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周一(6月9日)跟傳媒茶聚時,暢談他未來2年任期的5大願景,包括研究調整駐外51個辦事處在全球的布局,並在目前地緣政治形勢下,開拓新市場;他又建議貿發局的年度旗艦論壇「亞洲金融論壇AFF」,在金融以外引入更多產業元素,搞一個「AFF+」,於明年1月舉行,相信更能凸顯香港優勢之餘,亦配合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
上任才9日的馬時亨說,現時地緣政治加上貿易戰,自覺獲政府任命,可謂責任重大,多謝政府信任他之餘,亦預料2年任期面對很多挑戰,但形容「有危亦有機」,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增值人,地位獨特。
適逢今年是貿發局成立59年,邁向60周年「大壽」,時亨哥認為,更加要「發揚光大」,其中一個就是希望能為貿發局的旗艦論壇「亞洲金融論壇AFF」搞搞新意思。
說起這個論壇,時亨哥透露了他跟貿發局的淵源。話說首屆「亞洲金融論壇」於2007年9月在香港舉行,當年時亨哥正擔任特區政府的商務經濟發展局局長,有份參與論壇,他坦言那時「好上心」,而首屆論壇亦先聲奪人,不單吸引到8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才俊和學者參與,更邀請到多位在國際金融舞台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出席,如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花旗集團國際諮詢委員會主席、及前世界銀行行長詹姆斯沃爾芬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與資本市場部總監Jaime Caruana等,可謂星光熠熠。
不過,時隔18年,時亨哥認為,隨著環境轉變,是時候要審視這個一年一度的金融論壇,計劃明年的論壇改名為「亞洲金融論壇plus」,當中的「+」就是要增加更多產業元素。
他坦言,今時今日好多人「爭地盤」,「內捲」很大,「爭食唔緊要,大家要有進步」,要跟世界更接軌,就要改革,搞更高層次的論壇,在金融以外引入更多行業,邀請更多不同國家地區的代表來港參與。
另外,他又提及如何開拓中東市場。原來回歸之後,當年時亨哥是首位前往中東訪問的特區政府官員。他不諱言,特首李家超已訪中東兩次,說好香港故事的同時,亦成功招攬不少生意,但「年年去中東都好辛苦,而且時間有限」,因此,他認為是否可在香港搞中東論壇,吸引中東重要人物訪港之外,加上內聯外通,也邀請內地業界來港,無論中東、內地或東南亞相關人士都匯聚香江,成為一個貿易樞紐。
此外,時亨哥又建議香港應舉辦多些不同類型的展覽,如機械人展、教育展等等,提升層次,跟社會經濟聯繫。不過,香港會展檔期很緊張,現時僅能提供91,500平方米可租用面積,加上亞博的70,000平方米,直言地方不足,故希望在北都興建新會展場地。
高人話,聽時亨哥一席話,已可見其遠見。當年擔任商務經濟發展局局長時,已參與舉辦首屆亞洲金融論壇,又曾率先到中東訪問,了解發展機遇。如今又建議「亞洲金融論壇plus」,增加更多產業元素,亦是更好配合國家發展大局,尤其製造業方面,無論產業鏈或供應鏈,國家都已非常完備,可進一步用好香港國際化平台。
相信憑時亨哥豐富經驗及獨到眼光,擔任貿發局主席之位,一定能助特區政府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的地位,再創輝煌。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