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良好,是智商過人的主要原因。(星島圖片)

香港教育良好,是智商過人的主要原因。(星島圖片)

2018年有兩個令香港為「難」的國際評級報告,一個是令大家難過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表「2018世界人才排名」,香港排名下跌6位,跌至18位。令一個是難以置信的美國媒體《Gazette Review》發布2018年十大最具智慧國家地區排名,香港人以平均IQ 107位居榜首,依次高過南韓、日本、台灣、新加坡。

關於人才吸引力方面,報告指排第1位的瑞士着重技術訓練和教育,因而最能夠招攬人 才;香港人平均智商最高,卻又因為香港學生在閱讀、數學能力排名很高(2015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PISA」全球排第2)——香港學生的科學能力於對上屆高踞第2。《Gazette Review》稱讚香港的教育水平僅次於堪稱教育典範的芬蘭。

成也教育,敗也教育。兩份報告是否有矛盾?細心分析一下,我們可以找出問題所在。兩年前,徐立之教授的一份報告指出,香港學生在數學、科學的表現一向名列國際2、3位,「高質素的中學教育能夠為之後的進階的科學訓練奠定基礎。」換言之,在創科時代的今天,香港有匹敵瑞士或其他歐美國家吸引人才的潛力,之不過,徐教授列出數字說明香港,難在一個關鍵位置︰「(香港)難以吸引學生修讀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學系(STEM)。」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5-16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創新能力」排名29位,今年香港「創新能力」排名稍升,亦不過是26位。創新科技當然講求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相關人才皆來自STEM學系,可是香港崇尚的還是醫科、法律,結果「工程學系及科學系的入讀條件不單比法律系及醫學系低出一大截,甚至比商學系還要低(報告參考2014年JUPAS數據)。」

成績優異的學生不選STEM學科是因為收入與出路比起醫生、律師有距離,與此同時,不入行做科學研究,不立志應用科技創新創業,畢業生依然對香港有貢獻,是不?這個觀念、這種環境,一直令香港人無法充分利用「高人一等」的IQ,培訓出比人更多的高級科研人才和工程師。在過往金融貿易主導經濟的年代,問題看來不大,可是時至今天,世界以創新科技為主,AI大幅取代簡單而重複的職位,醫療、律師行、銀行將成為「重災區」。

香港不要再把我們的高智商追逐非當紅行業,香港應當積極轉型升級,進取的為STEM、AI教育、年青創新創業,大興土木,如是者便可「賺盡」我們的IQ 107,反之,未來只會繼「高智商、低效益」下去。但願新一年,香港有新氣象!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