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報響徹天空

又是一年「九一八」

更多相片

防空警報響徹天空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的「殘歷碑」。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陸培法攝

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

「九一八」事變中,日軍裝甲車侵入瀋陽

七三一部隊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舊址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日本侵略軍佔領東三省官銀總號金庫,掠奪了大批現款和黃金

1937年日本開始制定了新學制以及教育方針,日文也被納入了偽滿洲國的官方語言。

王鐵漢

楊靖宇

趙尚志

趙一曼和兒子。這張照片是1928年趙一曼從蘇聯回國後在上海拍攝的。

勿忘國恥 奮發圖強

這八個字

是對英雄的承諾、對和平的珍視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的「殘歷碑」。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陸培法攝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

矗立著一座巨大的枱曆狀建築物

——「殘歷碑」

上面千瘡百孔

88年前的今天

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

反誣中國軍隊所為

悍然襲擊駐紮在北大營的東北軍

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

由於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瀋陽城次日即告陷落

不到半年東北淪陷

3000萬同胞開始了

暗無天日的亡國奴生活

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

88年後的今天

當警報再次在華夏大地上響起

我們要清楚地知道

為什麼要牢記這一天?

記住這一天

是記住「不抵抗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88年前的今天

沒有多少人意識到

國家已是大難臨頭

當日本關東軍偷襲東北軍北大營時

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

正在戲院觀看京劇

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榮臻

正在給父親做壽

東北地區及遼寧省的軍政要員們

大半不在崗位上

日軍開始攻擊後

東北軍用電話向榮臻報告

榮臻下達的命令竟然是

“不准抵抗,不准動,

把槍放在庫房裏,挺著死。

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九一八」事變中,日軍裝甲車侵入瀋陽

「閉著眼睛,我都能打到北大營。」

這是1931年9月12日

一名日本炮兵少尉

在《日本軍部檔案》的記錄

這段記錄預言和印證了

中國守軍的不抵抗

從此,日本帝國主義

把東北變成它獨佔的殖民地

使我東北3000多萬同胞,慘遭塗炭

大規模屠殺

針對平民的襲擊

強姦、縱火、搶劫...

這場戰爭從侵略

演變成了令人瞠目結舌的

反人類暴行

七三一細菌部隊

對中國人進行

細菌、毒氣以及槍彈等活體實驗

惡行毛骨悚然

令人髮指!

七三一部隊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舊址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不僅如此

日軍還進行了經濟侵略與資源掠奪

整個東三省官銀號的

16萬斤黃金和200萬斤現洋

全部被日軍劫走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日本侵略軍佔領東三省官銀總號金庫,掠奪了大批現款和黃金

屠殺、掠奪、奴化教育…

讓中華兒女在

沉沉暗夜中悲憤傷痛

1937年日本開始制定了新學制以及教育方針,日文也被納入了偽滿洲國的官方語言。

“吾和你抬頭試望,

東北何方?

遼瀋何鄉?

白山黑水,

是誰的封疆?”

黃炎培在1935年悲憤地寫下「重光歌」

道出了人們的悲痛與憤懣

落後就要挨打

不抵抗就要受欺侮

銘記恥辱教訓

居安不忘思危

牢記這一天

是為了永遠不讓「九一八」重演

記住這一天

是記住為國奉獻的無數英雄

「九一八」事變當天

東北軍的部分愛國將領打響突圍之戰

時任北大營駐軍620團團長王鐵漢

在回憶錄中寫道:

敵人向本營房進攻時,我決心還擊……

斃傷敵人40餘名

王鐵漢

在北大營響起的還擊槍聲

正是中國人民不屈抗戰的先

楊靖宇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

1940年2月23日

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

孤身與日偽軍周旋數日後

壯烈犧牲

趙尚志

趙尚志

在東北抗聯史上

與楊靖宇合稱「南楊北趙」

他曾任北滿抗聯總司令

“小小的滿洲國,

大大的趙尚志!”

是日軍當年對他的敬畏評價

1942年2月12日

趙尚志被特務偷襲

重傷被俘後犧牲

趙一曼和兒子。這張照片是1928年趙一曼從蘇聯回國後在上海拍攝的。

趙一曼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

在與日軍的鬥爭中被捕

1936年8月

趙一曼英勇就義,年僅31歲

從被捕到走上刑場

9個月的時間裡

趙一曼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酷刑

在生命最後時刻

她向敵人要來紙和筆

給兒子寫下遺書:

“寧兒啊,趕快成人,

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無數的無名英雄

在風雨如晦的年代中浴血奮鬥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2015年9月3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平均年齡90歲

最年長102歲的抗戰老兵方陣

在萬眾矚目中

緩緩通過天安門廣場

這是從苦難輝煌中走來的英雄壯士

這是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光榮前輩

2015年9月3日,抗戰老兵乘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攝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牢記這一天

是銘記為國奉獻的無數英雄!

牢記這一天

是不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

“我的家在東北

松花江上

那裏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我的家在東北

松花江上啊

那裏有滿山遍野大豆高粱

……

左鄰右舍在兩旁

……

笑聲滿堂啊”

一首1935年的《松花江上》

一首2004年的《家在東北》

大豆還是那個大豆,

家鄉還是那個家鄉

從苦到甜

從漂泊到安寧

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

是我國國力強盛、人民幸福的真實寫照

牢記這一天

是因為「九一八」

敲響振聾發聵的警鐘——

只有祖國強大了

人民才會有尊嚴

才不會受欺負!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