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後,美方卻動作多多,包括日前突然限制向中國銷售乙烷,並駁回220萬桶乙烷出口許可。分析指,美國此舉可能是對中國稀土出口管控的反制,卻反令美國乙烷出口業帶來惡果。
綜合《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能源基礎設施公司Energy Transfer LP表示,上月底突然收到美政府來函,要求未來對中國出口乙烷前,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而另一家乙烷出口商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則指,其三宗緊急授權申請已遭商務部駁回。
《路透社》報道,兩間能源美突接獲美政府來函,要求對中國出口乙烷前,必須取得出口許可。
Enterprise表示,公司於5月23日收到需取得許可的通知後,隨即提交緊急授權申請;但美國商務部轄下「工業與安全局」(BIS)於6月3日通知,駁回其三批共約220萬桶乙烷運往中國的出口請求。據規定,Enterprise在通知發出後的 20天內可提出異議,BIS將於45天內作最終決定,若屆時未收到進一步通知,則意味該公司將無法將這批貨物出口至中國。
Enterprise稱,BIS在5月23日通知一批美企,對向中國出口「純度為95%或以上的乙烷和丁烷」實施新許可要求,必須先獲得特別聯邦許可後才能出口,因這些天然氣「可能被中國用於軍事用途的不可接受風險」。不過,BIS隨後撤銷了對丁烷的新許可要求。
Energy Transfer LP則在6月3日收到通知後,表示將依規提出正式出口許可申請,以確保出口業務能持續進行。Energy Transfer LP和Enterprise是美國兩家最大的乙烷出口商之一。對此,BIS發出的通知認為乙烷出口存在BIS尚未對媒體查詢作出回應。
乙烷是天然氣液體的一種,可裂解為乙烯,而乙烯是生產塑膠與化工產品的主要原料。隨著美國頁岩氣產業的發展,美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乙烷出口國。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數據,截至 2024 年,美國乙烷日均出口量約為49.2萬桶,其中對中國出口高達每日22.7萬桶,佔約46%。
有分析指,BIS的限制措施將迫使美國出口商尋找其他買家,增加營運不確定性;而對中國石化企業而言,則意味將承受更高成本,供應穩定性也可能受衝擊。美國《財富》雜誌稱,美國生產商無法輕易將這些乙烷轉賣給其他國家,美國的乙烷出口可能會出現短期停滯。
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 LP的天然氣處理設施。
貨物追蹤和分析公司Vortexa美洲區分析主管Samantha Hartke表示,企業緊急申請被拒絕,讓人產生疑問,這是否只是一次短期中斷;但短期內可能需要重新安排貨源或轉售,也將加重對美國國內儲存設施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人士指,中國購買乙烷沒有美國政府聲稱的所謂「軍事用途」,相關出口禁令不僅影響美企本身的利益,還可能會終結美國能源出口。
美國能源市場諮詢公司RBN Energy常務董事Kristen Holmquist分析,BIS的決定可能會破壞美國乙烷市場,擾亂全球流動,但如果許可證不發放或緩慢發放,可能會對該行業產生持久影響。
面對美國近期在貿易上的步步緊逼,中方早已布局應對,包括與中東國家接洽,探索多元化進口渠道;而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鹽亭天然氣處理廠正準備投產,可以從天然氣中提取乙烷,雖然現時產量有限,但也是邁向國產替代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今年4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系統闡述了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核心關切與政策立場。白皮書表示,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濫施長臂管轄,持續將出口管制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對其他國家產業和企業實施制裁打壓,嚴重阻礙全球正常經貿往來,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美方措施是損人不利己。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以色列國安顧問表示,以色列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除非摧毀福爾多核設施,否則不會結束」。以色列正與美國持續溝通,但並未試圖說服對方加入,這一行動計劃完全由以色列自主制定。
央視新聞報道,福爾多核設施位於地下90米處,以色列的常規武器無法打擊如此深度的目標。若要空襲摧毀該設施,需要美國的軍事介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特朗普正越來越有意動用美國軍事資產空襲伊朗核設施。不過,如果伊朗作出重大讓步,特朗普仍對外交解決持開放態度。
福爾多核設施是伊朗第二座鈾濃縮設施,位於伊朗什葉派聖城庫姆以南30公里處的深山之中,內部設有數千台鈾濃縮離心機,目前由伊朗原子能組織(AEOI)運營。長期以來,以色列指責伊朗在該設施中存放了接近武器級的濃縮鈾。分析人士擔憂,在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後,伊朗可能會嘗試將福爾多核設施儲存的濃縮鈾轉化為核彈。
福爾多核設施始建於內賈德執政時期,衛星圖像顯示,它於2004年開始施工。2009年9月,伊朗正式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申報了該核設施的存在,同時計劃安裝約3000台離心機。伊朗方面表示,建設福爾多核設施是為了「抵禦伊朗受到的軍事襲擊威脅」,作為納坦茲核設施遇襲的應急措施。2011年12月,該設施正式開始進行鈾濃縮活動,生產豐度達20%的濃縮鈾。
福爾多核設施的鈾濃縮活動在《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簽訂後短暫終止。根據該協議,福爾多核設施應當在15年內停止鈾濃縮及相關研究活動,同時被改建為核物理技術中心。此外,協議明確規定,伊朗不得在福爾多核設施中擁有任何裂變材料。
2018年5月,在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逐步恢復了福爾多核設施的鈾濃縮活動。2019年11月,伊朗開始在福爾多核設施生產豐度為5%的濃縮鈾,這一數字在2021年1月達到20%。2023年3月,據CNN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福爾多核設施中發現了豐度達83.7%的濃縮鈾顆粒,已接近製造核武器所需的90%豐度濃縮鈾。2024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指出,伊朗已在福爾多核設施安裝了更多離心機。
與伊朗首座鈾濃縮設施——納坦茲核設施不同,福爾多核設施的主要生產區位於地下80至90米深處,幾乎不太可能從外部被摧毀。相關報道指出,伊朗在最初建設福爾多核設施時,就已考慮了該設施遭受外部打擊的可能性。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伊朗問題專家納斯爾表示:「伊朗人完全明白以色列人會試圖攻擊他們的核項目,所以很久以前,他們就決定把福爾多建在山裡,以避免重蹈1981年以色列襲擊伊拉克核設施的覆轍。」1981年6月,以色列以阻止伊拉克獲取核武器為名,出動F-15和F-16戰鬥機,摧毀了伊拉克巴格達附近的奧西拉克核設施。
為了摧毀深埋在群山中的福爾多核設施,以色列曾制定了多個襲擊計劃。以色列軍隊可以通過襲擊福爾多核設施的附屬設施,包括發電廠和變電站來破壞設施內部離心機的正常運行。由於鈾濃縮離心機需要精密的平衡控制,任何供電不穩定的情況都可能導致離心機損壞。此外,以色列軍隊還可以通過摧毀福爾多核設施的入口來破壞該設施。
更激進的襲擊計劃由以色列軍隊和情報部門共同制定。《紐約時報》報道稱,以色列曾向奧巴馬政府提交了一份方案,計劃使用直升機搭載特種部隊士兵進攻福爾多核設施,進而從內部摧毀該設施。以色列特種部隊曾採取過此類行動。據報道,以色列特種部隊曾於去年襲擊了黎巴嫩真主黨在敘利亞境內的導彈生產設施,在成功摧毀該設施的同時全身而退。不過分析同時指出,攻擊福爾多核設施的風險顯然更高。
唯一有能力從外部摧毀福爾多核設施的手段來自美國——重達3萬磅(約13.6噸)的掩體炸彈GBU-57。該彈藥能夠穿透土壤、岩石和混凝土,摧毀深埋在地下的掩體設施。由於體積和重量巨大,這款掩體炸彈只能由美國B-2隱身轟炸機搭載。而且,這一行動必須由美國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執行。
美媒報道稱,美國早在小布殊政府時期就開始設計這種武器,當時的具體目的是摧毀伊朗和朝鮮一些最深層核設施的保護岩層。GBU-57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進行了測試,並被添加到了軍火庫中。
分析指出,即便使用美軍的掩體炸彈,摧毀福爾多核設施也絕非易事。退役美軍將領、曾擔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的麥肯齊指出,即使特朗普授權美國B-2隱形轟炸機使用掩體炸彈,與以色列協調此類襲擊仍將面臨多項技術性和高度機密性的挑戰。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USI)的報告指出,掩體炸彈僅能摧毀地下60米深處的目標,因此需要多次打擊同一瞄準點才有可能摧毀該設施。
以色列針對伊朗核設施的襲擊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於核洩漏的擔憂。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沃特爾指出,使用美國的掩體炸彈襲擊核設施會帶來巨大的國際性後果,轟炸造成的核洩漏可能危及平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