成的托或者凹槽中。

僅基礎知識就要學習兩三個月

這項非物質遺產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掌握它絕非易事。該公司花絲車間的一位工匠表示,花絲鑲嵌是中國八大傳統珠寶製作核心技藝之一。一條0.2毫米的細金線需要經過18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個不小心就會斷掉,「學習基礎知識可能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要掌握技能並創作出像樣的藝術品則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創立工作室培養年輕工匠

然而,學習這門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這對這門手藝的傳承構成了威脅。潮宏基珠寶意識到了這個威脅,於是創立花絲鑲嵌工作室來培養年輕的工匠,如今工作室大約有 50 名員工,其中年輕人約佔 60%。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份非物質遺產,潮宏基花費十數年時間籌建「臻寶首飾博物館」,搶救收藏大量民間花絲臻品。 同時聯合多位文化專家及工藝大師,打造出目前存世體量最大、工藝最全的花絲工藝品「花絲風雨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潮宏基珠寶副總裁蔡中華介紹,完成這幅作品總共使用了350公斤白銀、4公斤黃金以及3萬多顆寶石。為進一步將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珠寶,公司也邀請了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貢獻創新理念,其中包括日本著名設計師佐藤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希望透過創新產品傳承中國非物質遺產和工匠精神

隨著「中國風」的興起,年輕人對體現其文化自豪感的珠寶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去年,電商平台天貓上超過一半的黃金買家都是年輕人。蔡中華稱,「年輕人對中國風非常開放,我們不斷創新產品來反映這一點。像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更加靈活、充滿活力,敢於接受挑戰。」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表示,希望透過創新產品將中國的非物質遺產和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