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月22日)清晨,一則來自特朗普的訊息將中東推向更深的火藥桶邊緣:「美軍轟炸機已成功完成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的襲擊。」
特朗普社交平台發文
特朗普隨後補充細節道:「所有飛機現已脫離伊朗領空。滿載的炸彈已投向主要核設施福尔多。所有飛機均已安全返航。祝賀我們偉大的美國勇士們。世界上沒有其他軍隊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在是和平的時刻!感謝你們對此事的關注。」
《新華社》旗下微信公眾號「牛彈琴」質疑「和平時刻」的說法,直言「不,這是公然侵略。」
AP資料圖片
將空襲他國關鍵設施稱為「和平時刻」,無疑是巨大的諷刺。這是一次不宣而戰的軍事行動,赤裸裸地踐踏了一個主權國家的底線,更像是在堆滿乾柴的區域點燃了一個巨大火把。當人們還在揣測美國是否會介入最近的以伊衝突時,答案以最激烈的方式給出。然而,分析普遍認為,最糟的局面,或許尚未到來。
特朗普聲稱這對美國、以色列乃至全球都是「歷史性時刻」,並呼籲「伊朗現在必須同意結束這場戰爭」。只是,在遭受如此沉重打擊後,德黑蘭真的會俯首認輸嗎?
信號早已浮現
事實上,這場行動雖突然,卻非完全無跡可尋。昨天(21日),敏銳的觀察者已從多個信號中嗅到了戰爭氣息。
信號一:B-2的關鍵航程。 六架美軍頂尖的B-2隱形轟炸機自密蘇里州懷特曼基地起飛,途中特意進行了空中加油。為何不一次性加滿燃油?這恰好暴露了其作戰意圖——為了能掛載極其沉重的「堡壘剋星」GBU-57A/B巨型鑽地彈。這種重達15噸的龐然大物,設計目的就是利用重力貫穿堅固掩體如福爾多地下核設施。全球皆知,只有B-2具備此投放能力,搭配加油機的行動,目標指向伊朗可謂昭然若揭。
B-2轟炸機。
信號二:「兩週」的煙霧彈? 儘管特朗普曾提及需要「兩週」時間,但美以媒體均披露,他已事實上批准加入對伊打擊。這種前後矛盾,更符合外界對其善用「戰略欺騙」的印象。此前有關B-2飛赴關島的傳聞,如今看來不過是另一層迷惑伊朗的煙幕。
信號三:伊朗的危機應對。 伊朗方面似乎也預感到了風暴將至。據報,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轉移至安全的地下掩體,依靠核心助手通聯指揮,並暫停電子通信以防暴露。更甚者,據稱其已秘密安排好接班序列。官方的回應也異常強硬,警告美國介入將嚴重危及自身在中東利益,聲稱攻擊美軍基地「更容易」。外長阿拉格齊則強調,即使設施被毀,伊朗的核知識也無法抹除:「假設他們摧毀一兩個設施,我們也能重建,因為我們掌握了知識,掌握了技術,我們已經靠自己做到了,而技術不會倒退,也無法被炸彈摧毀。」總統佩澤什基安則緊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重申不尋求核武,但拒絕「歸零」核活動,表示願就和平核項目「合作與建立信任」。
反擊與懸念:真正危機的序幕?
美軍以「外科手術」般的打擊宣示下場,完成以色列力有未逮的任務。但接下來,才是問題的關鍵:
伊朗必將反擊: 不反擊無法面對國內洶湧民意。目標會是哪裡?美軍中東基地?航母?這反擊會造成多大傷亡?
美以將如何應對反擊? 是否會趁機擴大攻勢,徹底摧毀伊朗核計劃、導彈能力,乃至更迭政權(如矛頭直指哈梅內伊)?
伊朗的底牌是什麼? 絕境下會否孤注一擲?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加速發展簡易核裝置(「髒彈」)?
核安全隱憂: 對核設施的攻擊是否已造成核材料洩漏污染?
巨大的不確定性如同陰雲籠罩。此刻,內地資深傳媒人「牛彈琴」分析認為,有幾點可以確認:
一、戰爭性質定性。無論理由包裝得多麼堂皇,不宣而戰摧毀他國核心設施,已是對主權的公開侵略,無可辯駁。轟炸後的「勝利祝賀」,更凸顯了對戰爭責任的漠視。
二、地區動盪必將外溢: 無論德黑蘭政權後續如何,這場劇烈震盪的衝擊波都將在中東廣袤的土地上肆虐。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的前車之鑒,都在訴說著秩序崩解後的長期痛苦。
三、大國棋局受阻: 美國試圖抽身中東、聚焦「印太」的戰略節奏,將被這突如其來的深度捲入徹底打亂;而那曾被追逐的「諾貝爾和平獎」榮光,在戰機引擎的轟鳴中,恐怕也只剩虛妄的泡影了。
閃電戰已畢,硝煙未散,而更濃重的風暴,或許已在醞釀之中。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9日發出第二輪「關稅信函」其中對巴西商品徵收的稅率最高達50%,巴西則揚言報復,將對美國商品徵收同樣的關稅率,令一場貿易戰迅速升溫。巴西政府已通知美國大使館,將退回特朗普的信函,並召見美駐巴西臨時代辦,要求解釋信中關於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政治迫害的指控,若與美談判失敗,將啟動對等關稅法案,更指「我喜歡給予、也喜歡獲得尊重。」
據《衛報》與《美聯社》7月10日報道,特朗普呼籲巴西政府應停止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的「獵巫」行動一天後,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表示,巴西可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提議展開國際調查,並要求解釋。
巴西總統盧拉表示,將退回特朗普的關稅信函。AP圖片
美國Axios新聞網稱,特朗普正試圖利用美國的經濟實力來影響另一個國家的內政,為其盟友謀取利益。博爾索納羅的兒子9日對特朗普表示感謝。《衛報》指,博爾索納羅的兒子正在美國為父親作游說,結果是美國宣布對巴西商品加稅,惟這可能適得其反,助盧拉明年連任。
《衛報》亦指,特朗普發出給不同國家的「關稅信函」幾乎千篇一律,僅在國家名稱、領導人頭銜和關稅數字上有所變動。然而,他這封給盧拉的信件卻一反常態,言辭激烈,對巴西的50%關稅稅率也是目前在所有國家中最高的。
特朗普在信中指責,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對博爾索納羅進行「政治迫害」,博爾索納羅涉嫌在2022年大選失敗後策劃政變,相關案件已被巴西聯邦最高法院正式立案審理。特朗普在信中稱:「我認識博爾索納羅,並與他有過接觸。他在任期間是一位備受國際社會尊敬的領導人,而巴西對待他的方式是一種國際恥辱。這場審判不應該發生,這是一場必須立即停止的政治迫害!」
特朗普在信中指責,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進行「政治迫害」。
據報道,特朗普還指責巴西「攻擊自由選舉和美國人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並提到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和美國社交媒體平台的爭議。特朗普指,這些行為促使美國決定採取關稅措施,並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立即依據「301條款」對巴西展開貿易調查。特朗普還強調,50%的稅率仍不足以平衡美巴貿易關係,並警告稱,如果巴西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美國將進一步提高稅率。
美方宣布加徵關稅後,據報博爾索納羅的三子、巴西聯邦眾議員愛德華多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公開支持美方加稅決定,並向特朗普表達感謝。
特朗普今年1月就職後,愛德華多赴美游說,試圖推動美國政商界向盧拉政府施壓,促成政變涉案人員特赦,後以擔憂護照被扣留為由,宣布暫時離職並滯留美國至今。現時,愛德華多及其盟友積極在美國國會游說,試圖援引《馬格尼茨基法案》對負責審理博爾索納羅政變案的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實施制裁。
巴西《聖保羅州報》9日報道,聯邦最高法院成員不會就美方加徵關稅事宜置評,美方的施壓不會影響對博爾索納羅「政變未遂案」的司法審理進程。
美方宣布加徵關稅後,據報前總統博爾索納羅(圖)的三子愛德華多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公開向特朗普表達感謝。AP資料圖片
《衛報》10日指,博爾索納羅家族的行為可能被解讀為「不愛國、反巴西」。巴西司法部前官員佩德羅·阿布拉莫維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博爾索納羅派他的兒子去美國尋求幫助,卻懲罰巴西人:對我們的產品徵收50%的關稅。換句話說,博爾索納羅認為,支持他的有罪不罰比保住巴西的就業更重要。」
另一方面,據《環球網》報道,巴西外交部發現信中提及「美國與巴西的貿易逆差」與事實嚴重不符。因為在美國和巴西的貿易關係中,美國是順差方,巴西是逆差方。
9日晚上,巴西外交部召見美國駐巴西大使館臨時代辦,要求美方核實信件的真實性。巴西外交部以該信件「具有冒犯性且包含事實錯誤」為由,宣布將其正式退回。消息公佈後,盧拉緊急召集內閣核心成員開會,並透過社交平台對美方做出強硬回應。
盧拉強調,針對前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司法程序完全屬於巴西司法系統的獨立管轄範圍,不會受任何外部干涉,指「巴西是一個主權國家,擁有獨立的司法機構,不接受任何損害國家機構獨立性的威脅。言論自由不應被曲解為侵略行為,在巴西運營的美國企業必須遵守本國法律。」
巴西副總統阿爾克明表示,「盧拉總統曾被判入獄近兩年,沒有人質疑司法機構,沒有人質疑這個國家的所作所為,這是我們司法部門的事情。」
盧拉也反駁關於「美巴貿易關係不公平」的說法,引述美國官方統計數據,過去15年間,美國對巴西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順差累計達4,100億美元。
《華盛頓郵報》報道亦指,自2008年以來,美國每年都保持對巴西的貿易順差。去年,美國對巴西的貿易順差達68億美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據美國官方數據,去年美國對巴西的主要出口包括飛機和太空船、燃料、核反應器產品等工業機械和電氣設備。如果巴西對美國商品徵收50%的關稅,可能會嚴重損害美方這些產業。
美國是巴西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據巴西官方數據,2025年第一季美巴兩國貨物貿易總額達200億美元,其中美國對巴西貿易順差6.53億美元。今年4月美國宣布的全球關稅調整方案中,巴西被列入最低附加稅類別,僅被加徵10%的關稅。
《衛報》稱,巴西國會今年4月通過「商業互惠法」(Reciprocity Law),授權聯邦政府可對設置單邊貿易壁壘的國家和經濟集團採取對等反制措施,該法律專門為美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