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正府街發現明代郡王府遺址 出土大量龍紋、鳳紋琉璃構件)

6月26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佈正府街遺址考古成果。

更多相片

(原標題:成都正府街發現明代郡王府遺址 出土大量龍紋、鳳紋琉璃構件)

唐宋時期建築遺迹,主要分佈於發掘區中部,根據建築磉礅打破關係及出土瓷器,修建年代至少可分晚唐、五代與宋代三個時段。初建於晚唐時期,建築規模較小;五代時期進行大規模擴建,以建築間的天井為分隔,形成了主體建築面闊7開間的多進深院落格局;宋代基本沿用五代時期的建築朝向與大部分磉礅(sǎng dūn),並進行小範圍增補或改建。

明代建築遺迹主要分佈於發掘區北部及南部,以南北兩座建築基址為代表,反映出該建築群至少存在東西兩組院落,佈局規整,皆為正南北向。南側建築基址還保留著部分地磚、排水溝及房屋墊土,地磚由大塊方形紅砂石砌築;北側建築基址四周有卵石拼砌的散水,砌築考究。

考古人員介紹,正府街遺址地處唐宋羅城時期的成都城城市核心地帶,所發現的五代時期大型建築基址對復原城內歷史格局具有重要價值。另外遺址緊鄰明蜀王府蕭牆北部,明代建築群規模大、等級高,所出瓦當、滴水、脊筒、脊獸等建築構件是研究明代中高等級古建築不可多得的實物材料。

2018年7月,為配合成都市興城建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擬建或擬出讓、劃撥正府街建設用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地點進行了文物勘探發掘。發現了明代郡王慶符王府相關建築遺址,出土大量龍紋、鳳紋琉璃瓦當、滴水等建築構件,還揭露出了一組從晚唐五代沿用至南宋時期的大型建築基址。

唐宋時期建築遺迹,主要分佈於發掘區中部,根據建築磉礅打破關係及出土瓷器,修建年代至少可分晚唐、五代與宋代三個時段。初建於晚唐時期,建築規模較小;五代時期進行大規模擴建,以建築間的天井為分隔,形成了主體建築面闊7開間的多進深院落格局;宋代基本沿用五代時期的建築朝向與大部分磉礅(sǎng dūn),並進行小範圍增補或改建。

這一時期,磉礅砌築方式相似,在原地面向下開挖1至2米深坑,在坑中反覆以一層卵石、一層夯土逐層向上夯築。在解剖磉礅時,發現了少量瓷片,以晚唐五代時期的邛窯為主,如大餅足或玉璧足碗,低溫青黃釉綠彩瓷片等,結合上下地層出土遺物判斷大部分磉礅始建年代為五代時期。

明代建築遺迹主要分佈於發掘區北部及南部,以南北兩座建築基址為代表,反映出該建築群至少存在東西兩組院落,佈局規整,皆為正南北向。南側建築基址還保留著部分地磚、排水溝及房屋墊土,地磚由大塊方形紅砂石砌築;北側建築基址四周有卵石拼砌的散水,砌築考究。

在整個發掘區明代地層及灰坑中,出土大量仿木建築構件,包括琉璃龍紋瓦當、滴水,琉璃鳳紋滴水,琉璃斗拱,琉璃脊筒、龍吻等脊樑上的大型構件以及龍、獅子、麒麟、天馬、海馬等屋脊走獸。正府街遺址明代建築規模較大,實用性建築構件極多,青色琉璃瓦佔比較高,根據明代天啟成都府志圖標識,其地理位置在明蜀王府北部蕭牆外,推測應為明代郡王慶符王府。

考古人員介紹,正府街遺址地處唐宋羅城時期的成都城城市核心地帶,所發現的五代時期大型建築基址對復原城內歷史格局具有重要價值。另外遺址緊鄰明蜀王府蕭牆北部,明代建築群規模大、等級高,所出瓦當、滴水、脊筒、脊獸等建築構件是研究明代中高等級古建築不可多得的實物材料。

來源:紅星新聞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