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準備取公積金買婚房時,

發現賬戶內的13萬餘元

「不翼而飛」!

這筆糊塗賬,

竟是因為姓名中的生僻字

引起的……

系統無法顯示生僻字

公積金誤繳他人賬戶

朱乙(化名)曾在上海某娛樂公司工作,該公司於1999年2月2日為其開設公積金賬戶,因其名字中含有生僻字,公積金賬戶名顯示為「朱*」。當年5月,朱乙離職後公司申請將該賬戶封存。

1999年7月,朱甲(化名)亦進入該公司工作,後於2000年8月離職。2001年,該公司申請為朱甲補繳公積金時,財務人員誤將指定繳入賬號填寫為朱乙的公積金賬戶,因朱甲名字中也含有生僻字,系統同樣顯示為「朱*」。

由於補繳公積金遵循自願原則,由用人單位自行申報,公積金中心審核人員並未發現異常。

此後,朱甲多次更換工作單位,但公積金一直順延繳納至朱乙的公積金賬戶。直至2012年經就職公司申請更正其姓名及身份證號,該賬號才真正歸屬朱甲。

巧合的是,朱乙自1999年從公司離職後,直至2012年才找到新工作單位並另行設立公積金賬號。2009年10月,他因為購房需要,向銀行提出申請,用當時尚在其名下的公積金賬號辦理了按月沖還房貸業務。

公積金賬戶少掉13萬元

原來被另一人使用了9年多

2018年,正當朱甲準備使用公積金購買婚房時,卻被告知賬戶內金額不足。經多方查詢後才知道,朱甲的公積金賬戶自2009年10月開始,便一直被用於沖還朱乙的貸款,9年多的時間共計沖還13萬餘元。

在朱甲的要求下,公積金中心向朱乙進行了多次交涉,對方同意將其賬戶內1.2萬餘元一次性還款至原告的公積金賬戶,但對剩餘的11萬餘元,則以其賬戶餘額不足為由,只願按每月1000元分10年返還。

朱甲不同意該還款方案,以公積金中心為被告向上海浦東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限期追回款項。

法院追回13萬餘元化解糾紛

合議庭經過調查,得知朱乙妻子曾於2015年4月申請共同還貸且其公積金賬戶金額充足,立刻抓住這個突破口,啟動行政訴訟協調化解機制。

法官釋法明理,在合議庭多次協調下,朱甲放棄利息,朱乙妻子提交公積金劃轉申請,公積金中心第一時間配合資金劃轉。該起案件圓滿解決,原告向法官送來錦旗以示感謝。

[友情提醒]

姓名還是盡量別用生僻字

曾經在網上流傳的

一份小學新生名單里

16個學生的名字里,

就有8個生僻字。

有老師表示:我太難了!

據了解,公安人口信息庫專用字型檔是最全的,之所以錄入很多生僻字,主要是為了解決少數民族、冷僻姓氏或舊戶籍歷史遺留等問題。但教育部門、銀行、航空公司、房產等部門的字型檔里,沒有這麼多生僻字,往往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所以說,雖然名字寄託了家長的美好心愿,但卻給實際生活造成了太多困擾。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為新生兒取名時,還是盡量使用常用規範漢字哦。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