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蝴蝶邨13日一名七旬長者家中倒斃,40多歲智障兒子陪伴,直至單位傳出臭味由保安員報警才被揭發事件。
鄧家彪。鄧家彪FB圖片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促請政府主動整合部門資料,以建立高風險長者或高風險住戶名冊,當一旦發生意外時,外界可以盡快施予援手。
他說高風險住戶是指一些住戶,當發生意外時連叫救命的能力都沒有,因為政府部門掌握最多資料,例如社署保障部有領取綜援、生果金及殘疾人士津貼的資料,如果配合醫管局系統,較易識別出需要特別關心的住戶。
鄧家彪。鄧家彪FB圖片
鄧家彪說,由於關愛隊或社區團體要進行洗樓關顧住戶,會面對不少限制,例如有住戶拒絕應門或遭大廈法團阻止,故不是關愛隊多作上門探訪就可以提供到協助。
他認為,政府應放棄舊模式,主動建立高風險住戶名冊,探索可普遍應用、低成本的被動方式裝置,協助高險家庭,例如安裝智能水錶或有感應器的鐵閘,當48小時未有轉動或開關時,可自動閃燈或發出訊息給指定親友或人士,提示他們上門探望,或可能已拯救到生命。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到將軍澳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出席講座,向500名中學生講述「科教興國」的題目,有關內地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所撰寫的文章《鄧稼先》。
鄧家彪FB圖片
鄧家彪說,文章透過講述新中國、領軍科學家鄧稼先研發原子彈的過程,以隱晦的方式表現出自身對新中國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文章更已納入國家七年級的語文課課文教材,十分適合中學生學習。鄧家彪又藉文章內容,分享楊振寧的物理學成就、楊振寧與鄧稼先兩人的友誼等。
鄧家彪FB圖片
鄧家彪相信,透過向青年講述新中國大量科學家,隱姓埋名為國家科研作出貢獻的故事,能夠啟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情,期望他們能夠傳承先賢先烈的精神,為國家的科學作出獨特貢獻,實現「科教興國」。
鄧家彪FB圖片
將軍澳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校長孫嘉俊表示,今次講座主要是中二至中四學生出席,他期望學生透過了解國家科技歷史,提升國民身分認同感,令學生明白可以憑自己力量,幫助國家發展之餘,同時帶出即使遇上難題,亦不要放棄的精神。他又說,學生在講座後的反饋都很好,表示獲益良多。
鄧家彪FB圖片
鄧家彪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