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百年商埠舊址。(作者圖片)

汕頭百年商埠舊址。(作者圖片)

幾天假期參加新高鐵線的旅行團,直到潮州古城,得知這片土地歷代出了很多科舉學霸,再看當地導遊的120%投入與勤奮的工作態度之後,便明白為什麼潮州出了那麼多成功人士。最震撼還是到了汕頭,景點之一小公園,這絕不是普通休憩之地,而是見證汕頭開埠,創造近代中國經濟奇蹟之地。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是西方列強不滿足於五口通商,地理位置優越的汕頭市也應國際要求開埠,迎接海洋貿易的到來,一個原本是漁村的地方,很快變成盡商業繁華之地。比它早20年開埠、同是一個漁村的香港遭遇大不同,我們的百年中環,依然保持十足底氣,並已升格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不是一條活化舊建築改造的手信街、旅行團打卡點。

我在小公園聯想起一個地方之所以忽然興起,充沛的人才與學養、社會崇尚進取與奮鬥是基礎,地理位置此其二,重中之重還是看大時代背景所賜予的機遇。當年汕頭因緣際會,享政策之先,馬上便成為國際城市。小公園附近有一個汕頭郵政局,最早建於1897年,後來改建為一座宏偉的西方建築大樓。這是什麼概念?汕頭這個國際商業中心,除了人才、資本、企業、貿易都到位之外,還必需要有最先進的通訊設施。百年前沒有互聯網,靠的是擁有規模與效率的郵政服務。汕頭郵政局的外觀告訴我,它是不簡單的,隨手上網查看資料︰「1936年以後(汕頭)郵政延至南洋群島、香港及沿海城市上海、廈門、廣州等地,郵路長達2880公里。國際郵件互換已擴至歐、亞兩洲,與10多國家直接通郵。」香港也是國際資訊中心,我們的優勢為止是硬件,基於香港的自由與法制,被稱為「新石油」的互聯網大數據,都將以這個國際認可的資訊中心,進行全方位的互通交流。

當我發覺汕頭與香港愈相似之時,我不禁想起「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兩句話。言者為民國學者黃炎培,講的是「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的周期律。汕頭與深圳三十年前同列為經濟特區,成就很有差別,要總結兩者經驗,很學術也很費時,引用黃炎培之說就很簡單,由成至敗的周律在於驕與惰。

我跟那位導遊聊起汕頭,他說,汕頭因為深圳高鐵開通,對接大灣區待發展優勢,汕頭「第二創業」可期,導遊揚揚手說︰「你過些日子再來,再看看,應該另一個新氣象。」很好,很好,我也拍拍他肩頭︰「有時間也來香港,有高鐵好方便。」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