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什麼唐代前 人名多數是單字?

歷史長河

為什麼唐代前 人名多數是單字?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為什麼唐代前 人名多數是單字?

2017年07月26日 10:00 最後更新:18:31

在先秦時代,人物擁有「複名」並不罕見,好像堯,名字為放勳,舜名字為重華;周天子以及不少春秋諸侯通常都是複名,例如晉文公名為重耳、齊桓公名為小白等等。但到了漢代,古人單名漸漸獨大,比如兩漢23位帝王都是單名,再數到三國眾多英雄,很難想出一個人是複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究竟為什麼「複名」在漢後漸漸少見?內地有學者也有做研究,從黃清敏的《漢晉人物單名現象試探》以及魏斌的《單名與雙名:漢晉南方人名的變遷及其意義》中能夠歸納出來。

據說法,有一種解釋是在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 年),漢平帝下詔說自己「箕子」之名「不合古制」,於是改為單名「衎」。這時,正是王莽專政年代,因而後人會說:「王莽令中國不得有二名」。不過,單名在那個年代已經盛行,這解釋並不合理。而漢昭帝一開始就叫復名「弗陵」,後來改成單名「弗」,原因是:「以二名難諱故」。即是說,皇帝如果叫復名,人們就要避諱兩個字。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漢代百官上朝情景 (網上圖片)

所以為了方便群眾,帝王特地只用單名。但漢代及魏晉年代,除了用單名,也常選用「生面口」的字命名,如劉炟、劉肇、曹叡、司馬熾等等,也是方便避諱。皇帝只用單名,也許能令官僚等效仿,做法也有利於一家之中避家諱。

那為什麼不一早就實行,要去到漢朝,君主才意識到要為群眾避諱?原來事實上,早在秦前,本來不需要避這麼多諱的。先秦著作《禮記·曲禮上》載:「禮不避嫌名,二名不偏諱。」意思是避諱不用管同音字和讀音相近的字;一旦是複名,只要不把兩個字同時使用就算避諱,如孔子母親叫「徵在」,孔子說「徵」時就不說「在」,說「在」時就不說「徵」。

孔子像(網上圖片)

孔子像(網上圖片)

但到了秦漢,帝王為維護中央集權威嚴,避諱變得遠比古制更嚴苛。音近字也免不了敏感,例如漢武帝叫劉徹,於是車轍也只好叫「車通」。不單是皇帝的名諱要避,皇族乃至外戚的名諱也得避。據了解,今時今日的壽張縣,一度叫壽良縣,是因東漢為避光武帝叔父的名諱而改稱壽張;孝元皇后王政君的父親名禁,當時就把「禁中」改稱「省中」來避諱。不過,單名現像只是上層社會上會有,平民仍然是單名、復名皆有。東漢時期留下來的買地石券,平民都同時存在單名和復名。

到了唐代以後,復名又變多了,這個就與東晉後期人名的一種特殊現象有關。當時,上流社會流行一類特別的複名:單名加上一個虛字。例如在單名後邊加個「之」,在單名前邊加個「道」,加個「僧」。我們最熟悉的有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羲」加「之」,虛字無需避諱,王羲之的兒子及孫子,祖孫三代都帶有「之」字。

王羲之像 (網上圖片)

王羲之像 (網上圖片)

關於「之」字的意義,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陳寅恪指出,這是天師道徒的習慣,屬於信仰標識,其他如「道」及「僧」也很類似。但東晉南朝人士,用上這樣的複名的另外原因,是加進去的一個字有別的內涵。據《晉書》記載,大將軍桓豁有20個兒子,取名時都加了一個「石」字,如桓石秀、桓石虔,這是為了切合前秦的預言:「誰謂爾堅石打」。

及後,加給單名的虛字類型變得更加豐富,少了信仰色彩,帶有儒家道德涵義則增多起來,不少多人名都加入了「仁」、「孝」等字,當中,南朝劉宋武帝劉裕,為七個兒子取名都帶個「義」字。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國男「無厘頭」玩改名玩出火 遭政府禁辦護照

2023年11月08日 09:20 最後更新:10:00

英國一名男子將自己的姓氏改成「富肯納德」(Fu-Kennard),結果被政府機關禁辦護照。

當地媒體報道,富肯納德在16歲時第一次改名,那時他把名字改成了「可可肯尼」(Coco Kenny),但19歲參軍時,名字被認為「不成熟」而被要求改回來。

到2016年,他為了好玩而將姓氏改成了富肯納德,由於當時用了這個姓氏成功申請駕駛執照,讓他以為應該沒問題,不料卻在申請護照時被相關單位駁回,理由則是「姓氏太過粗俗、冒犯他人」。

報導指出,若使用髒話、性暗示、不當宗教意涵、粗俗、冒犯或誹謗個人等當作姓名,都可能被英國相關部門認定為不能申請護照的理由。但富肯納德認為,自己的姓氏就只是好笑而已,他能理解種族歧視或會引發仇恨的姓名不能申請護照,但他認為「Fu-Kennard」並不具有任何冒犯性。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富肯納德抱怨說:「現在我身無分文,沒有護照,就像在自己國家當囚犯一樣。」他曾經寫信向保守黨議員求救,也遭對方拒絕。此外,不少人勸富肯納德只要再次改名,就能解決困擾,但他認為國家莫名其妙限制了他的自由,因此會堅持捍衛這個姓氏,直到成功申請到護照。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