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峰會淪為「6對1」 美媒:還有何意義? G7時代已經過去

博客文章

峰會淪為「6對1」 美媒:還有何意義? G7時代已經過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峰會淪為「6對1」 美媒:還有何意義? G7時代已經過去

2025年06月18日 11:44 最後更新:11:53

6月16日,七國集團(G7)50周年峰會在加拿大舉行,因擔心美國總統特朗普「翻桌走人」。《彭博社》17日發表專欄作家的評論文章,題為「G7曾經是個好主意—直至它變成6對1(The G7 was a great idea – until it became One against Six)」。

作者克魯斯(Andreas Kluth)指,G7作為西方集團代表,但今屆峰會的成功標準卻降格至「避免美方嘉賓憤怒地退出」 ,令人質疑G7「還有什麽意義」?

《彭博社》評論文章題為「G7曾經是個好主意—直至它變成6對1」,質疑G7「還有什麽意義?」。

《彭博社》評論文章題為「G7曾經是個好主意—直至它變成6對1」,質疑G7「還有什麽意義?」。

文章指出,從東歐到中東,當前世界正發生不少衝突亟待解決,惟G7各國領導人甚至無法就如何解讀達成一致,更遑論解決方案。

在中東問題上,法國總統馬克龍等主張以色列停止對伊朗的進一步升級行動,馬克龍此前還透露,法方計劃6月與沙特阿拉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推動落實「兩國方案」的國際會議,期間法國可能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

但那邊廂,特朗普則認為,伊以衝突已然升級,公開稱讚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非常出色」,對以色烈「完成任務」似乎感滿意。而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Mike Huckabee)早前已曾表示,美國不相信「兩國方案」。

在俄烏問題上,特朗普與其他6國分歧更大。特朗普曾承諾,重返白宮後要在「一天之內」結束俄烏沖突,但如今俄烏和談進程很久沒有新進展,隨著特朗普在支持烏克蘭問題上搖擺不定,歐洲國家明白到自己需要出手相助,正敦促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制裁。

事實上,在此次受邀與會的國家領導人中,不少都曾特朗普有「過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就都曾被特朗普「伏擊」羞辱,前者與曾在白宮媒體前與特朗普爆發激烈爭吵,後者則被當面播放所謂「白人遭種族屠殺」的視頻。

峰會東道主加拿大總理卡尼,其成功當選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他承諾抵制特朗普要把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的威脅。

另一個同樣被特朗普覬覦的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為聲援格陵蘭,馬克龍今次特意選擇從格陵蘭入境加拿大。

今年G7峰會取消了最後發布聯合公報的慣例。AP圖片

今年G7峰會取消了最後發布聯合公報的慣例。AP圖片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對所有貿易夥伴發動的所謂「對等關稅」戰,各國與特朗普政府談判的最後期限就在下月9日。

文章指,早在特朗普上個任期的2018年,G7峰會也曾被特朗普搞亂場,當時特朗普拒簽聯合公報,並怒罵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虛偽而軟弱」。

一名加拿大官員日前向英國《金融時報》形容,現在辦G7峰會「就像為哥斯拉鋪紅地毯」。文章指,沒人指望G7會議能在實質議題上達成任何共識,但加拿大總理卡尼甚至取消了峰會最後發布聯合公報的慣例。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峰會圓桌會議上被拍到翻白眼,馬克龍則在她耳邊低語;而特朗普16日深夜亦以「中東局勢」為由提前一天離開峰會趕回華盛頓。

文章認為,G7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原本是石油危機和通漲下,西方國家旨在重大經濟與戰略問題上協調內部立場的產物,但如今G7曾經象徵的「西方價值觀」已不復存在。文章最後認為,G7峰會已經過時了,其存在的意義也已經過去。

《日本經濟新聞》15日發文分析,G7作為「全球規則制定者的角色」正日益弱化,內部形成「G6+1」格局,背後關鍵在於美國與其他6國之間經濟實力差距的不斷拉大。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G6在世界生產總值(GDP)中的合計佔比已從2000年的35%驟降至2024年的18%,其中日本的下滑最為顯著,從2000年的15%降至2024年的4%。這也是特朗普如今「輕視」G7的重要理由。

與此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迅速崛起。報道指,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實現了超過戰後日本的高速增長。2024年,中國GDP佔全球總量的比重達到了17%,幾乎追平G6的總和。近幾年,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牽頭建立的金磚國家機制,正不斷壯大,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等去年初亦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9日發出第二輪「關稅信函」其中對巴西商品徵收的稅率最高達50%,巴西則揚言報復,將對美國商品徵收同樣的關稅率,令一場貿易戰迅速升溫。巴西政府已通知美國大使館,將退回特朗普的信函,並召見美駐巴西臨時代辦,要求解釋信中關於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政治迫害的指控,若與美談判失敗,將啟動對等關稅法案,更指「我喜歡給予、也喜歡獲得尊重。」

據《衛報》與《美聯社》7月10日報道,特朗普呼籲巴西政府應停止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的「獵巫」行動一天後,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表示,巴西可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提議展開國際調查,並要求解釋。

巴西總統盧拉表示,將退回特朗普的關稅信函。AP圖片

巴西總統盧拉表示,將退回特朗普的關稅信函。AP圖片

美國Axios新聞網稱,特朗普正試圖利用美國的經濟實力來影響另一個國家的內政,為其盟友謀取利益。博爾索納羅的兒子9日對特朗普表示感謝。《衛報》指,博爾索納羅的兒子正在美國為父親作游說,結果是美國宣布對巴西商品加稅,惟這可能適得其反,助盧拉明年連任。

《衛報》亦指,特朗普發出給不同國家的「關稅信函」幾乎千篇一律,僅在國家名稱、領導人頭銜和關稅數字上有所變動。然而,他這封給盧拉的信件卻一反常態,言辭激烈,對巴西的50%關稅稅率也是目前在所有國家中最高的。

特朗普在信中指責,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對博爾索納羅進行「政治迫害」,博爾索納羅涉嫌在2022年大選失敗後策劃政變,相關案件已被巴西聯邦最高法院正式立案審理。特朗普在信中稱:「我認識博爾索納羅,並與他有過接觸。他在任期間是一位備受國際社會尊敬的領導人,而巴西對待他的方式是一種國際恥辱。這場審判不應該發生,這是一場必須立即停止的政治迫害!」

特朗普在信中指責,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進行「政治迫害」。

特朗普在信中指責,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進行「政治迫害」。

據報道,特朗普還指責巴西「攻擊自由選舉和美國人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並提到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和美國社交媒體平台的爭議。特朗普指,這些行為促使美國決定採取關稅措施,並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立即依據「301條款」對巴西展開貿易調查。特朗普還強調,50%的稅率仍不足以平衡美巴貿易關係,並警告稱,如果巴西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美國將進一步提高稅率。

美方宣布加徵關稅後,據報博爾索納羅的三子、巴西聯邦眾議員愛德華多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公開支持美方加稅決定,並向特朗普表達感謝。

特朗普今年1月就職後,愛德華多赴美游說,試圖推動美國政商界向盧拉政府施壓,促成政變涉案人員特赦,後以擔憂護照被扣留為由,宣布暫時離職並滯留美國至今。現時,愛德華多及其盟友積極在美國國會游說,試圖援引《馬格尼茨基法案》對負責審理博爾索納羅政變案的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實施制裁。

巴西《聖保羅州報》9日報道,聯邦最高法院成員不會就美方加徵關稅事宜置評,美方的施壓不會影響對博爾索納羅「政變未遂案」的司法審理進程。

美方宣布加徵關稅後,據報前總統博爾索納羅(圖)的三子愛德華多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公開向特朗普表達感謝。AP資料圖片

美方宣布加徵關稅後,據報前總統博爾索納羅(圖)的三子愛德華多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公開向特朗普表達感謝。AP資料圖片

《衛報》10日指,博爾索納羅家族的行為可能被解讀為「不愛國、反巴西」。巴西司法部前官員佩德羅·阿布拉莫維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博爾索納羅派他的兒子去美國尋求幫助,卻懲罰巴西人:對我們的產品徵收50%的關稅。換句話說,博爾索納羅認為,支持他的有罪不罰比保住巴西的就業更重要。」

另一方面,據《環球網》報道,巴西外交部發現信中提及「美國與巴西的貿易逆差」與事實嚴重不符。因為在美國和巴西的貿易關係中,美國是順差方,巴西是逆差方。

9日晚上,巴西外交部召見美國駐巴西大使館臨時代辦,要求美方核實信件的真實性。巴西外交部以該信件「具有冒犯性且包含事實錯誤」為由,宣布將其正式退回。消息公佈後,盧拉緊急召集內閣核心成員開會,並透過社交平台對美方做出強硬回應。

盧拉強調,針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司法程序完全屬於巴西司法系統的獨立管轄範圍,不會受任何外部干涉,指「巴西是一個主權國家,擁有獨立的司法機構,不接受任何損害國家機構獨立性的威脅。言論自由不應被曲解為侵略行為,在巴西運營的美國企業必須遵守本國法律。」

巴西副總統阿爾克明表示,「盧拉總統曾被判入獄近兩年,沒有人質疑司法機構,沒有人質疑這個國家的所作所為,這是我們司法部門的事情。」

盧拉也反駁關於「美巴貿易關係不公平」的說法,引述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過去15年間,美國對巴西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順差累計達4,100億美元。

《華盛頓郵報》報道亦指,自2008年以來,美國每年都保持對巴西的貿易順差。去年,美國對巴西的貿易順差達68億美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據美國官方數據,去年美國對巴西的主要出口包括飛機和太空船、燃料、核反應器產品等工業機械和電氣設備。如果巴西對美國商品徵收50%的關稅,可能會嚴重損害美方這些產業。

美國是巴西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據巴西官方數據,2025年第一季美巴兩國貨物貿易總額達200億美元,其中美國對巴西貿易順差6.53億美元。今年4月美國宣布的全球關稅調整方案中,巴西被列入最低附加稅類別,僅被加徵10%的關稅。

《衛報》稱,巴西國會今年4月通過「商業互惠法」(Reciprocity Law),授權聯邦政府可對設置單邊貿易壁壘的國家和經濟集團採取對等反制措施,該法律專門為美國準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