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612」6周年,2019年這一日,「黑暴」的序幕揭開,香港自此陷入空前動亂災劫。一批遠走海外的「手足」,仍無悔咎,也未死心,將「行禮如儀」於所居地舉行紀念活動,雖然人數一年不如一年,仍循例高呼繼續「時代革命」。剛巧在這時候,洛杉磯爆發大騷亂,當年口口聲聲支持香港「抗爭」的特朗普,今回變身為兇悍鎮壓者,連環出狠招對付抗議群眾,誓一舉平亂。兩件事於此時交集,政圈朋友大有感觸,說這批「手足」當年大肆吹噓美式民主,並高舉美國旗遊行,今日他們夠膽去洛杉磯紀念612、順便聲援被打壓的「抗爭者」嗎?如他們這樣做,將可親身體會什麼是「美式」極權。

特朗普出3硬招對付洛杉磯暴動,以極限高壓制亂,實行先下手為強,雖引起爭議,但可有效平亂。
朋友還將特朗普今次所用手法,與6年前港府如何制亂比較,說若當年港府用了他那一套,早就可平亂。
特朗普的第1招,是一開始即把抗議定性為「暴亂」,指那是由「煽動者和犯罪分子挑動」,甚至準備將之升級為「叛亂」。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也直白指,參與者是「暴徒」,行動背後有組織及專業操作。既然這不是普通示威,政府就有理據調動國民警衛軍去平亂。
特朗普今日還多加了一個更嚴重的定性,就是「外國入侵」。由於抗議者高舉墨西哥旗,又焚燒美國國旗,他指騷亂已是「外國入侵」行動,正對國家主權作出全面攻擊。
反觀香港6年前612衝突後,警隊和政府高層對是否定性為「暴動」,態度反來覆去,一直含糊不清,着意避用「暴動」一詞。由於定性不明,向搞事者放出了寛容的訊息,他們之後就更加放肆。此外,當時已有大批激進分子高舉美國和英國國旗遊行,但當局一直沒提「外國入侵」,也未作強烈譴責,與特朗普今次的做法大相徑庭。
特朗普出的第2招,是一開始就出重兵入城鎮壓,動用「美國法律第10篇」賦予的權力,繞過加州州長,直接調動國民警衛軍鎮暴,甚至不待釐清法律權力,就出動海軍陸戰隊。其策略是先下手為強,在騷亂之火燎原前,火速迎頭痛擊。
回顧港府當年制亂初期,警隊行動被動,欠缺全盤策略,而且處處以慢打快,哪裡有火頭,就趕去那裏撲火,未能第一時間以重兵出擊,作出強力壓制。反而暴徒卻越來越有組織、有戰略,令警隊疲於奔命。直至當年12月鄧炳強接手做「一哥」,警隊全面調整戰略,在圍攻理大之役大獲全勝,形勢才終於扭轉。

與特朗普的手法比較,港府在黑暴初期,策略上出了幾個問題,以至亂局延續,直至後期調整戰略和態度,才扭轉形势。
特朗普的第3招,是迫使洛杉磯市長巴斯宣布在市中心地區實施宵禁,警方隨即展開大規模拘捕行動,並進行清場,示威者不准留在區內,連記者都驅走。這強硬做法表面上是防止搶掠,但也有效地打散聚集的抗議者。
黑暴期間,港府也曾研究過實施宵禁,但擔心因對經濟社會影響大,並損及香港國際形象,故始終只是「備用」,沒有實行。
政圈朋友說,綜觀特朗普的平亂策略,盡顯強橫本色,他一開波就以雷霆之勢施以強壓,圖把火頭迅速拍熄,不讓騷亂蔓延、擴大。他為達此目的,再不理會別人怎樣看美國的民主人權形象。
從平亂的效果看,他的策略是對的,如果當年港府用了他今日那套,也許「黑暴」可以更早平息。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