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表示,「居屋2024」上月29日開始選樓,經過約3星期的優先選樓階段,房委會已售出約2700個單位,佔單位總數約三成半,銷售速度比「居屋2023」快,反映申請者對資助出售單位的需求持續殷切。
房委會。資料圖片
房委會在社交網頁說,今次推售的5個屋苑共7132個新居屋單位,大約300個重售單位以及新一批約400個租置計劃回收單位,合共超過7800個單位。多達800個有初生子女的家庭,通過今期新推出的「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成功購入單位,隨著更多有初生子女的家庭符合申請資格,預料未來有更多家庭受惠。
房委會fb圖片
房委會fb圖片
房委會fb圖片
房委會指出,依優化配額分配安排並將於明日完成的首階段選樓程序後,今期推售的所有新居屋屋苑,仍有單位讓「其他家庭」及一人申請者選購。例如啟德啟盈苑及油塘高曦苑,分別有約1000個及約500個單位供「其他家庭」及一人申請者選購。
房委會fb圖片
房委會fb圖片
房委會fb圖片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措施,從供應、編配以及財務安排多方面協助市民實現置業夢想。她強調,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已有超過33000個申請者購買資助出售單位,可見以往10多年來,中低收入家庭置業難的情況已經在本屆政府努力造地建屋下,被大力扭轉。她強調未來5年,每年平均將有11,000個資助單位落成,是本屆政府上任前的2.6倍。而隨著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未來會進一步增多,以後10年市民就更能感受到擁有自置居所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何永賢FB
何永賢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在2016年至2021年間,每個居屋銷售計劃平均只推售約4,200個單位,超額認購倍數平均高達約43倍。她強調本屆政府非常有決心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因此在未來五年,除了公屋/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單位外,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將會有約56,500個資助出售單位落成,即每年平均約11,000個單位,是本屆政府上任前的2.6倍。政府同時透過一套完整的「組合拳」,滿足不同市民的住屋需要和訴求,包括將居屋的綠白表比例由現時四比六,調整至五比五,並透過優化銷售安排增加青年及屢次向隅者等人士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機會。
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房委會。資料圖片
她又表示,房委會去年放寬資助出售單位的按揭貸款安排,包括將按揭保證期由最長30年延長至最長50年,及將按揭還款期由最長25年延長至最長30年。截至今年5月,二手資助出售單位平均每月成交宗數約360宗,比落實前12個月的平均每月成交宗數約230宗,顯著上升約六成。
居屋。何永賢FB
另外,政府自2月26日起,調整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的稅階,將徵收100元物業印花稅適用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根據稅務局的資料,今年3月至5月,住宅物業價值在300萬元以上至400萬元之間,加蓋印花的買賣合約宗數共3780宗,相比去年同期的2183宗,顯著上升了超過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