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丘成桐:中國人工智能必須、亦有能力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丘成桐:中國人工智能必須、亦有能力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2025年02月06日 21:33 最後更新:21:47

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出任中文大學「致真交叉數學科學院」首任院長,丘教授談及最近熱爆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話題,相信中國絕對有能力行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丘成桐相信中國絕對有能力行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丘成桐相信中國絕對有能力行出自己的創新之路。

丘成桐坦言,中國近20年來的人工智能發展,主要依賴於美國的技術和理論,目前仍處於「跟跑」狀態。他強調,中國不能僅僅依賴外國留學生或技術,必須培養自己的學生,真正走出一條自己的創新之路,做到超前,讓別人跟隨。這個機會大不大?丘成桐認為中國絕對有天才,加上美國最近有些驕傲、中國則注重基礎研究,相信有能力在未來實現這一目標。

丘教授話,美國人開始有點驕傲,中國人願意做啲基礎功夫,所以Deep seek做得比較好。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基礎科學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丘成桐在2024年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曾經指出,人工智能的上游、中游、下游要同步做,上游(基礎學科)要領導,中、下游要幫忙,中國尤其要重視上游的工作。

2021年,丘成桐在清華大學牽頭成立「求真書院」,招收極有潛質的數學天才,在中學階段便入讀,旨在培養未來引領數學學科發展的領軍人才。今次中文大學成立「致真交叉數學科學院」,銳意在香港培育數學科學人才,並計劃與世界知名院校,包括清華大學求真書院及復旦大學等展開合作。

「致真交叉數學科學院」的收生範圍同「求真書院」差不多,從中三到中六的學生均可報名,特別成熟的中二學生亦有機會被錄取。學院將通過筆試和口試的方式,選拔學生,並且把收生考題在網上公開。

首批學生將於2025/26學年入學,學院成立初期每年計劃收生40人,其中至少10名為本地生,其餘30名為非本地生。丘成桐表示,如果有更多本地學生達到錄取水平,學院也會考慮增加本地生的名額。他希望通過這一計劃,激勵更多本地學生投身科學領域。

丘成桐憶述自己當年在香港培正中學的學習經歷,指出該校在20年間培養了6至7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中3人更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然而,他感嘆過去30年香港的科學家數量大幅減少,許多優秀學生轉向地產和金融行業這類比較容易搵錢的行業。他期望通過「致真交叉數學科學院」的成立,能夠在未來6至8年內,為香港培養出世界一流的學者。

中大校長盧煜明期望學院能培養一流的科學人才。

中大校長盧煜明期望學院能培養一流的科學人才。

中大校長盧煜明話,聽到丘成桐的期望感到非常興奮,希望學院能培養一流的科學人才。他認為,數學科學院的成立不僅能吸引優秀的學生,還能吸引頂尖的教師,形成良性循環。

丘成桐強調,科學家三成係天賦,七成靠成長經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老師、受到的啟發,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堅持,都是影響他們成為優秀科學家的關鍵因素。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美國

警務處國安處周二(3月18日)於何文田區帶走鍾翰林後父到警署協助調查。鍾翰林涉及煽動分裂國家罪以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他在2023年12月離港。警方國安處自2024年12月24日懸紅100萬港元通緝其歸案。

國安處自去年公開通緝包括鍾翰林在內的6名潛逃海外嫌疑犯後,採取一系列打擊措施,至今已作出多次行動,對10多名與國安逃犯有關的重點聯繫人作出調查,包括他們遺棄在港的家人、親屬及工作夥伴。

鍾翰林2023年6月刑滿獲釋,但在懲教署監管期間,潛逃至英國,違反監管令被懲教通緝。

鍾翰林2023年6月刑滿獲釋,但在懲教署監管期間,潛逃至英國,違反監管令被懲教通緝。

事實上,現年僅24歲的鍾翰林自早年已展現其「港獨」傾向,其政治「履歷」可追溯至中二時擔當黃之鋒助手,14歲時擔任梁天琦的助選義工。2016年,鍾翰林更成立「學生動源」,鼓吹「勇武抗爭」和宣揚「港獨」。2019年黑暴期間,鍾更變本加厲發布暴動等非法活動資訊,煽動學生上街示威,並呼籲美國制裁香港及中國官員。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鍾另創立「創制獨立黨」,揚言「不設底線」追求所謂「香港共和國」。2020年7月,他因涉嫌違反「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被捕。經審訊後被判處監禁43個月。鍾在2023年6月刑滿獲釋,但在懲教署監管期間,竟潛逃至英國,違反監管令被懲教通緝。

抵英後,鍾翰林非但毫無悔意,更變本加厲成立所謂「香港獨立倡議委員會」,持續在海外推進反華議程,宣揚「港獨」,並促請外國干預中港事務和污衊抹黑特區政府。

鍾翰林於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期間,透過不同渠道,包括以所謂「香港獨立倡議委員會」要員身份發布文章、參與外國機構的聽證會、發表公開講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貼文等,鼓吹將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離出去、請求外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制裁」、封鎖及採取其他敵對行動。2024年12月24日,鍾翰林因再次違反《香港國安法》被國安處懸紅通緝。

惟面對通緝,鍾翰林仍頻繁參與海外反華示威活動,並在公開場合煽動示威者採取激進行為,包括高呼「香港獨立」口號及踐踏特區區旗,並虛偽聲稱替香港民眾發聲。實質上,由於其政治庇護申請至今未獲英方批准,他刻意通過反華示威活動製造輿論熱點,企圖提高個人曝光率和影響力。

近日,中英兩國協議將倫敦鑄幣廠改建為中國大使館。鍾翰林隨即多次勾聯多個海外反華組織發起示威抗議活動,企圖阻撓大使館的合法建設。鍾更聯同鍾劍華、劉珈汶及張晞晴等一眾通緝犯,會見英國官員,討論中國興建大使館計劃事宜,企圖促請外國干預中港事務,並試圖損害中港政府在國際間的官方代表地位。

倫敦警察廳對於鍾翰林等人多番在當地發起政治性示威表示擔憂,警告將會對示威活動設限,並對不依從者作出拘捕行動,鍾翰林批評倫敦警察侵犯了他們的集會和言論自由。

今次國安處的行動再清晰彰顯了特區政府維護法律尊嚴的決心,任何試圖規避法律制裁的潛逃行為、及協助潛逃的行徑都將遭法律嚴懲,無論是逃犯還是其協助者都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高人話,鍾翰林即使潛逃到英國後,仍高調反華,倡外國對中港實施制裁或採取敵對行動,連同其他於海外的被通緝人士積極參與示威抗議活動,連當地警方都感到頭痛。

國安處的調查行動就是要再次給予潛逃者一個警號,其行徑已不斷觸碰國家安全的底線,並將牽連到其在港的家人及朋友;國安處亦展示他們如何「應對、打擊、阻嚇」潛逃行為,讓社會知道「依法追捕」的必要性,當局「雖遠必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