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圖片

星島圖片

2001年很不平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本周主辦「打造香港成為國際人工智能中心」研討會,主講嘉賓之一商湯科技總經理尚海龍,提出了他的見解。

尚海龍作為AI產業代言人,針對大會題目指出人才問題︰香港有很多條件可打造成為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可是香港AI人才不足,這個局面難以短時間扭轉,因為培養科技人才需時甚長。他指出,2001年日本制定《第二期國家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其中一個目標是在2050年前獲得三十個諾貝爾獎,今年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成為十八年來日本年年得獎的現象,並實現了過半目標。踏入千禧年,日本諾獎得主差不多可以組成足球隊,是經過一番籌備工夫,日本1995年推出《國家科學技術基本法》,每五年制定科技計劃,決心讓日本成為科技強國,與歐洲看齊。

2001年,經過特區政府一段時間推動,社會普遍接受了創新科技,同年香港科技園公司正式運作,開始實踐建立香港成為創科中心的理念。不過,同是踏入千禧年,香港除了一位在中文大學工作的高錕奪得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外,我們再沒有諾獎得主。尚海龍提供了一個數字︰香港的研究型大學有四間進入世界Top 100,日本比我們只是多了一間。先不要說香港人得諾獎,目前我們連理科博士、碩士都難求,這現象是不容忽視的。

日本科學科技起步得早,百年來建立優厚的基礎,日本幾代物理學家在微觀物理學上,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我們羨慕日本、學習日本之餘,更要抓緊時間培育科技人才。我的意見是現在可跳過STEM,直接切入AI,又或者以AI的A加入,成為AI版的STEAM,有關課程內容及活動,馬上就要著手組織和行動。國內最近出版了中學的人工智能基礎教科書,據悉,四、五個月之內售出十萬本,反映國內中學學習AI風氣之盛,我相信很快連國內小學都與時俱進,課程融入AI知識。

 2001年,在我記憶中,關於科技印象最深的是同年上畫的《少林足球》。電影引入很多前衛科技特效,令人耳目一新,電影在歐洲取得華語票房最高紀錄,並在2006年世界盃比賽的大屏幕播出。當時,這一幕可謂振奮人心,但我想問,今時今日,世界都進步了,香港真還是得一隊少林足球嗎?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