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首話香港要做「艱難的改革者」 引用清代《為學》文章 背後有一個富僧和貧僧的故事

博客文章

特首話香港要做「艱難的改革者」 引用清代《為學》文章   背後有一個富僧和貧僧的故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首話香港要做「艱難的改革者」 引用清代《為學》文章 背後有一個富僧和貧僧的故事

2025年07月01日 14:31 最後更新:14:42

在今日(7月1日)舉行的慶祝回歸28周年酒會上,特首李家超致辭時話,「常言道,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我們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現今地緣政治風雲變幻,不確定性不斷增加,香港可提供給世界的,正是安全和發展的確定性。憑著香港人的智慧和經驗,我有信心『東方之珠』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特首超哥發言時引用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的著名散文《為學》。

特首超哥發言時引用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的著名散文《為學》。

超哥引述的「天下事有難易乎?」的道理,來自清朝文學家、四川三大才子之一彭端淑的著名散文《為學》。

那幾句話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區別嗎?只要付諸努力,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如果不努力實踐,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

清朝文學家彭端淑。

清朝文學家彭端淑。

《為學》這篇文章完成於清高宗乾隆9年(1744)。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單單其祖父直系就有69人之眾,但當時連一個舉人都沒有,而彭端淑本人則是雍正年間進士。他見到族人的治學狀況,甚為憂心,急而訓之,於是為他們寫下這篇文章,用意是希望他們發揚嚴謹治學的風氣,勸勉子侄讀書求學不要受聰明愚魯的天資限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坐言起行。

《為學》一文著重論述做學問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賦才資並非決定學業有否成就的條件,只有通過主觀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講為學的難與易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而可相互轉化,轉化的條件在於人的主觀努力;平庸與聰明的關係也可轉化,如孔子的學說卻由天賦不高的學生曾參相傳,而不是由聰明的弟子傳承。接著講了四川邊境貧富兩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僧一直想僱船而不能實現,貧僧苦行一年而返,說明天下無難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點出立志為學這一中心命題。結尾指出,自恃聰明而不學者必敗,愚庸者能勤奮學習則必有成就。全篇採用以虛帶實,就實論虛的寫法,兩僧對比,觀點鮮明。

高人話,香港正值經濟轉型期,面對眾多困難和挑戰。香港也有很多聰明精英,喜歡坐而論道,對各種改革措施,諸多評彈,把自己當成一個評論員。但香港不用太多只講不做的評論員,要有更多落場踢波的行動者,他們不用太聰明,只要肯努力嘗試,在各行各業革新求變,香港必有所成。

若有興趣可看看《為學》全文: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為學》白話文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麼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麼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我的資質愚鈍,趕不上別人;我的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但是,天天學習,持之以恆,從不怠惰,直到學業有成,也就不知道自己原來的愚純與平庸了。我的資質聰明,高過別人一倍;我的才思敏捷,高過別人一倍。可是,丟棄不用,結果與愚鈍平庸的人相比,也就沒什麼兩樣了。孔子創立的儒家道統,最終由資質愚鈍的曾參承傳下來。由此可見,愚鈍和聰明,對一個人所起的作用,豈是一成不變的?

蜀地的邊境,有兩個僧人,一個貧窮,一個富有。貧窮的對富有的說:「我打算去南海,怎麼樣?」富者則問:「你憑靠什麼前往?」貧者回答:「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富者說:「我多年來打算購買船隻沿江而下,至今還未去成。你究竟憑靠什麼前往!」過了明年,貧者從南海歸來,把這件事告訴給富者,富者流露出慚愧的顏色。西蜀離南海,不知有幾千里路程。富僧不能到達,貧僧能到達那裡。人們確立志向,反而不如蜀地邊境的貧窮僧人嗎?

因此聰明與敏捷,是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的。自恃自己的聰明與敏捷的資質,卻不學習,是自甘失敗的人。愚鈍與平庸,是可以限定又不可以限定的。不受自己愚鈍與平庸的資質所限制,而是刻苦學習,不知疲倦,是力求上進的人。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推出規管網約車的立法框架,以市民利益為首要考慮,建議網約車司機、車輛及平台都要領牌。在制定相關規管時,政府也參考了外地經驗,包括內地的上海、深圳及新加坡、英國倫敦、澳洲坎培拉、美國紐約現時的規管機制。

縱觀運輸及物流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顯示,以上6個地區都規定網約車平台、車輛及司機都須領牌,情況跟港府建議的類似。

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今(7月16日)在電台節目指,規管網約車平台屬於核心環節,也參考了外地經驗,平台需申請牌照,並要就司機和車輛進行盡職審查及監察服務;而網約車收費則隨市場供求有所調整,舉例澳洲的網約車平台,現時就每程網約車程徵費,以支援的士業,有意見認為本港可借鏡,政府會多聽意見,並與平台商討,最終讓市民付出合理價錢使用服務。 

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指,規管網約車平台屬於核心環節,並參考了外地經驗。

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指,規管網約車平台屬於核心環節,並參考了外地經驗。

網約車數量的規定,港府明言會再聽取持份者意見。但據當局文件指,現時不同地區有不同做法,有些沒就網約車數量設上限,如倫敦和坎培拉;而有些雖然沒就網約車數量設限,但卻採取措施嚴格控制整體私家車數量增長,如新加坡。

另外一些地區則為緩和交通擠塞或避免惡性競爭等因素,暫停發出新網約車牌照,如上海自2023年7月起,為維護市場供求和秩序,暫停批新牌照至今;而紐約亦自2018年8月起,為應對交通擠塞情況和維持司機薪酬,暫停批出新牌照至今。而深圳亦於近期發出風險提示,指網約車市場已飽和。這方面,港府亦提及要考慮道路交通負荷能力,恐太多網約車會造成擠塞。

上海、深圳及新加坡、倫敦、坎培拉、紐約的網約車平台都須領牌,並對旗下車輛和司機作盡職審查,而其中三地更須保存紀錄並按時呈交營運資料予監管機構。

上海、深圳及新加坡、倫敦、坎培拉、紐約的網約車平台都須領牌,並對旗下車輛和司機作盡職審查,而其中三地更須保存紀錄並按時呈交營運資料予監管機構。

不妨參考外地經驗,比較下現時政府建議的規管網約車做法。在網約車平台方面,政府現時建議須領牌,牌照有效期5年,須對旗下車輛和司機作盡職審查,這做法跟外地類似。

現時,上海、深圳及新加坡、倫敦、坎培拉、紐約都須領牌,對旗下車輛和司機作盡職審查,而新加坡、倫敦及坎培接更須保存紀錄並按時呈交營運資料予監管機構;而上海及深圳則規定平台須設伺服器於內地,所採集的信息和數據須在內地儲存及使用。

牌照條款方面,除了新加坡外,全部都不能轉讓,有效期由2年至6年不等,其中深圳和倫敦都是5年有效期;除了坎培拉,其他都可續領;至於較別的是新加坡,有效期在牌照條款內訂明現時為1至3年,牌照可轉讓,但須獲當局同意或符合牌照條款。

對網約車輛的規管,政府建議須領牌,車輛必須有商用車第三者保險,車齡不能過7年,每年要驗車,牌照有效期為1年,不得轉讓,可續期但最長5年。

其他地區都全部須領牌及持有商用車保險;而上海、深圳新加坡和坎培拉都規定要每年驗車,倫敦更要求每半年驗車,上海和深圳要求車齡超過5年的須每半年驗車,新加坡則規定若車齡超過10年須每半年驗車,紐約則只須每2年驗車;

至於車齡,上海和深圳都要求營運期間車齡上限為 8 年,深圳更要求領牌時車齡不超過2年,倫敦則要求領牌時車齡上限為5年,營運期間車齡上限則為10年;值得一題的是,上海和深圳都有要求網約車的行車里數上限為60 萬公里。

各地的牌照有效期由1年至8年不等,最長是深圳,有效期達8年,但要視乎車齡;大部分都規定牌照不能轉讓及可續領。

上海和深圳都要求網約車司機不能超過65歲,而新加坡則不能超過75歲。

上海和深圳都要求網約車司機不能超過65歲,而新加坡則不能超過75歲。

網約車司機方面,政府建議須通過考核領牌,有效期5年,不得轉讓;年滿21歲,須持私家車駕駛執照最少1年,申請牌照前5年無嚴重交通定罪紀錄。

其他地區的網約車司機都全部須領牌,其中上海、深圳和倫敦都要求要年滿21歲,紐約和坎培拉拉則分別要求滿19歲及20歲,只有新加坡則要求滿30歲;但上海和深圳都要求不能超過65歲,而新加坡則不能超過75歲。

另上海、深圳和倫敦都須持有相關車型的駕駛執照最少3年,新加坡則只須1年。全部地區都須通過定罪記錄審查,包括交通記錄,其中新加坡和倫敦更規定司機須滿足語文要求;另除了深圳,全部都容許司機無須為車主本人,即可租車,而深圳則要求司機是車主本人,但除非車主為公司車主。另全部地區都容許司機同時加盟多個平台。

司機牌除了坎培拉是長達10年有效期外,其餘全部都是3年有效期,規定不可轉讓,且可續領,但紐約則規定要須完成持續進修課程才可續領。

高人話,可見現時世界沒有通用的規管做法,重要的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行業發展作通盤考慮。現政府先行制定立法框架,再聽取持份者意見,確是穩妥做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