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比利時的十六強賽事,無論過程與結果都超出賽前預期。AP

日本對比利時的十六強賽事,無論過程與結果都超出賽前預期。AP

踢完世界盃八強對比利時一役,尼馬下一站是機場,而美斯和C朗久等之下已分別離去。我們熟悉的一個足球時代,相信就此結束,但是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卻不少︰無論你如何盡力,科學理論與科技發明在足球面前,依然是那麼無助。

上一屆世界盃之後,電視台播出一段新聞特寫,報導剛拿下2014年世界盃的德國隊正致力引進高科技,採集足球比賽的大數據做分析,以助球隊的訓練和決策。當時「大數據」剛流行,我心想,足球的數據量有幾大,範圍有多廣,可以動用超級電腦來分析,而分析出來的東西究竟有幾多可變成教練袋中的錦囊?現在有答案了(6月27日F組第三輪比賽南韓2:0勝德國,德國隊打出歷來最差世界盃決賽周成績出局)。我無意嘲諷科學,也不反對以科技促進運動,我想說的是足球比賽的不確定性,猶如量子力學理論實驗「薛定諤的貓 」(Schrödinger's Cat)。

量子力學面世之前,古典物理的牛頓式思維主導學術界,他認為「宇宙一切運動皆有跡可尋,所有事物通過實驗、測量得到數據,便可以找到規律,從而進行預測和計劃。」循此觀點,不難明白為什麼足球界仍以為科學最終可以掌控比賽規律。在宏觀的原子世界,牛頓說得通,但是比原子還要小的量子微觀世界,其規律可不一樣,換言之,這個宇宙中的規律和定理還是別有洞天——量子世界是「疊加」狀態︰同時是0和1,不是0或1,也無是或非。

「薛定諤的貓」是一隻在放在盒子裡、隨時受化學機關威脅致死的貓,你在盒外無法估量和猜測,這隻貓是否已觸動機關而死。你未打開盒去看結果之前,貓在盒子裡是處於「生死加疊」狀態,用作比喻日本在十六強對戰比利時之戰,你無法用任何數據或科學手段,預知這場波的最終結果,比賽當中,日本和比利時每分鐘都既存在「贏」和「輸」的「加疊」狀態。

「薛定諤的貓」被引申為解釋這個世界不能以「完全客觀、獨立的角色來觀測事物」,你必需是參與者,結果是需要你打開盒子才有了斷。撇開科學層面,以上理論聽起來很勵志,很符合創新創業的「拼到底」的精神。星期五晚我參與一個與家長談STEM的講座,有人問︰「生活中如何找到科學話題與孩子交流?」回想當時,尼馬應該信心十足的坐車去喀山球場,球賽未有發生,於是我也一時未有靈感借「足球與薛定諤的貓」來跟在場的家長分享。整夜不眠,補上這篇文章。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