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移英BNO港人聞「10+5」心驚 英政客任改「遊戲規則」誠信掃地

博客文章

移英BNO港人聞「10+5」心驚 英政客任改「遊戲規則」誠信掃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移英BNO港人聞「10+5」心驚 英政客任改「遊戲規則」誠信掃地

2025年02月07日 19:35 最後更新:02月10日 09:59

俗語說「XX靠得住,豬乸會上樹」,XX 可代入任何人,如填上「政客」,也不為過,特朗普便是個典範。我今回說的不是他,而是英國保守黨的領袖,想當年他們趁香港動亂,耍出茅招攻華,推出BNO簽證「5+1」居英計劃,講明申請的港人住滿6年後,便可入籍,但承諾當食生菜,保守黨黨魁栢丹娜昨日爆出驚人之言,說「5+1」應改為「10+5」,即入籍時間多了9年。雖然保守黨已不再掌權,但仍對政策有影響力,也可能與工黨心靈相通,難怪一些BNO 港人聞之心慌慌。此外,英國內政部今年會檢視BNO簽證計劃,是否告終,也存有變數,在目前反移民強烈氣氛下,什麼事都會發生。

保守黨黨魁栢丹娜提出改變BNO計劃的「遊戲規則」,將「5+1」延長至「10+5」,入籍時間多了9年,令部分BNO港人惶恐不安。

保守黨黨魁栢丹娜提出改變BNO計劃的「遊戲規則」,將「5+1」延長至「10+5」,入籍時間多了9年,令部分BNO港人惶恐不安。

保守黨2020年時定出「5+1」規則,即BNO港人居英5年後,就可申請「永久居留」(ILR),待1年後申請正式入籍。這安排其實已留下彈性,申請者須用6年時間、連過兩關,才可成為公民,政府可根據不同時間的情況,調整審批準則鬆緊,最後「開大開細」,仍是未知之數。

想不到始作俑者的保守黨,連這「留有後着」的安排也覺得太寬待,其黨魁栢月娜指,此政策給抵英新移民一條入籍的「傳送帶」,太多人想藉此獲得公民身份,令公共服務受到沉重壓力。所以她提出應將「5+1」延長至「10+5」,即居住10年後才可申請永久居留,再住5年始能申請成為公民,前後需時長達15年,申請人真的等到「頸都長」。

BNO簽證計劃推出的頭一年,有近10萬宗港人申請獲批,至今已抵英的約16萬,大多數人當初以為捱5年便可「永居」,繼而入籍,雖然辛苦,也只好望着終點頂硬上。想不到政客竟然想中途改變遊戲規則,如果成真,他們入籍將遙遙無期,難怪有人深感焦慮。

除了要望穿秋水苦等,BNO港人每年須付的「公共醫療保健附加費」不菲,由1月18日起,成人加至1035鎊(逾1萬港元),兒童加至776鎊(約8千港元),「兩大一細」家庭申請5年簽證,共要付14230鎊(約15萬港元)。如果「5+1」延長至「10+5」,這類家庭便起碼要多付15萬港元。此外,他們10年內都不可以享受社會福利,子女讀書也要交外國學生學費,加加埋埋並非細數目。

政圈朋友分析,保守黨黨魁之所以狠手提出「10+5」,皆因它去年大選落敗之後,經賽後檢討,知道一大死因,是選民指它控制新移民不力,加上近期反移民情緒強烈,民粹政黨「改革黨」正強勢冒起,並獲馬斯克大力支援,保守黨必須在反移民議題上表現更激,才可保住基本盤。

當然,保守黨這一套,當權的工黨未必會跟隨,該黨就有議員認為,沒有人會認真對待「失敗者」的意見。話雖如此,工黨現時同樣面對日益高漲的反移民sentiment ,而且外來人口大增令公共服務不勝負荷,也令政府開支百上加斤,其中醫療體系更瀕臨崩潰,在這巨大壓力下,工黨的想法與保守黨趨於接近,並非不可能。

除了「5+1」是否延長,另一個變數是,BNO簽證計劃會否告終?早前內政部有文件流出,指這計劃須於今年全面檢視,「不再繼續」是一個選項,以目前的政經環境,不排除最後會作此決定。月前英國駐港總領事戴偉紳表示,BNO計劃至少延至2025 年,但當被問到「以後會否繼續」,他就不願講實,只回答說「這太水晶球了」,意即沒法預測。由此看來,即使計劃終結,也不令人意外。

英國內政部今年將檢視整個BNO計劃,不排除「走到終結」,停止申請。

英國內政部今年將檢視整個BNO計劃,不排除「走到終結」,停止申請。

不論計劃有何變數,近期申請BNO簽證宗數跌勢明顯,去年第3季只有約5千宗申請,比起高峰期每季3萬宗申請,勁減一大截,即使政府不叫停,上「救生艇」的港人也將極之有限。

令人心傷的,是已抵彼岸的約16萬港人,既在經濟低迷下繼續捱世界,又要面對政策不確定性,惶惑不安,只能嘆一句:政客的承諾不應盡信,是救你還是害你,要到最後才會知道。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BNO

創立恒基千億王國的「四叔」李兆基日前安詳辭世,留下無數傳奇,他謙稱自己是「冒牌股神」,其實「投資之神」稱號當之無愧,不過我認為某專欄作者叫他叫「可愛的四叔」,形容得最貼切。對他的「可愛」,我也有親身體會,回想11年前,四叔帶同兩個兒子,出席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的聚會,深情分享6個主題,我坐在前排邊聽邊觀察他的神情,感覺他所說都發自內心,很坦率,很真,其中談到怎樣管治好香港,提出4個要訣,至今仍值得政府高層深思。

他還建議搵10個千億巨富籌集巨款,助一百萬市民脫貧,變為「小康」,更是破天荒的構想,可惜這願望始終沒法成真。此外,他又奉勸「佔中分子」不要過激,戒之在鬥,可見他對激進行動早深感憂慮,預見動亂將至。

四叔當晚提出,要管治好香港,有4大要點:1是發展經濟,2是改善民生,3是減少貧富懸殊,4是促進社會和諧。他說香港遍地黃金,地位特殊,營商環境佳,會生金蛋,政府年年有盈餘,比起希臘、西班牙等入不敷支,真是天淵之別,而香港有金融中心優勢,經濟可發展得很好。香港咁多好處,那個做特首都會好,如特首有過人表現,則掂上加掂。

他形容香港得天獨厚,但提出兩個隱憂。首先是,香港700萬人口中,400萬人有物業財產;200萬人有「居屋」和「公屋」,及領取綜援;100萬人則生活較艱難。對這批最低層的市民,四叔建議一個「科水扶貧大計」,就是搵10個千億富豪籌集巨款,例如他本人和華懋慈善基金等,一人出一份,以解決那100萬人的居住問題,令他們變成小康之家,或小業主。若做成此事,就可改善民生、減少貧富懸殊,從而能夠促進社會和諧。他說,到時港人皆可安居樂業,身在福地應知福,便會安份守己。

李兆基與兩兒子2013年出席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聚會,提出「治港4大要訣」,並建議找10位千億富豪科水助一百萬市民脫貧。

李兆基與兩兒子2013年出席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聚會,提出「治港4大要訣」,並建議找10位千億富豪科水助一百萬市民脫貧。

四叔知道,如想社會保持穩定,須做到人人有屋住,擺脫赤貧,拉近貧富差距,所以提出「10大巨富科水扶貧計劃」,但這構想只是他的良好願望,千億富豪們各有算盤,要「一條心」談何容易,現實上難以成真。此外,當時政府批准建屋有不少條條框框,不願「破局」,即使四叔等有心捐地建屋,仍須闖過重重障礙,令好事難成。

四叔舉例說,他有一幅地在新界東北,曾於2005年向城規會申請起屋,建48棟30層高大厦,約有公私營住宅14000伙,但因政府認為規劃未成熟,不予批准。他指出,由這例子可見,地產商不是「有地不起樓」,是想建屋也不一定批。

他當時已點出問題所在,建屋慢皆因政府「框框」太多,但情況一直沒大改善,到了近兩年,當局才銳意拆牆鬆綁,可見老人家早就直話直說,雖然遲了,但如今肯「改革」未為晚也。

四叔那次講話,是在「佔中」前一年,他當時已對社會日趨激進感到憂慮,擔心示威行動將衝撃香港。他直言「佔中」的口號及表態過激,須知中環是香港的心臟部位,不容癱瘓,如有差池,後果堪虞,對香港會造成負面影響。

四叔當時已憂慮「佔中」會衝擊香港經濟,奉勸年輕人「戒之在鬥」,示威不可過激,可惜老人家的逆耳忠言冇人聽,結果演變成大亂局。

四叔當時已憂慮「佔中」會衝擊香港經濟,奉勸年輕人「戒之在鬥」,示威不可過激,可惜老人家的逆耳忠言冇人聽,結果演變成大亂局。

他特別奉勸那些激進年輕人,說君子有三戒,其中一戒是「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參加佔中示威不可過激,請三思。那時候激進浪潮方興,狂熱分子正愈來愈亢奮,誰會聽這位老人家的逆耳忠言?結果四叔憂慮的事終於發生,佔中之後,一場更大的風暴隨之而來,猶如狂風掃落葉,把香港經濟掃得七零八落。

經過這些年幾場波折,我更覺得四叔那提的4大「管治要訣」,是智慧之言,政府和社会大衆都應該深深記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