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爲,中國要像西方國家那樣,需要具備與那些國家相同的制度。我認爲這是唯結果論的。不同的土壤種出不同的植物,不考慮實際而盲目全盤西化,迷信西化最終可能會“水土不服”,更何況西方國家逐漸停滯不前,不斷被中國超過.
 
在過去不同時代,中國的制度亦造就了中國成爲大國(如漢唐等),難道我們要開歷史倒車,改行封建制度?我不是在詭辯,現時西方的制度和西方成爲國家可能存在關係,亦不意味著這種制度,會不斷領先。每種制度都有其時代局限性,等同於漢唐帝國的制度至今並不適用。而我相信,以中國人的智慧,創造力再結合國情一定能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制度。
 
我認為,回望歷史,我們不斷在反思檢討。這種可貴的精神是我們發展的關鍵。
 
在過去的帝制歷史中:
 
在春秋戰國時代,秦國變法,一掃六合,第一次統一中國。自此千多年間,天下改行秦制,設郡縣。中國如何分裂,都必走向一統。
 
至漢朝,檢討秦朝速亡之因,儒法並行,鼓勵儒學,察舉孝廉,興辦太學,使天下長治久安。從當時歷史的角度而論,儒家主張便是行使仁政,使四海齊平,國泰民安。這種民本的理論無疑是先進的。
 
封建時代的改進有其時代局限性~不斷圍繞加强統治、維護長治久安的方向進行,縱使有愚民封建,男女不平等觀念等現今視之為糟粕。但亦有進步的一面~民本的精神從來未變,被作為我們文明的信條不斷發展。如:《尚書》“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言論自由,鼓勵執政者廣開言路《左傳 子產不毀鄉校》;《荀子》「君,周也;人,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與生死存亡相關,執政者施政因此不能脫離人民,要以人民福祉為重。宋代的范仲淹也不是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到了清末之後的一段時間,中國由天朝上國成爲東亞病夫,chinks。此時段,有不同的嘗試,君主立憲,軍人政府,三民主義等。
 
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消滅了過去的封建制度、買辦階級、外國勢力。八億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建國後在朝鮮戰爭以一對十七,禦敵於國門之外,一五計劃,兩彈一星取得極大成功。雖然之後經過若干曲折,但錯誤被糾正,堅持兩個基本點,發展改革開放,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復興之路, 經濟實力逐個逐個超越西方國家,逼近美國。
 
由此可見,中國之所以能延續至今。乃中華民族實事求是,不斷檢討反思之功,重視民本的精神。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都將「人民」放在開首,要以「人民」為重。

在這次新冠疫情當中,中國的有效的抗疫果斷措施如:封城,人流管控,停工停學。被西方好事之人 批評這是極權,會徒勞無功。殊不知在13億人民的核心利益~人的生命至上~面前,中國是可以付出任何代價,即使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而且疫情幾乎被控制住了。反觀歐美,其疫情近乎失控,人命損失極大,政府治理水平比想像中低太多了,"發達 "形象破滅。
 
 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只有中國挺過來了。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表現出驚人的靭力和生命力。在不同的時期,雖然面對不同的打擊,但中國依然沒有滅亡。
 
總有些同輩不喜歡中國,自己明明是中國人卻要甘當黃皮白心的香蕉人。一方面享受著安穩生活,一方面批評煽動敵視中國。在網絡上,在社交平臺上掀起腥風血雨,反中批中成爲了政治正確。用李文亮醫生的例子去批評言論自由的問題,卻看不到美國艦長因言論而被撤職, 也看不到他們崇拜的歐美國家抗疫的一塌糊塗,其想像中的高大形象,完全看不到。另外,在他們的眼中,也容不得愛國的客觀言論。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同樣適用於本地網絡平臺。
 
我認爲,我們要從歷史認識祖國,並對未來要有信心。

黃學軒  中六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青年部理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