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還是不挖?

耳垢(俗稱耳屎)對人體有兩大功能,包括保護外耳道和殺菌。所以除非耳垢已經多到變硬,影響聽力,否則一般都不需要挖耳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耳垢是耳道內的分泌物,內含油脂與防菌的酵素,能保護耳道的皮膚。正常狀況下,耳垢會順着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排出外耳道,所以毋須刻意清理。相反,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會將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內,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甚至影響聽力。自己挖耳又可能會弄傷外耳道的皮膚,若清理時不慎跌倒或撞傷,更可能傷及耳膜及中耳。若使用不潔工具挖耳,亦有機會導致外耳炎。

當耳垢過硬或者過多致影響聽力,造成搔癢時,建議可使用嬰兒油、耳滴劑軟化它才清除,但建議請別人幫忙,避免自己挖得太深、太大力,傷害耳膜與皮膚,但注意不宜與別人共用挖耳器具,防止感染。若使用耳垢軟化劑後仍未有改善,就需要由醫護人員協助清除耳垢。

日常要防止耳垢阻塞,除了不應亂挖耳孔外,亦切忌用耳挖或其他硬物採耳;游泳及洗頭後,要保持耳道乾爽,盡快用乾布或棉花球抹去耳內的水,期間則可用耳塞或棉花球避免污水流入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