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宋廷急徵珍貴「牛黃」 官府逼民殺牛十級慘

歷史長河

宋廷急徵珍貴「牛黃」 官府逼民殺牛十級慘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宋廷急徵珍貴「牛黃」 官府逼民殺牛十級慘

2019年02月16日 10:00

「人工牛黃」未有時,「牛黃」藥材珍貴,因並非每隻牛都有。宋徽宗時,朝廷徵收牛黃,民眾被逼殺牛,大多都沒有黃。他們沒了「搵食」工具,怨聲載道。

「牛黃解毒片」,是家庭常備的中成藥品之一,尤其是上世紀70至80年代。每當民眾有便秘、口腔潰瘍、牙齦腫痛、臉上起暗瘡等這類自覺「熱氣」症狀,大多都會用牛黃解毒片「降火」。這種由人工牛黃製成的中成藥,後來因為被認為有副作用,加上有其他成藥能取代之,普及性不如以前。不過在「人工牛黃」這技術未有以前,「牛黃」確是一種相當珍貴的藥材。

更多相片
牛的膽結石 (網上圖片)

「人工牛黃」未有時,「牛黃」藥材珍貴,因並非每隻牛都有。宋徽宗時,朝廷徵收牛黃,民眾被逼殺牛,大多都沒有黃。他們沒了「搵食」工具,怨聲載道。

《七修類稿·狗寶馬黑》(網上圖片)

「牛黃」在古代珍貴的原因在於它是牛的膽石。據《中國藥典》的記載,宰牛時,如果發現有膽結石,即濾去膽汁,取出膽結石,除去外部薄膜後陰乾使用,就是「牛黃」。古人很早就了解牛黃的藥用價值,相傳,牛黃由春秋時代名醫扁鵲無意間發現,也有野史記載扁鵲以牛黃入藥記載。然而,膽石並非每頭牛都有,所以「天然牛黃」相當珍貴,直至掌握了提煉「人工牛黃」的技術。

東漢牛耕畫像石拓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圖片)

「羊哀」是羊的胃結石,但一般只有山羊才有。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載:「因山羊食百草,偶嚙得異草或石乳,其膏液注胃中,日久凝成」。據指,有的「羊哀」並不像牛黃那樣一大塊堅硬的,而是「形如濕茅紙」,就像一坨爛草紙一樣。據載,「羊哀」主要治打嗝反胃脹氣。至於「狗寶」是狗的胃結石,同樣是難得一見,價值也好比黃金。傳統中醫認為,狗寶既可以像牛黃那樣清熱解毒,也可以像羊哀那樣治脹氣反胃。據說,狗寶對食道癌、胃癌也有一定療效,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

《清明上河圖》中以牛拉車 (網上圖片)

結石作為中藥材,還不止以上所說,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記載:「牛之黃,狗之寶,馬之墨,鹿之王,犀之通天,獸之鮓答,皆物之病,而人以為寶。」由於動物結石一般情況都不會生成,一般是有了疾病才會有,還未有人工合成法提煉之時,這些動物結石都是稀有東西。宋代董弅著有《閑燕常談》中,就記載一個朝廷徵收牛黃的故事。

山東的一個小縣令汝霖,很有正義感,見了慘況就站出來,向上級部門彙報:「牛遇歲疫,則多病,有黃。今太平之久,和氣充塞縣境,牛皆充腯,無黃可取。」換句話說,即是說牛遇到有疫氣的年份才會生病,才有結石,才有牛黃。而今皇上英明,太平盛世,風調雨順,牛都長得強壯健康,無黃可取。上級部門了解到有高高在上的皇帝架在前面,也沒辦法,因為一旦達成收購指標,那豈不是說皇帝不好嗎?所以,這個縣的收購任務取消了,老百姓都對縣令感恩戴德。

牛的膽結石 (網上圖片)

牛的膽結石 (網上圖片)

「牛黃」在古代珍貴的原因在於它是牛的膽石。據《中國藥典》的記載,宰牛時,如果發現有膽結石,即濾去膽汁,取出膽結石,除去外部薄膜後陰乾使用,就是「牛黃」。古人很早就了解牛黃的藥用價值,相傳,牛黃由春秋時代名醫扁鵲無意間發現,也有野史記載扁鵲以牛黃入藥記載。然而,膽石並非每頭牛都有,所以「天然牛黃」相當珍貴,直至掌握了提煉「人工牛黃」的技術。

除了「牛黃」我們較為熟悉,在中藥當中,也有多款來自動物結石。明代郎鍈在《七修類稿·狗寶馬黑》表示:「今藥店醫人,俱知牛黃、羊哀、狗寶三種之藥」。這裡說的「羊哀」及「狗寶」,就是羊名狗的結石,也有藥用價值。

《七修類稿·狗寶馬黑》(網上圖片)

《七修類稿·狗寶馬黑》(網上圖片)

「羊哀」是羊的胃結石,但一般只有山羊才有。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載:「因山羊食百草,偶嚙得異草或石乳,其膏液注胃中,日久凝成」。據指,有的「羊哀」並不像牛黃那樣一大塊堅硬的,而是「形如濕茅紙」,就像一坨爛草紙一樣。據載,「羊哀」主要治打嗝反胃脹氣。至於「狗寶」是狗的胃結石,同樣是難得一見,價值也好比黃金。傳統中醫認為,狗寶既可以像牛黃那樣清熱解毒,也可以像羊哀那樣治脹氣反胃。據說,狗寶對食道癌、胃癌也有一定療效,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

郎鍈的《七修類稿·狗寶馬黑》上,除了以上三種結石中藥材,還有一款對當時來說是一種名為「馬黑」的「謎藥」:「《越冀集》中云馬有『馬黑』在腎,此尤不特罕見,亦罕聞者,又不知何用。」我們也許聽聞過「馬寶」,是馬的胃腸結石,但「馬黑」並不一樣,按照描述,它有很大可能是馬的腎結石。「馬寶」藥用價值和牛黃類似,但「馬黑」就完全不清楚了。

東漢牛耕畫像石拓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圖片)

東漢牛耕畫像石拓片 (中國國家博物館圖片)

結石作為中藥材,還不止以上所說,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記載:「牛之黃,狗之寶,馬之墨,鹿之王,犀之通天,獸之鮓答,皆物之病,而人以為寶。」由於動物結石一般情況都不會生成,一般是有了疾病才會有,還未有人工合成法提煉之時,這些動物結石都是稀有東西。宋代董弅著有《閑燕常談》中,就記載一個朝廷徵收牛黃的故事。

據載,宋徽宗政和初年,朝廷下令全國各地徵購牛黃。指標層層分解,每個府每個縣都有任務。因為,朝廷給出的期限很少,「州縣百姓競屠牛以取黃」。由於在沒有機械化的古代,牛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工具。一旦殺了牛,成功取了黃,也還算好。但很多情況下都是牛殺了,結果沒有黃,很慘。但朝廷指標還得完成。

《清明上河圖》中以牛拉車 (網上圖片)

《清明上河圖》中以牛拉車 (網上圖片)

山東的一個小縣令汝霖,很有正義感,見了慘況就站出來,向上級部門彙報:「牛遇歲疫,則多病,有黃。今太平之久,和氣充塞縣境,牛皆充腯,無黃可取。」換句話說,即是說牛遇到有疫氣的年份才會生病,才有結石,才有牛黃。而今皇上英明,太平盛世,風調雨順,牛都長得強壯健康,無黃可取。上級部門了解到有高高在上的皇帝架在前面,也沒辦法,因為一旦達成收購指標,那豈不是說皇帝不好嗎?所以,這個縣的收購任務取消了,老百姓都對縣令感恩戴德。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