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線搜查|寄養家庭日久生情拒還導盲犬 機構報警強行收狗 前主人喊住呻:無分離期

社會事

一線搜查|寄養家庭日久生情拒還導盲犬 機構報警強行收狗 前主人喊住呻:無分離期
社會事

社會事

一線搜查|寄養家庭日久生情拒還導盲犬 機構報警強行收狗 前主人喊住呻:無分離期

2025年02月10日 13:30 最後更新:14:45

人與狗相處耐自然有感情,寄養家庭最大困難或是與狗狗分離。有寄養家庭就因不願放手,拒絕交還導盲犬,需警方上門強行收狗!

寄養家庭深深想念狗狗Ginger。影片截圖

寄養家庭深深想念狗狗Ginger。影片截圖

開心日子僅1年 靈性狗狗被安排繁殖無音訊

更多相片
寄養家庭深深想念狗狗Ginger。影片截圖

寄養家庭深深想念狗狗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成媽媽時。影片截圖

Ginger成媽媽時。影片截圖

Ginger 5個月安胎之地。影片截圖

Ginger 5個月安胎之地。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機構書面回覆。影片截圖

機構書面回覆。影片截圖

國際導盲犬聯盟的回覆。影片截圖

國際導盲犬聯盟的回覆。影片截圖

機構最後決定報警。影片截圖

機構最後決定報警。影片截圖

搜查令。影片截圖

搜查令。影片截圖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影片截圖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影片截圖

導盲犬對視障人士來說,的確是好幫手,而導盲幼犬通常在未接受訓練時,需靠寄養家庭來照顧。不過有時寄養家庭都會與導盲犬機構出現爭拗!

據《一線搜查》報導,一對夫婦在2021年9月起,開始飼養導盲犬狗女Ginger。Ginger三個月大就來到他們家,所以十分黏人。Paul(化名)表示,「牠很跟人的。甚至乎你在床睡覺,牠也在旁邊,牠陪伴你。」Ginger很乖,還具靈性,但開心日子僅持續一年多。機構2022年底說要收狗,並安排Ginger繁殖。機構和寄養家庭就此產生了分歧。

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影片截圖

Ginger。影片截圖

狗狗生產期杳無音訊

Mary(化名)無奈大呻,「牠配種之後,不知有沒有受孕,到知道牠受孕時,就說是差不多產期,要帶走。」因此,夫婦兩人與Ginger只得數天時間道別。就算Ginger走後,Mary仍十分關心狗狗的近況。然而,Mary發出去的WhatsApp如石沉大海。機構不回覆她的訊息,更沒有向他們透露有關Ginger生產的事,Mary哭訴:「我是隔日就WhatsApp,一個星期又WhatsApp一次:生了沒有?究竟隻狗順產嗎?生了幾多隻啊?」

Ginger成媽媽時。影片截圖

Ginger成媽媽時。影片截圖

Mary透露,正常狗隻產後三個月已回歸寄養家庭,所以自己好期待,但機構方一直未有回覆。想到此,Mary在鏡頭前都忍不住落淚。直到生產完三個月後,Mary才第一次見到成為媽媽的Ginger
,但她發現Ginger在機構的安胎環境十分不理想,「不就是一個狗格,就是你(記者)看到的幾寸丁方⋯⋯」

Ginger 5個月安胎之地。影片截圖

Ginger 5個月安胎之地。影片截圖

若翻看機構的社交媒體,可發現2024年2、3月時有出過小狗相片。即使有不少網友留言詢問小狗及牠們爸爸媽媽的詳情,機構都不曾回應,就連年報也沒有交代。當時Mary和Paul曾出律師信,問機構小狗是否混種。直到去年六月,即小狗半歲時,機構才突然出帖文,公布小狗是拉布拉多混標準貴婦犬。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1隻狗寶寶失去蹤影 混種手法惹擔憂?

機構不讓Mary與Paul見狗狗,Mary亦敏感發現一開始FB公布的小狗有7隻,但後來只有6隻,令她不禁疑惑:那隻叫Judy的,去哪裡了?機構曾書面回覆他們,信中有兩大重點:一、Judy被確診患有一種名叫「肝門脈分流(Portosystemic shunts)」的肝臟血管異常疾病;二、混種繁殖導盲犬早有先列,國際導盲犬學校亦採取此做法。後來《一線搜查》去信國際導盲犬學校,發現國際導盲犬學校多以拉布拉多混種金毛尋回犬,並非像Ginger一樣,以拉布拉多混標準貴婦犬。

機構書面回覆。影片截圖

機構書面回覆。影片截圖

據國際導盲犬聯盟的回覆,為繁殖導盲犬,拉布拉多混種標準貴婦狗是一個常見的做法,因貴婦狗少甩毛,有效減低致敏。聯盟補充,只要在配種前做好嚴格揀選,拉布拉多混標準貴婦狗,或者混其他品種的狗,風險是一樣的。

國際導盲犬聯盟的回覆。影片截圖

國際導盲犬聯盟的回覆。影片截圖

機構報警處理兩人一拖再拖

Mary和Paul養了Ginger一段時間,雖然一早明白自己是暫託身份,但他們對Ginger有深厚感情,亦心痛Ginger配種後要直接再做訓練。Mary哭訴:「當其時,那個職員很清楚告於我,你們會有個分離期的。」然而,令雙方關係破裂的,就是這個分離期。機構要求收回Ginger,夫婦兩人則一直拖,拖了近兩個月,拖到機構最後決定報警。

機構最後決定報警。影片截圖

機構最後決定報警。影片截圖

搜查令。影片截圖

搜查令。影片截圖

Mary大呻,他們有律師信證明正在商量中,但機構卻和警察說,Ginger可能有危險,令警察上門搜查並強行帶走狗隻。Mary被指控盜竊罪,心感委屈,「整個屋苑的人見到我被警察拘捕⋯⋯我為何要受這個恥辱呢?我根本沒有做錯事。」

機構咁回覆

就Mary和Paul的指控,記者也聯絡過這間導盲犬機構。雖拒絕面對面接受訪問,但以書面重申,「褫奪寄養家庭的義工資格,原因是他們拒絕按照協議的條款交還Ginger。」機構提到,在收回Ginger前一日,突然收到律師信,而信上有很多「多項和交回Ginger無關的查詢」;而上門找他們的時候,更是「無人回應」。機構還透露,Mary與Paul的做法已耽誤了Ginger的訓練。

是否須檢討導盲犬做法?

到底這件事孰是孰非呢?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表示,若根據文件或條文,中心是有權這樣做,但考慮到這些問題並非首次發生,加上狗隻與寄養家庭已成「伴侶」關係,所以拆散他們,再將狗隻拿去上班是「違反了動物的本性」。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影片截圖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影片截圖

訓練導盲犬去幫助人類,但同時亦剝奪了動物的權利。麥志豪認為有其他替代方法,最方便、最慳錢的方法就是請「導盲人」。他說:「導盲犬機械人也節省很多錢的,訓練一隻導盲犬很貴。他們用在導盲犬身上的錢,一定多過請一個「導盲人」。」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有市民遊大馬,並透過小紅書預約當地一名司機兼導遊,怎料到達當地後猶如被「賣豬仔」,更遭遇車禍受傷,導遊失蹤拒絕認責,事主後悔錯信小紅書:未必網上睇到就係事實。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透過小紅書預約導遊 到達當地後猶如被「賣豬仔」

《一線搜查》接獲觀眾報料,市民陳小姐與家人於今年一月前往馬來西亞自由行,出發前她參考小紅書的推介,透過微信聯絡了當地一名導遊,並預約包車服務。陳小姐指,預約該名導遊是因為看到有不少人推薦,「選擇佢(導遊)嘅原因係因為小紅書上面好多用戶推薦佢,話佢好似幾熱情,我哋好信任佢嘅原因就係佢識廣東話同普通話。」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怎料,當陳小姐一行人到達當地後,猶如被「賣豬仔」,每天由不同司機接載,「佢哋應該係同一個人,第一日見到佢(導遊),係佢接我哋;跟住第二日,佢就安排咗第二個人嚟車我哋,佢話係佢姑丈嚟嘅;第三日,佢又換咗個司機,就同我哋講係佢表弟。」

包車遭車禍 「網約導遊」無報警 路邊截車求救

行程至第三天,陳小姐與家人更遭遇車禍,「我哋六個人入面,其實有三個人都受咗傷,其中兩個係擦損、撞瘀。我當時比較嚴重啲,口同鼻一直流血,當時都好驚,因為我唔知馬來西亞嗰邊call白車係點call,我哋係路邊度等,又流緊血,持續十幾分鐘都冇白車、都冇警察嚟。」陳小姐指,撞車後自己受傷嚴重,鼻樑被撞裂,「成塊面、成個鼻都係腫,包括眼角位置全部都裂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最終他們要求導遊幫忙在街上攔截車輛,陳小姐與家人被送往當地一間公立醫院,進行止血、洗傷口及電腦掃描。「佢哋醫院唔接受我呢個病人,原因係公立醫院佢哋放假,要去到年初三之後或者年初四後先會有人返工。」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陳小姐指,導遊原本答應會幫忙尋找醫生,但聲稱已經致電查詢五間專科醫院均未有營業。最後更稱沒有找到醫院,著眾人回香港再處理傷勢。至於費用方面,對方初時稱可以雙方商量,惟至當天下午便失去聯絡,未有再回覆。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網約導遊」失蹤 事主報警

平日透過微信與導遊溝通,但事發後已被對方封鎖,陳小姐在不知如何處理下,最終決定報警求助。「報咗警,留低晒所有資料,警察叫我哋返屋企等消息。我又重新將之前受傷啲相,同埋想搵到導遊出嚟同佢傾嘅問題,都有同警察WhatsApp講多次,咁個警察都有話同我哋跟進,但去到最後冇咗回事。因為我發現佢個WhatsApp有開自動刪除功能,即係我今日同佢講嘅嘢,佢聽日就會自動刪除咗。我唔明點解一個政府機構,係可以咁樣去敷衍了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在小紅書推介涉事導遊的帖文中發現,近一、兩個月仍有不少人想聯絡他包車。記者隨後透過微信聯絡對方,他初時非常熱情推介行程,包車開價每日500元馬幣(折合約880港元),然而當記者表明身份並問及其關於陳小姐的事件後,就迅速遭對方封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後悔信小紅書推介 事主:未必網上睇到就係事實

意外發生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陳小姐的傷勢仍未復元,仍要等待安排接受手術,「醫生話眼角撞裂位置唔需要做手術,純粹鼻樑要做手術。(有冇擔心個費用會好貴?)擔心呀,同埋始終係塊面到,都擔心影響面容。」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她又說,是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提醒市民去旅行前一定要小心留意,「我建議真係搵返旅行社處理,經旅行社包車同埋導遊會安全啲,因為有起事上嚟,你起碼知道導遊嘅身份信息,始終公司承擔責任上會好啲。經過今次件事,未必網上睇到就係事實,真係要搵多啲資料先。」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另外,由於陳小姐未有購買旅遊保險,若果導遊拒絕承擔責任的話,則需要自己支付所有費用。有保險業界就指,旅遊保險除了有意外保障之外,最重要是萬一出事可以在當地得到緊急支援。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指,目前大部分市面上的旅遊保險亦涵蓋包車服務,「包車發生嘅意外就係交通意外,由交通意外引起的傷亡及醫療費用均受到旅遊保險的保障,我哋相信包車同普通使用交通工具分別唔大。而最重要、最重要,我個人覺得除咗醫病或死亡保障,就係廿四小時的緊急支援服務,緊急支援服務可以提供一啲意見俾你,甚至幫你搵醫生。」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