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二戰美國雜誌教你分辨中國人及日本人

歷史長河

二戰美國雜誌教你分辨中國人及日本人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二戰美國雜誌教你分辨中國人及日本人

2024年11月18日 10:00

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入侵中國陷入膠著狀態,耗費了大量資源之下,但幾乎無所寸進,各殖民地經濟也不見得好,所以日本就開始尋求其他地方的資源,去維持持久戰爭。日本為了截斷中國重慶政府與中南半島的國外軍援補給線,奪取更多戰略物資,於是日本便向緬甸和馬來半島進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事實上日本很早已經了解到,英美荷三國在東南亞都有殖民地,一旦進軍中南半島,美國一定有所反應。1941年7月,美國先後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與中國的軍隊、禁止對日本出口包括石油及鋼等多項戰略資源、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於是日本也考慮到與英美荷開戰的可能性。結果,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動出擊美國太平洋的前線基地珍珠港。最終「逼使」美國宣戰。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對於東方的日本,很遙遠,美國不太了解。美國宣戰之後,與日本長達四年的太平洋戰爭,促使美國人,急切地要很快地快速了解對這個東方敵人。期間,不少傳媒都製作不少短片及圖文等,好讓大家深刻了解日本。當時太平洋作戰地區,主要有日本及中國,一個是敵一個是友,如何分辨中國及日本人,對美國來說不能不認識。美國的《LIFE》雜誌,於1942年12月發表了一篇文章,圖文並茂去教美國人,如何從面相、身高等一些外觀方面,去判辨中國及日本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從上圖中顯示這一名是中國公務員,他代表了典型的中國北方人群。長長瘦瘦的面孔,少少鬍子。至於中國南方人的臉型普遍圓、寬,臉骨不像日本人那麼粗獷,而這些描述也可放於菲律賓人當中,所以有不少人將菲律賓人誤以為是日本人,只是菲律賓人膚色比日本人黑。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日本人典型的樣子如何,報道以當時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做例子:有濃密鬍鬚、粗獷的臉頰和頷骨。日本農民是「矮胖的蒙古人」,有扁平鼻。還有一個更好的線索是來自面部表情,中國人帶有寬容理智平和的表情,而日本人則表現出冷酷的神秘主義者的嚴肅緊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我們從以上的右下角圖片可看到一名中國記者,記者胸前標籤上寫明:「我是中國記者,不是日本人。」當時,中國記者要公開自己的國籍,才不致於被人誤以為是日本人,能夠獲取進入白宮記者招待會的資格。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報道的內容繼續教大家以不同表徵來分辨中國及日本人,雜誌以「身形又高又瘦削」來形容北方人,普遍身高五尺七寸,有部分更有六尺高。又指出不少到了美國的中國人,都是來自中國南方,包括廣東和上海,這一批人會比北方人矮小。等到中年發福後,看上來就像日本人。至於日本人的身高,就以日本海軍上將做例子:普遍特徵都是矮胖、敦實、長軀幹,腿短且壯。如果出現體現了高大、淺膚色、毛髮重的日本人,他們大概都是日本土著,好像當時的海軍軍官野村,他身高超過六尺。

除了《LIFE》雜誌,在1941年,《時代》雜誌也向受眾介紹,中國人及日本人的外貌特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Tags:

公務員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戒話古今文章「迥然不同」 曹植只算第二

2025年01月20日 20:00

形容兩人性格完全不同,可以用「判若天淵」或「截然不同」,但若想文章能夠與眾不同的話,不妨考慮使用「迥然不同」。成語出自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詩品》以〈古詩〉第一,子建(曹植)次之,此論誠然。」

鍾嶸《詩品》善本(明嘉靖年間刻本) (網上圖片)

鍾嶸《詩品》善本(明嘉靖年間刻本) (網上圖片)

中國洋洋數千年歷史,詩文之多浩瀚如煙,如何有系統地整合起來,並分出高下,讓後世易於閱讀呢?終於,在南朝梁武帝時,著名文學評論家鍾嶸作《詩品》一書,成為現存最早的詩論專著。書上把自漢代至南朝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包括李陵、班婕妤等十一人及無名氏古詩;中品包括秦嘉、徐淑等三十九人;下品包括班固、酈炎等七十二人。對於曹植,鍾嶸尤其欣賞,稱「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而對於他的父親一代梟雄曹操則抑居下品。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曹植(坐著者)及洛神 (網上圖片)

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曹植(坐著者)及洛神 (網上圖片)

曹植的詩作十分有名,傳說他可以七步成詩,流傳《洛神賦》背後與甄宓的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至今已成經典文學作品。南朝宋國詩人謝靈運曾稱他「才高八斗」,難怪鍾嶸《詩品》也對曹植大加稱讚。如此文學巨擘,為甚麼說他只得第二呢?那麼便得再看張戒的《歲寒堂詩話》。

張戒是南宋時人,主張好詩應該具備「意」、「味」、「氣」、「韻」四個要素。他認為「意」及「味」可以通過學習得到,但「氣」及「韻」屬於作家天生的氣質及秉性方面的因素,不可強求。他在《歲寒堂詩話》卷談到,歷代作家如曹植、陶淵明、李白、韓愈及杜甫在這四個要素中各有其優越之處,為他人所不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接著,張戒表示自古以來,文章的形式及內容差異很大,甚至變得完全不一。當然是非今天不如古代呢?實有商榷餘地,但張戒偏好古詩,所以推鍾嶸《詩品》以古詩為歷代詩作中的第一,曹植的詩作次之。只能說張戒有其道理,古詩既為後代各家詩風的源頭,而曹子建詩風最近古詩,所以只能得第二。

後世取「文章古今迥然不同」一語,演變成「迥然不同」成語,形容彼此不同,差異很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