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今年高溫和乾旱對歐洲部分地區、中國和俄羅斯等地的小麥供應造成了影響,相較於過去50年沒有氣溫上升和其他氣候變化的情況,小麥的供應量降低了8%至12%。
Global wheat yields would be ‘10%’ higher without climate change | @orladwyer_ w/ comment from @DavidBLobell and Dr Corey Lesk
— Carbon Brief (@CarbonBrief) May 24, 2025
Read here ➡ https://t.co/hM6rzMbnAo pic.twitter.com/BHlZ0WAm1J
氣候尚未改變前 全球糧食產量飆升
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對過去5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對小麥等主要作物生長條件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在氣候尚未改變之前,由於技術進步、種子改良和合成肥料的使用等因素,全球糧食產量飆升,包括小麥、粟米、大麥、大豆和水稻等五大主要作物的產量增長了69%至123%。
Global wheat yields would be ‘10%’ higher without climate change https://t.co/znRzZOJ85H
— CSP- Uwe Roland Gross (@CSPGross) June 7, 2025
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 預測未來20年全球農作物產量出現重大變化
然而,隨著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發生,一項2021年的研究預測未來20年將導致全球農作物產量出現重大變化。根據美國《Carbon Brief》網站列出的2023至2024年全球農作物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報告,小麥和粟米是受影響最嚴重的作物;《泰士報》也報導,英國小麥正面臨70年來最乾旱的春季,生長環境處於困境之中。
Global wheat yields would be ‘10%’ higher without climate change https://t.co/C7hcmS4u9U via @wattsupwiththat
— Cees Boogaart (@CeesBoogaart) June 7, 2025
導致農作物產量減少的因素包括水氣壓不足和高溫等
研究人員發現,導致農作物產量減少的因素包括水氣壓不足和高溫等;過去50年來,大多數溫帶地區的「水氣壓差」都有所增加。所謂的「水氣壓差」指的是空氣中的水氣含量與飽和點之間的差異。隨著氣溫升高,空氣中可以容納的水氣量也會增加;如果缺水嚴重,將導致植物生長受限,加劇水分壓力,這是植物生長減少的主要原因,而高溫氣候則是間接影響因素。

示意圖。設計圖片
減緩氣候變遷至關重要
為了子孫後代的未來,減緩氣候變遷變得至關重要,儘管在短期內實現這一目標似乎不太現實,但只要每個人都有環保意識,相信大家可以攜手維護地球的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