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嶺南史話】採珠暴富 南漢命大埔海狂捕珠害民不淺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採珠暴富 南漢命大埔海狂捕珠害民不淺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嶺南史話】採珠暴富 南漢命大埔海狂捕珠害民不淺

2019年12月10日 10:00

大埔採珠血淚史到明初才了斷。

珍珠自古以來為中國人心中財富象徵,古代社會、政治及經濟生活等諸多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無不以珍珠作為喜愛和追求的對象。《淮南子: 人閒訓》記載,秦始皇經略嶺南一個重要原因,是「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珠璣者,珍珠也,圓的叫珠,不圓的叫璣。

《天工開物·揚帆採珠》(網上圖片)

《天工開物·揚帆採珠》(網上圖片)

到了漢代,喜愛珍珠程度不減,《後漢書·安帝紀》記載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詔書中提到京師甚至出現「至有走卒奴婢被綺縠,著珠璣」的情況。於那個時代的文人如張衡、繁欽、曹植等作品中,以及大量漢魏樂府詩歌中,都有描寫珍珠。

先秦以來,嶺南就是著名珍珠産地,番禺則是《史記》中唯一提到的珍珠匯聚的都市。漢代徐聞所在的合浦郡,是嶺南最主要的珍珠産地,聞名全國,採珠業和商業貿易十分活躍。西漢一名大臣王章,因章上表諫帝要疏遠專權的王鳳,最終被王鳳構陷下獄死。王章死後,妻兒等流放合浦,據《漢書·王章傳》載:「鳳薨後,弟成都侯(王)商復為大將軍輔政,白上還章妻子故郡。其家屬皆完具,採珠致産數百萬。」

《天工開物·沒水探珠船》 (網上圖片)

《天工開物·沒水探珠船》 (網上圖片)

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了解,王章下獄死於成帝陽朔元年(公元前24 年),王商任大將軍是在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因此,王章家屬就是在9年間,靠採珠致産百萬。徐聞在西漢是合浦郡的郡治所在,當時採珠業和商業的繁榮可想而知。

【嶺南史話】系列早前講到當時合浦人還有一套採珠絶技。合浦的珍珠,自古以來一直是當地向朝廷進貢貢品。五代十國時期南漢開國君主高祖劉龑,著名的除了他是荒淫殘暴之君,更非常憧享受生活,他大興土木,廣修宮殿檔次非一般,《南漢書·高祖紀二》載:「作昭陽、秀華諸宮殿,以金為仰陽,銀為地面,榱桷皆飾以銀;下設水渠,浸以真珠……造玉堂珠殿,飾以金碧翠羽。」

《南漢書·高祖紀二》局部 (網上圖片)

《南漢書·高祖紀二》局部 (網上圖片)

玉堂珠殿珍珠需求甚殷,到了後主劉鋹時期,更在大埔海設媚川都,二千人被徵募落海採珠。據《南海志》記述,大埔海媚川都,就是現今香港大埔,珍珠產量更與著名產珠地廣西合浦齊名。不過,即使大埔珠民擅於潛探深海,但面對龐大珍珠上貢量,珠民飽受疾苦,喪命者不計其數。

在古代,採珠風險極危險-採珠人多是腰栓大石,手拿豬尿泡等可以儲氣的裝置,赤身下海-採珠人潛入海底,承受大水壓之餘,更有被暗流捲走、漩渦吞沒的風險,也有毒海蜇、海蛇和惡鯊的突襲。因應採珠慘況,宋朝開寶五年(公元972),實行仁政的朝廷廢止民眾採珠。福建莆田文人方信孺有一詩詞《媚川都》,寫下的就是一段大埔採珠血淚史:「漭漭愁雲吊媚川,蚌胎光彩夜連天。幽魂水底猶相泣,恨不生逢開寶年。」

清嘉慶年間《新安縣志·香港海防圖》局部,「大埔頭汛」表示有清軍在大埔駐守 (網上圖片)

清嘉慶年間《新安縣志·香港海防圖》局部,「大埔頭汛」表示有清軍在大埔駐守 (網上圖片)

不過大埔採珠業到元明兩朝依然著名。到了元代,當地採珠業周而復始,時營時禁。由於朝廷過度採集珍珠,採珠業迅速萎縮。到了明初,大埔海採珠近5個月,卻僅得珍珠半斤。朝廷認為珠量已經淨盡,明令廢止,採珠業才告一段落。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