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生日閱兵」被嘲如幼稚園匯演 悶場連連魯比奧睇到打呵欠

博客文章

美國「生日閱兵」被嘲如幼稚園匯演 悶場連連魯比奧睇到打呵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生日閱兵」被嘲如幼稚園匯演 悶場連連魯比奧睇到打呵欠

2025年06月15日 14:01 最後更新:14:02

為慶祝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特朗普政府14日於華盛頓舉行閱兵儀式,是華府自波斯灣戰爭之後,睽違多年舉行閱兵遊行,而且「碰巧」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79歲生日,可是無論場內還是場外,似乎都沒有為這場「生日閱兵」帶來多大的贈興。

參與閱兵儀式的武器裝備包括M1A2主戰坦克、UH-60黑鷹直升機、AH-64阿帕奇直升機、CH-47奇努克直升機,以及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等,但據美國媒體指,閱兵儀式因天氣原因被迫提前了約30分鐘,天氣預報說當日晚間會有暴風雨。閱兵期間雖然只下了小雨,但現場人群稀疏。

另有報道指,雖然現場的攝影鏡頭主要聚焦於士兵、坦克、飛機和其他軍用車輛沿著憲法大道行進的場景,但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道路旁邊的看台區域人群稀疏,並且由於遊行路線上沒有揚聲器,現場幾乎鴉雀無聲。

至於那些參與方陣步操的美國大兵,鏡頭下一個個走起來都像有神無氣一樣,還不時東張西望,猶如各走各路。有網民嘲笑現場猶如「幼稚園匯演」。一位在場的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表示,「這場閱兵式的氣氛略顯散漫。人群平靜且輕鬆,在華盛頓特區悶熱的空氣中等待了幾個小時後,他們略顯疲憊。」

魯比奧睇到打呵欠。

魯比奧睇到打呵欠。

據《野獸日報》表示,主禮台上的氣氛似乎並沒有更好,社交媒體上的影片顯示了國務卿魯比奧打哈欠的畫面,該影片下面還寫道,他們似乎「很難掩飾自己的無聊」。

閱兵舉行之際美國多個城市舉行反特朗普示威。AP圖片

閱兵舉行之際美國多個城市舉行反特朗普示威。AP圖片

另一方面,閱兵舉行之際,全美各地民眾估計共舉行約1800場抗議活動,抗議活動由名為「No Kings(不要國王)」團體發起,以表達對特朗普施政的不滿。團體批評特朗普任內的擴權行為,多次在執行驅逐非法移民的過程中越權,未依循正當程序,超越美國總統憲政界線,集權如「國王」。

特朗普今年2月在旗下社交平台發出一張人工智能生成圖,特朗普在圖中頭戴皇冠,圖上也寫有「國王萬歲」(long live the King)的文字,該圖也被白宮的社交帳號轉發,「不要國王」隨即成為抗議民眾的口號標語之一。

特朗普生日搞閱兵,並無「錦上添花」效果。AP圖片

特朗普生日搞閱兵,並無「錦上添花」效果。AP圖片

特朗普選擇在79歲生日這天舉行閱兵,本來有錦上添花的意味,但如今看來,卻似乎更能反映他正面臨的內憂內患。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馬斯克試圖在兩黨之外「另立山頭」,成立第三黨繼續對抗美國政壇現狀,他能成功嗎?

美國獨立日,馬斯克發起在線投票,詢問美國人是否願意從民主共和兩黨輪流上位的現狀中「獨立出來」。近125萬人參與投票,超過65%的人表示支持。第二天,馬斯克就「順從民意」,宣布「美國黨」成立,並且「劍指」明年美國建國250周年之際的國會選舉。馬斯克5月底離開白宮時,還說自己要把重心從政治轉回企業,但才過了一個月,他就再次以身入局並另起爐灶。

導致馬斯克「殺回來」的導火索是特朗普7月4日簽署的大規模稅改法案。這個法案,特朗普說它「大而美」,民主黨叫它「大而醜」,馬斯克則稱它「債務奴役法案」。對於意見相左的議員,特朗普和馬斯克都使出了政治威脅的手段。特朗普指名道姓地警告共和黨參議員蒂利斯,自己要在明年中期選舉時找人替代他;馬斯克則曬出一張皮諾丘海報,稱要把給法案投贊成票的議員名字全寫上面,明年讓他們過不了初選。共和黨議員夾在中間,要麼遭受總統的「清洗」,要麼面臨首富的金元攻勢,真是「一根筋成兩頭堵」了。

和年初入駐白宮時張口就要砍一兩萬億預算不同,馬斯克這次的戰略「保守」了不少。他宣稱「美國黨」第一步要尋找民主共和兩黨勢力薄弱的選區,力爭明年在參議院搶下2至3席,眾議院拿下8到10席,成為關鍵少數。畢竟 「大而美」法案在參眾兩院都是以極其微弱優勢通過,只要馬斯克能控制個位數的議席,他就能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互撕時擁有決定誰贏的力量。

那他真能做到嗎?央視新聞詢問馬斯克旗下的大模型Grok,它思考了39秒後回答,這件事「前景存在不確定性,成功可能性較低」。盡管馬斯克身家超4000億美元,旗下社交媒體月活用戶超1.3億,可謂有錢有聲量,但憑一己之力想撼動兩黨一二百年的根基,實在太難。

馬斯克不是第一個對美國兩黨制發起挑戰的人。1992年,億萬富翁佩羅作為獨立候選人競選總統,獲得全美18.9%的普選票,但在各地簡單多數、贏者通吃的選舉規則下,他一張選舉人票也沒拿到。美國現任衛生部長小羅拔甘迺迪去年也作為第三方參選總統,但在獲勝無望的情況下和特朗普做了交易,幫助特朗普勝選,換來一個部長職位。

一百多年來,美國誕生過人民黨、公牛黨、進步黨、州權民主黨、美國獨立黨、改革黨、自由黨、綠黨等眾多黨派,但都沒做起來。2024年大選,自由黨和綠黨還在參選,但這兩黨候選人加一起也沒拿到總票數的百分之一。那一年,兩黨為競選共砸錢近160億美元。其中馬斯克為特朗普豪擲近3億,是很多,但也不到共和黨資金總數的零頭。如果他想獨自抗衡另外兩黨,可能得把自己的天價助選開銷再翻上幾十倍,即使全球首富,也得仔細掂量。馬斯克這次「建黨」,很難說他是鐵了心獨走,還是只想討價還價。

這段日子見證了美國政壇太多的「反轉再反轉」,這種情況下去預測一年後的選舉什麼樣,實在是強人所難。拿馬斯克本人舉例,4月他在白宮開會,頭上帽子寫著「特朗普說什麼都是對的」;5月他搬離白宮,稱要專注經營企業;6月他怒噴特朗普「不感恩」「沒我他選不上」,但沒過幾天又說 「後悔發表過激言論」,服軟了;現在7月馬斯克又和特朗普鬧翻「自立門戶」,但誰知道第二天他會不會又改口呢?

前人皆已放棄,馬斯克的「美國黨」會成為攪動死水的鯰魚,還是又一顆一閃而逝的流星?美國的「政商劇集」,依然未完待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