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表研究,提醒過度依賴AI會對大腦思考能力造成影響。
對54名年輕人進行實驗
據外媒報導,MIT媒體實驗室對54名波士頓地區18歲到39歲的年輕人進行實驗,這54人分成3組,被要求分別利用ChatGPT、Google,以及完全靠自己,根據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題目,寫作短文數篇,並以腦電圖(EEG)紀錄受試者寫作時的大腦32個區域的活動情況。
資料圖片
使用ChatGPT寫作 大腦活躍和投入的程度最低
結果發現,使用ChatGPT寫作的那一組,大腦活躍和投入的程度最低,而且「神經、語言與行為表現始終落後」;經過幾個月實驗,使用ChatGPT者,對每一篇短文寫作變得愈加懶散,最後通常直接複製、貼上AI生成的內容。
AI生成圖
只靠自己的受試者更投入、具有好奇心
相反地,完全只靠自己的那組,腦部神經連結性、尤其是與創意、記憶負荷和語義處理的alpha、theta和delta波段最活躍。這組受試者更投入、具有好奇心,對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有歸屬感,滿意度也較高。使用Google的那組,也展現出高腦部功能活躍度和滿意度。
AP圖片
實驗在受試者寫了三篇短文後,再要求重寫出寫過的其中一篇文章,但是這次ChatGPT組不能使用任何工具輔助,只靠自己腦力的那組可用AI幫忙。結果,前者對自己寫過的東西幾乎沒什麼記憶,alpha波和theta波也較弱,這反映出缺乏深層記憶處理過程。
希望引起外界關注
報告主要作者柯斯米納表示,她希望讓外界關注,隨著社會愈加依賴AI帶來的立即便利性,或許卻可能在此過程中,犧牲大腦長期發展。
嶺南大學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將於7月8日至9日,假屯門校園合辦為期兩日的「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數碼大學峰會」,以「數碼轉型推動社會創新」為主題。來自全球90多所大學及約140個機構的逾300名頂尖學者、政策專家及業界領袖,包括華為、阿里雲等代表將齊聚一堂,深入剖析大學如何善用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推動教學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推動社會各界進步。
活動邀得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泰晤士高等教育亞太區總裁林薇薇、嶺大校董會主席姚祖輝先生、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以及學術暨教務副校長及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陳漢夫教授主持開幕儀式。
「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數碼大學峰會」開幕儀式。(左起:嶺大學術暨教務副校長陳漢夫教授、校董會主席姚祖輝、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泰晤士高等教育亞太區總裁林薇薇)
香港旅遊發展局在開幕環節特設醒獅表演,展現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致辭時表示:「數碼工具和創新技術現正融入傳統教學方式,重塑了教育格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積極推行各項政策和措施,致力革新教學和教研,確保年輕一代能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中,具備應對複雜挑戰的能力。我們所面對的難題並不受地域所限,而是全球共同的挑戰,需要各地政府、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各界攜手合作。我們將與各方攜手,創設一個不僅能適應數位時代,還能賦能未來世代每一位成員力量並將他們納入其中的教育環境。」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太區總裁林薇薇致開幕辭時指出,嶺大充分展現了如何將傳統與科技結合,從而真正改變生活。她提到嶺大以博雅教育為基礎,積極推動創新的數碼發展,帶來切實的社會影響,並將學生與社區置於核心位置。她還特別指出,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嶺大於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4:優質教育」取得世界第一的卓越表現,突顯其在提供具包容性和可及性的教育方面的領導地位。
嶺大校董會主席姚祖輝先生致辭時表示,因應大學的策略發展方向,嶺大於去年成立數據科學院,融入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數碼藝術與商學領域等不同學科,提供一系列優質的學士至博士課程。他進一步表示:「今天標誌著嶺大朝向發展成數據科學、科研與創新樞紐邁出的重要一步。嶺南HPC NexT推出的時機非常切合師生探索創新研究的需要,回應社會議題,培育具備領導能力與創新思維的研究型人才,並展現嶺大致力透過前沿科技推動教研發展,引領香港與大灣區構建更重視數據應用的未來。」
嶺大校董會主席姚祖輝致辭。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致辭時表示,本次峰會的主題「數碼轉型推動社會創新」,正好呼應嶺大近年在AI與高等教育轉型方面的重點發展方向,積極透過新興科技推動教研創新。他表示:「我們期望透過峰會及一系列活動,讓師生掌握業界最新技術,深入了解其在教學與研究中的應用潛力,從而加快推動知識轉移,為香港經濟增長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嶺大亦致力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並在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優質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榮膺世界第一,成為首間香港高等教育機構在此項目登上全球榜首,進一步鞏固香港發展成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地位。」
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致辭。
為進一步打造「數碼校園」,嶺大在峰會期間舉行了「嶺南HPC NexT高效能運算數據中心」開幕儀式,並首辦「高效能運算周」,邀得NVIDIA香港人工智能技術中心的專業培訓導師,為嶺大師生提供實戰訓練,推動AI及高效能運算技術在教學與研究上的實踐應用。
「嶺南HPC NexT高效能運算數據中心」開幕儀式。(左起:嶺大資訊科技總監及圖書館長林美珍博士、嶺南教育機構義務秘書唐正馨、嶺大校董會主席姚祖輝、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NVIDIA人工智能技術中心全球主管施忠偉博士、嶺大學術暨教務副校長陳漢夫教授)
本次峰會邀得香港及亞洲知名大學的代表,圍繞四大主題發表主旨演講或進行小組討論,包括「教學、學習與評核的轉型」、「打造數碼校園新體驗」、「裝備學生在數碼時代中脫穎而出」,以及「推動科研數碼轉型」,剖析數碼轉型對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
其中一場重點小組討論主題為「高效能運算(HPC)在科研與教育的應用」,邀得NVIDIA人工智能技術中心全球主管施忠偉博士(Dr Simon See)與多位嶺大學者同台對談,包括學術暨教務副校長及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陳漢夫教授;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利榮康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以及跨學科學院副教授李佳教授。與會者深入探討了HPC如何協助教師、研究人員及學生應對跨學科研究的複雜問題,如潔淨能源、金融科技及創意產業等不同範疇。討論亦涵蓋HPC於運算能力、網速及大數據處理方面的優勢,分析其在決策支援、問題解決及教學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潛力,並強調人類的慎思明辨與專業判斷是運用AI與HPC技術中的關鍵角色。
其中一場小組討論邀得NVIDIA人工智能技術中心全球主管施忠偉博士(Dr Simon See)(右二)擔任講者。
嶺大資訊科技服務中心於7月7日至11日首次舉辦「高效能運算周」,作為峰會的配套活動。該活動邀得NVIDIA香港人工智能技術中心的專業培訓導師,為嶺大學生特設「輝達實戰營(Nvidia Boot Camp)」,提供密集式的高效能運算科技入門訓練,協助學生掌握基本概念與實用技巧。隨後學生將自由組隊,利用機器學習工具開發人工智能代理。
嶺大舉辦首個「高效能運算周」,邀得輝達人工智能技術中心的專家,為學生提供密集式的高效能運算科技入門訓練。
「高效能運算周」的其他焦點活動還包括「深度學習訓練營」(Deep Learning Institute),讓嶺大師生接觸業界最新的AI技術與實際應用,並有機會與業界專家直接交流、體驗最新技術。另一場技術工作坊則講解NVIDIA軟件平台的使用方法及GPU運算,即利用圖形處理器運算進行大量數據運算的最佳實踐案例,以提升師生在研究過程中處理大型數據與AI模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