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兜兜轉轉又返來!法三名兒童投海漂流瓶 半個世紀後又回到法國

大視野

兜兜轉轉又返來!法三名兒童投海漂流瓶 半個世紀後又回到法國
大視野

大視野

兜兜轉轉又返來!法三名兒童投海漂流瓶 半個世紀後又回到法國

2025年03月05日 11:20 最後更新:11:38

半個世紀前,法國一家人投放了一個漂流瓶,當時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希望有一天能收到回信,如今通過社交網絡助力,成功找回瓶中信的作者。

半個世紀前的漂流瓶被重新發現

據外媒報道,今年2月25日,一名收藏愛好者在布列塔尼的莫爾比昂(Morbihan)發現了一個漂流瓶,裡面裝著一封來自1970年的信件。他將這段奇妙的經歷發佈在社交平台上,最終成功聯繫到信件的作者:現年93歲的孔特雷(Jacques Contré)。

這個瓶子是在1970年1月被投放的。當時孔特雷和他的三個兒子在乘坐渡輪時,將其投向吉倫特河口。他們當時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希望有一天能收到回信。孔特雷回憶,「這讓孩子們很開心,我們想看看它會漂到哪里,是否有人會回復。」他們當年不止投放了一個漂流瓶,而是進行了多次類似的嘗試。

FB圖片@Fabrice Léveillé

FB圖片@Fabrice Léveillé

在清理房屋時被發現

半個多世紀後,這個瓶子意外地出現在莫爾比昂的一所房子裡,房主已去世,房屋被清理時,這個裝有信件的瓶子被遺忘在閣樓的一個紙箱裡。發現它的是收藏家弗雷德裡克(Frédéric Léveillé),他表示,一位朋友在清理這所房子時,發現了這個瓶子,並請他幫忙調查來歷。

網友幫忙尋人

為了找到信件的作者,弗雷德里克決定發佈尋人啟事,沒想到,這條尋人啟事在短短24小時內就獲得了超過1萬次互動和上千條評論,網友們紛紛開始幫忙尋找線索。

FB圖片@Fabrice Léveillé

FB圖片@Fabrice Léveillé

漂流瓶作者感到既驚訝又感動

幸運的是,孔特雷的孫女卡米爾(Camille Contré)無意間刷到了這條帖子,「當我看到照片時,我立刻認出了我祖父的筆跡,然後,我仔細看了看,發現信件上確實是他的簽名。」

對於這次意外的團聚,孔特雷感到既驚訝又感動,「能看到大家對這件事情如此熱情,真的讓我很開心。畢竟,在這個充滿個人主義和焦慮的時代,大家還能願意一起解開這樣一個小小的歷史謎團,真的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情。」

歐洲興起新型交友方式,不少年輕人拋棄夜蒲酒吧,轉而在應用軟件上認識陌生人,並通過「城市漫步」結交新朋友。

「都市漫遊」交友已經流行

據外媒報道,不少歐洲年輕人開始轉變交友方式,不僅與朋友進行視頻聊天,還通過這解釋了散步冥想和「散步療法」結交新朋友。在歐洲很多城市,「都市漫遊」交友已經流行。

觀看影片

散步時可以分出更多心神欣賞環境

年輕人通過軟件交友,參與到同一個散步活動中,然後很快結交新朋友。在散步時,人們可以分出更多心神欣賞周遭環境,有人認為,這種注意力的轉移減小了交友壓力,讓人與人之間更易建立聯繫。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

該現象出現有跡可循,歐洲有著悠久的「心理地理學」歷史,這一概念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在聚焦探索城市環境的同時,關注個人與地方的聯繫,因此有心理醫生選擇在戶外與病人進行談話療法。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可以抽離焦慮

除了大自然,人們還可以利用城市空間的療癒作用,讓人從自我閉塞和日常焦慮中抽離。這也是一些人更喜歡「走神」而非冥想的原因:在散步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多關注腳下的街道和城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