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在北京出席一個香港回歸廿周年研討會時,認為未來5年並非香港合適時間重啟政改。泛民的朋友回應話,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寫明「推進民主、促進和諧」是對港政策之一,質疑王振民不代表中央。

討論誰代表中央沒有意思,話中聯辦不代表中央的言論,很多人在特首選舉時已講過,最後證明這只是泛民不了解中央的誤判。可以將王振民的代表性問題先放在一邊,看看他的推論是否合理。

王振民話:「香港過去用了多年時間處理政改但都不成功,反對的人永遠都反對,令人記憶猶新。香港未來5年、10年不能將時間都花在政改上,認為解決住房、經濟、民生問題更能解決社會撕裂。」

林鄭當選特首,努力想減少社會撕裂。而反對政府最大的泛民政黨,話撕裂源於香港沒有「真普選」,所以要重啟政改,實現「真普選」,社會就沒有撕裂。他們當然會反對王振民話5年不宜政改之說。

若要為這種「有民主無撕裂」找一種理論基礎,恐怕著名的美藉日裔學者福山(Yoshihiro 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終結論」,就是最好的基礎。我上星期提過美國著名政治學者亨廷頓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疑問,話很多新興國家在二戰後走上民主之路,但不單沒有發展,連基本的政治穩定也保證不了。亨廷頓認為是社會動員超越政治機構發展時,新的社會行為者發現他們無法參與政治而產生挫折感,結果便出現政治混亂。

有趣的是,福山是亨廷頓的徒弟,但他卻不信老師追求政治穩定的一套,反而提出更極端的信奉民主制理論。福山在1989年蘇聯倒台的前夕,在國際事務期刊《國家利益》上發表名為《歷史的終結?》的論文,預言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被視為「歷史終結論」。

隨後蘇聯和東歐鐵幕國國家的共產政權紛紛倒台,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由於配合當時的國際政治形勢,一炮而紅,福山亦成為美國政府推崇備至的理論導師。

但20多年過去,解體後俄羅斯和東歐諸國,沒有太多成功變為民主國家的例子,政治反覆,經濟發展亦乏善足陳。到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歐洲又有債務危機,中國卻崛起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對西方式民主制度的信心大不如前,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變得相當諷刺。

《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到2016年福山推出《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一書,對當年作的結論作出修正,他認為在法治、民主問責之外,加入「國家治理能力」這個第三變量,認為很多國家在這三項中前兩項得分高,但是第三項得分很低,造成發展不如預期。他由對美國制度推崇備至,變成對美國和中國制度各有批評。

長篇引述福山這個大師級人物的理論變化,只想說明一點,民主制度雖有明顯優點(防止暴政),但沒有人能確立民主制是政治制度的終極模式,甚至不能證明這是新興國家/社會一種有效制度。我們不要迷信民主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包括撕裂問題),更不用不問代價地急促推進民主制。

泛民的朋友認為推動普選可以減少社會撕裂,我卻認為在現今社會氛圍下,政治對立如此之強,妥協文化如此之弱,55%支持泛民的群眾,和45%支持建制的群眾,各不相讓。有什麼政改方案可以得到立法會三分之二通過?若無人有把握提出雙方可接受的妥協方案,勉強重啟政改,不會彌合社會裂痕,只會增加撕裂。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